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

搜索文档
 兴银理财:坚守“金融为民”理念 实干笃行做好“五篇大文章”
 中国基金报· 2025-10-31 22:25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银 行理财子公司是中国特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理财子公司提升服务实体 经济能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兴银理财积极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践行金融 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将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与"五篇大文章"深度融合,在提升服务实体质效的同时, 为自身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激活科技金融发展引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然而以技术为导向的科创企业往往具有研发周期长,不确定性大 等特点。此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完善长期资本投 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兴银理财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贯彻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迎难而上、聚焦重点,引导理财资金投向助力现代化产业创新的领域,以全生 命周期综合化服务方案助力科创企业成长,扎实做好科技金融首篇大文章。 依托于母行及自身牌照优势,兴银理财持续丰富科技金融投融资工具箱,聚焦于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产 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九大领域,积极挖掘 ...
 这一理财产品全国落地!试点期限三年
 中国经营报· 2025-10-31 22:22
中经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10月3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对外发布《关于促进养老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以 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出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地区扩大至全国,且试点期限三年。 《通知》还提到,鼓励试点理财公司发行十年期以上,或者最短持有期五年以上等长期限养老理财产 品,并研究建立养老理财产品转让、质押等服务机制。 这些政策变化,意味着此前仅在10个城市试点的养老理财业务将迎来跨越式发展。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 持续加深,养老理财作为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被赋予更多期待。 全国试点解绑流动性困局 Wind数据发现,截至2025年10月31日,目前市场上有10家银行理财公司发行了53只养老理财产品,合 计募集规模达1079.61亿元。 "与其他养老产品相比,养老理财产品风险收益较为稳定,以固收类为主,风险等级多为R2,收益稳定 性优于个人养老金基金,且整体收益率高于养老储蓄;且费用低,多数产品免收销售费和赎回费,管理 费和托管费低于普通理财产品,适合大众长期持有。"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王润石介绍 称,目前,最受欢迎的养老产品是养老储蓄和养老理财,但两者侧重点各有不同,养老储蓄 ...
 兴银理财:坚守“金融为民”理念 实干笃行做好“五篇大文章”
 中国基金报· 2025-10-31 22:16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 五篇 大文章 " 。银行理财子公司是中国特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金融 " 五篇大文章 " 是理财子公司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兴银理财积极 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将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与 " 五 篇大文章 " 深度融合,在提升服务实体质效的同时,为自身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全周期综合化服务 激活科技金融发展引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然而以技术为导向的科创企业往往具有研发周期长, 不确定性大等特点。此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 体制,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兴银理财坚决落实党中 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迎难而上、聚焦重点,引导理 财资金投向助力现代化产业创新的领域,以全生命周期综合化服务方案助力科创企业成长, 扎实做好科技金融首篇大文章。 依托于母行及自身牌照优势,兴银理财持续丰富科技金融投融资工具箱,聚焦于新兴产业中 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 ...
 行情结束?明天A股怎么走?预测出来了...
 搜狐财经· 2025-10-30 23:25
来源:股市你金哥 一、今日行情解读: 今天A股市场出现剧烈波动,主要指数普遍下滑,创业板指数跌幅接近2%,上证指数跌破4000点大关。沪深两市成交额高达2.42万亿,较前一交 易日增加1656亿。 盘面显示,市场热点分散,超4000只个股下跌。板块方面,锂矿板块表现强劲;量子科技板块活跃;电池板块震荡上扬;储能板块部分个股表现 突出。与此同时,算力硬件板块个股普遍走低;游戏板块遭遇重挫。最终,上证指数收跌0.73%,深证成指下跌1.16%,创业板指数跌幅达 1.84%。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是造成A股下跌的原因:1、4000点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和技术关口。指数运行至该位置附近,投资者情绪本就相对敏感和脆 弱。尽管存在美国双方贸易磋商取得进展、美联储降息等利好,但市场反而出现了"利好出尽是利空"的反应,部分投资者选择在消息明朗后离 场。 2、三季度公募基金在TMT(科技、媒体、通信)等人工智能方向的整体持仓比例已达到较高水平。当板块拥挤度较高时,机构可能会进行仓位 调整,这加剧了相关热门板块的波动。 3、人民币汇率出现短线异动:在午后13:00左右,人民币汇率出现短线波动。这对汇率较为敏感的资金(尤其是北向资金等外 ...
