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世界
搜索文档
走进秦王朝的宇宙观
齐鲁晚报· 2025-09-26 06:29
尕日塘秦刻石的发现与学术意义 - 青海玛多县扎陵湖北岸发现的刻石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秦代刻石,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 [3] - 该发现因涉及“昆仑”概念而引发学界广泛关注和遐想 [3] - 历史学者李开元的新作《刺秦:重新认识秦王朝》为理解此刻石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新视角 [3] 战国至秦代的地理观念演变 - 战国时代形成《禹贡》小九州地理观,将中国划分为九州,范围局限于中原及其周边地区 [4] - 邹衍提出大九州学说,认为天下共八十一大州,中国只是其中之一,称为赤县神州 [4] - 秦统一后形成“独国世界地理观”,认为秦王朝是天地间唯一国家,统治了全世界 [5][7] - 秦人地理边界西至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与秦直接统治的郡县制地域相对应 [5] 秦王朝宇宙观的核心特征 - 秦王朝拒绝邹衍大九州说和《山海经》观念,回归《禹贡》小九州说 [6] - 秦刻石文中将“四极”“天下”与“宇县”并举,宇县即指神州赤县 [6] - 秦完全否认《禹贡》的五服秩序观念,认为“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是前所未有的成就 [7] - 秦对无法实行郡县统治的地区采取修建长城、不承认不往来的自闭方式 [9] 秦汉治理体系的对比分析 - 秦朝实行单一郡县制,对百越和匈奴地区实行军事征服后建立直接统治 [9] - 汉朝创建册封体制,通过称号、印玺授予与周边国家建立宗主国与从属国关系 [8] - 册封体制在亚洲东部形成超国家的“东亚世界”和“中国文化圈”政治文化势力圈 [8] - 与汉朝多层次治理体系相比,秦朝单一郡县制使其对更广阔地域失去应对能力 [9] 秦王朝的历史观及其影响 - 邹衍提出五德终始历史观,认为历史是王朝循环过程,遵循五行相克原理 [10] - 秦王朝制定皇帝称号,认为皇帝超越三皇五帝,是统治天上、地下和人间的绝对神王 [11] - 秦始皇废除谥号制度,宣称“朕为始皇帝”,王朝将“传之无穷”,形成历史终焉观 [12] - 这种认为历史循环已经终结的盲目自信自大,被视为加速秦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13]
东亚世界的异和同
齐鲁晚报· 2025-09-05 19:27
东亚世界文化基础要素 - 汉字、儒学、教育制度、律令制度、佛教构成东亚世界基本文化基础要素 [4] - 东亚各国使用汉字进行交往 使之成为通行的国际语言文字 [4] - 儒学对东亚文化形成起奠基作用 影响思维与行为模式、利益与价值取向 [4] 教育制度与律令制度 - 东亚诸国学校制度接受中国南北朝和唐朝制度影响建立 教育内容分为儒学教育和专门技术教育两类 [5] - 教育目标为国家政权培养合格官员及各类实用人才 [5] - 朝鲜半岛国家政治制度受中国影响 新罗曾直接实行唐朝法律制度 [5] 技术传播与价值 - 中国古代技术思想包含与人文社会互动的理论体系及重视实用的技术发明 [7] - 百济采用南朝天文历法知识 建立历博士系统学习天文历法 [7] - 日本通过百济转手输入天文历法知识 新罗派人入唐学习《麟德历》 [7] 文化传播路径 - 日本从大陆吸收文化最重要通道经由朝鲜半岛 技术文明传播呈现中国→朝鲜→日本的梯度传递模式 [10] - 660年百济贵族逃往日本带来法律、兵法、医药和阴阳学等实用专学 后被写入日本法令构成古代学制科目 [9] 共同价值观与整合 - 东亚形成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共同价值观的文明区域 社会价值观基于仁义礼智信 [11] - 现代东亚企业将家庭伦理扩大到管理 形成不同于西方的东方经营模式 [11] - 东亚各国吸收西方文化与规则 但价值观根基仍深扎于东方古代文明 [11] 历史经验与启示 - 东亚世界首次形成于唐代 成功原因在于文化价值观获得普遍认同而非军事强大 [12] - 亚洲在世界地位取决于自身整合程度 需基于历史文化传统吸收现代文明长处 [13] - 加强文化交流可增进相互理解 古代东亚世界形成过程对现代具有启发意义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