Workflow
业绩比较基准下调
icon
搜索文档
下限跌破1%,银行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集体跳水
华夏时报· 2025-05-21 19:13
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 - 5月以来已有上百只银行理财产品密集下调业绩比较基准,部分产品基准下限跌破1% [2][3] - 招银理财将招睿季添利(平衡)2号业绩基准从年化1 4%-3%下调至0 9%-2 4% [3] - 中银理财调整23只产品基准,其中稳富(月月开)系列4只产品从1 75%-3 05%下调至1%-3% [3][4] - 4月全市场新发开放式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 12%,环比下跌0 02个百分点 [4] - 4月全市场封闭式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 61%,环比下跌0 07个百分点 [5] 市场利率环境变化 - 六大国有银行和9家股份制银行相继下调存款利率,一年期定存利率全面跌破1% [6] - 当前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整体下行,资产收益中枢较前期发生变化 [6] - 资金追逐优质资产导致理财产品底层资产收益率持续下行 [6] - 监管部门严格执行业绩比较基准披露制度,监管力度不断加强 [6] 行业发展趋势 - 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行具有必然性,未来继续下行的压力较大 [2][6] - 理财公司正积极探索拉长产品期限、扩大投资范围,审慎推进权益类产品创设 [7] - 理财公司将对标公募基金,强化管理团队与产品业绩的绑定关系,优化考核体系 [7] - 中信证券指出负债端业绩比较基准下降滞后于资产端利率下行,需优化配置结构应对压力 [7]
存款“搬家”撞上业绩基准“跳水”,理财规模冲33万亿有戏吗?
北京商报· 2025-05-19 21:16
从更为细化的周期来看,今年1月,理财市场存续产品总量为40871款,随后逐月递增,2月达到41068款,3月为41249款,4月进一步攀升至41895款。 存续规模总计方面,1月规模为29.86万亿元,2月增长至29.98万亿元,逼近30万亿元大关。然而,3月存续规模出现了一次明显下滑,降至28.9万亿元,4月 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上升明显,突破30万亿元达到31.1万亿元。 对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上升明显的原因,市场观点认为,一方面,理财规模历来呈现"季末回落、季初回升"特征。3月季末,银行出于考核等因素,资金回表 使得理财规模短暂收缩;4月季末考核结束,资金重新回流理财市场,推动规模快速修复。 另一方面,在一季度"开门红"结束后,多家中小银行自4月起密集下调存款利率,各类型银行的挂牌3年期或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多数已跌至2%以下。而理财 收益有所回升,二者利差扩大引发"存款搬家"效应,居民将存款转移至理财产品,为理财市场带来增量资金,进而推动理财规模上升。 随着4月中小银行密集打响存款降息战,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跌破2%红线,"存款搬家"效应增强,银行理财规模迎来大幅回升。5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 从普益标准获悉 ...
多家银行理财业绩比较基准应声下调
证券日报· 2025-05-14 23:53
银行理财市场调整 - 中国人民银行5月7日宣布降准降息政策推动市场利率中枢下移,银行间同业存单收益率跌破2%,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24年2.8%降至2025年5月2.1% [1] - 唐山银行、招银理财、兴银理财等机构纷纷发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公告,部分产品调整幅度超过100个基点,下限低于2% [1] - 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监管部门要求理财产品净值化估值,禁止隐性刚兑,产品收益率需与底层资产实际收益挂钩 [1] 理财产品收益率变化原因 - 市场利率走低,央行降准降息释放大量资金导致债券等底层资产收益下滑,难以支撑原有较高业绩比较基准 [1] - 监管部门规范业绩基准展示标准,明确责任边界,理财子公司需按新规和产品实际运作下调基准 [1] - 预计未来3个月至6个月内超过70%的理财产品将主动下调业绩比较基准 [2] 理财子公司投资策略 - 华夏理财建议考虑持有短债类理财以把握流动性红利带来的机会 [2] - 农银理财表示降准释放的流动性红利和政策利率调降利好存单、短期信用债等短债资产,建议优先布局短债类配置为主的短期限固收类理财产品 [2] 银行机构应对策略 - 银行机构需推进产品迭代,开发短期限、高流动性产品如30天期理财以匹配客户避险需求 [2] - 银行需强化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考虑发行同业存单置换高成本存款降低负债端压力 [2] - 可运用利率衍生工具如利率互换对冲债券组合的久期风险以稳定净值波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