 理财子资产配置多元化:权益投资明显增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21:0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霜 走过六年时间,理财子经历过明显的股债轮动,股债双杀,也经历过单边债牛,也正在经历着债券收益 的波动走低。今年三季度,银行理财规模来到新高度,突破32万亿。但是从结构上看,固收仍然是绝对 主力,权益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一格局或许正在悄然改变。记者近期采访了解到,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理财公司都在思考应对失衡 趋势,资产配置越来越广泛,策略也越来越多元,比如,某理财公司人士对记者透露,今年所在机构权 益投资增加了三个百分点。另有理财公司也指出,对黄金、美股美债、科创债ETF配置越来越多。 但是对于银行理财这特殊资管子行业而言,行业整体投资格局是否、何时会有显而易见的改变,仍是未 知数。 理财子权益投资明显增加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显示,截至2025 年三季度末,全市场共存续产品 4.39 万只,同比增 加10.01%;存续规模32.13万亿元,同比增加 9.42%。 其中,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 91.13%。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三季度末,银行机 构的理财产品规模已每季度下滑20%以上的速度收缩,增量主要来自于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 而从理财公司规模增长来源 ...
 创新理财产品 让“养老钱”真正“稳增值”
 金融时报· 2025-10-30 08:25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重阳节到来之际,养老话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养老理财既是银行在"老龄化时代"的转型尝试,也是普通投资者"为养老存钱"的新选择。我国养老 理财产品从试点到现在已经走过近4年时间。作为个人养老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养老金理财产 品不断迭代升级,已经成为居民规划养老资金的重要选择。 自2021年9月首批养老理财产品在武汉、成都、深圳、青岛四地启动试点以来,这一承载着补充养 老保障功能的金融产品,已完成从试点探索到全国普及的跨越式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Wind数据时发现,截至2025年10月27日,目前市场上有10家银行理财公司 发行了53只养老理财产品,合计募集规模达1077亿元。其中,作为首批养老理财试点机构的招银理财虽 然仅发行了5只养老理财产品,但实际募集额度超过270亿元,远高于其他机构。此外,根据已披露的数 据,建信理财目前募集规模也接近200亿元。 再从发行数量上来看,建信理财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数量最多,高达12只,工银理财紧随其后。作 为唯一一家发行养老理财的合资理财公司,自试点以来,贝莱德建信理财仅发行了1只养老理财产品, 目前募集规模近2亿元,这也是唯一一只期 ...
 定鼎六千亿!杭银理财匠心铸就资管新标杆
 中国证券报· 2025-10-29 22:16
传承自杭州银行资管部,资管经验20年,管理产品规模突破6000亿元。数据来源: 银理财,截至2025.10.28 告 FR FELLIV hzbank 杭银理财管理产品规模突破 2025.10 足鼎之势 征程篇 时间的力量 tisy and brow 六千亿山河,信义为疆 ·20年匠心,铸就6000亿托付 共谋篇 优秀的朋友圈 鼎立共奋进, 翁官亿之巅 携翘凹眉心,拓共赢之局 同心共筑,立行业标杆, 携百家核心伙伴,共拓财富新境 数据来源:杭银理财,截至2025.10.28 致之光 = = 格局篇 模式的草新 破琴而立, 重划部市容局 双轮驱动, 半壁山河就言行外 管理产品规模行外代销 比近半, 以优质服务重塑增长边界 数据来源:杭银理财,截至2025.10.28 经纬之实 脉络篇 战略新华公布 经纬天下, 合纵连横 旌旗所指, 遍及31省, 联盟258家 立足杭州,服务全国, 只为将更优的理财选择,送至您身边 杭银理财行外代销渠道触达全国31省(直辖市、自治区),合作机构已达258家。数据 来源: 杭银理财,截至2025.10.28 先行篇 创新的基因 敢为天下先,以创新开解时代 数个「首家」加冕,不负领「 ...
 银行理财周度跟踪(2025.10.20-2025.10.26):银行理财三季报出炉,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新实践-20251029
 华宝证券· 2025-10-29 20: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1]   报告核心观点 - 银行理财行业规模稳健增长,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正系统性升级行业的投资者教育和客户服务能力 [3][16] - 行业竞争核心正从单纯的产品销售转向以科技驱动的"服务与信任"构建 [16] - 在估值整改深化与低利率环境下,强化多资产、多策略的投资布局是理财公司突围的核心方向 [24]   监管和行业动态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市场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32.13万亿元,同比增加9.42%,环比增加4.76% [3][11] - 理财公司存续规模29.28万亿元,同比增加15.26%,占全市场比例达91.13%,主导地位持续巩固 [11] - 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31.21万亿元,占比97.14%,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0.83万亿元,占比2.58% [12] - 2025年三季度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27.5%,环比增加2.7%,债券占比40.4%,环比下降1.4% [13] - 银行理财产品累计向实体经济注入资金约21万亿元,ESG主题产品存续规模逼近3000亿元 [14] - 腾讯"梧桐"系列公益平台与招银理财、建信理财、平安理财等头部机构签约,通过AIGC技术提升投教效率 [3][15][16]   同业创新动态 - 农业银行与农银理财顺利完成理财产品中央数据交换平台新版数据交换协议(V1.1版)的对接验证和上线应用 [4][17] - 工银理财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剑桥科技港股IPO,投资份额1000万美元,该股上市首日开盘涨幅达36.47% [4][18]   收益率表现 - 上周(2025.10.20-2025.10.26)现金管理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录得1.27%,环比下降4BP [5][19][21] - 同期货币型基金近7日年化收益率报1.17%,环比上升1BP,两者收益差为0.11% [5][19][22] - 上周各期限纯固收产品收益率多数下降,各期限固收+产品收益普遍上升 [5][23][25][26] - 债市对基本面因素反应钝化,短期市场逻辑集中于"股债跷跷板"效应与央行态度的博弈 [5][23]   破净率跟踪 - 上周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为1.12%,环比下降0.74个百分点 [5][27][33] - 信用利差环比同步收敛3.44BP,当前位于2024年9月以来的历史低位附近 [5][29][33] - 破净率与信用利差整体呈正相关,若信用利差持续走扩,可能令破净率再次承压上行 [5][29]
 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公司竞争力排名揭榜 平安理财投研能力再获认可
 中金在线· 2025-10-29 16:23
近日,《北大金融评论》、北大汇丰金融研究院资管研究中心及北大汇丰智库联合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 北大汇丰·银行理财公司竞争力排名。平安理财在2025年上半年度综合竞争力Top 10银行理财公司榜单 中排名第四。 据悉,该榜单主要聚焦在产品发行、产品收益、投研能力、产品风控、可持续性等多个维度予以综合排 名。其中,平安理财在产品收益、投研能力、产品风控等核心指标上的排名均位居前三。 投研能力方面,《报告》指出,投研能力是决定产品结构深度与竞争力的关键。银行理财产品结构呈现两 大特征:一是固收类产品主导地位稳固,规模占比逾97%,而混合类占比的逐季回升折射出市场风险偏好的 温和提升;二是产品长期化趋势确立,1年以上封闭式产品占比达72.86%,表明投资者对长期配置的接受度 日益增强。 2025年上半年,10家银行理财公司中,9家理财公司的三年期以上产品占比接近或超过50%,其中信银理 财、平安理财均超过70%;平安理财、交银理财投资品种丰富度排名靠前;兴银理财、中邮理财产品期限 丰富度排名靠前。 产品风控方面,《报告》指出,投资者风险偏好正在发生变化。稳健型(二级)投资者占比虽仍居首位,但持 续下降,进取型(五级 ...
 “存款搬家”潮下理财格局生变,“固收+”增厚收益空间
 环球网· 2025-10-29 14:05
 行业趋势 - 今年5月五大行同步下调存款利率后居民存款单月净减少1.1万亿元同时银行理财规模环比激增约2万亿元至32.67万亿元增幅远超历史均值 [1] - 低利率环境叠加理财净值化转型使“固收+”产品成为机构弥补权益能力短板和投资者追求稳健回报的优选方案 [3] - 2025年债券市场整体向好但权益类等资产波动仍存以长期持有平滑短期市场扰动是更明智的选择 [5]   公司表现 - 中银理财在行业扩容中表现亮眼单月净增超1700亿元理财规模稳居理财子公司头部梯队 [1] - 截至2025年中中银理财理财规模达18581.91亿元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3.58亿元位居行业第二同比涨幅超20% [1] - 中银理财依托中国银行集团优势将“固收+”策略具象化为多资产、多策略、多币种的产品矩阵 [4]   “固收+”产品策略 - “固收+”产品以债券、存款存单等固定收益类资产打底获取稳健收益并配置股票、商品、衍生品等相关资产及量化等策略力争增厚收益 [3] - 以中银理财“稳富固收增强”系列为例其以80%以上固收资产筑底并在20%额度内审慎配置权益类资产、黄金、优先股等力争增厚回报 [3] - “固收+”产品矩阵包括被动股票指数跟踪策略产品、养老金融特色产品和全球配置策略产品以满足各类投资者需求 [4]   投资选择维度 - 投资者选择“固收+”产品需关注资产配置比例固收与增强资产的配比直接决定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 [5] - 投资者应重点关注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最大回撤以及收益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以评估策略历史表现 [5] - 管理人的投研实力是产品业绩的硬支撑需具备宏观研判、资产配置能力及严格风控并依托股东方在债券承销等领域的独特优势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