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

搜索文档
推动文明互鉴 讲好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52
文化旅游行业 - 山东省曲阜市尼山成为暑期旅游热点,除了传统景点"老三孔"外,尼山因风景秀美、历史文化深厚而吸引游客 [1] - 尼山作为孔子诞生地,拥有观川亭、夫子洞、尼山书院等历史文化遗迹,是探寻中华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地点 [1] - 尼山圣境景区推出《金声玉振》表演、鲁源村文旅休闲等配套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体验 [1] -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历经15年发展,成为全球文明交流平台和山东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 [1]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山东省持续深入挖掘儒家文化,2024年启动"齐鲁访学驻研计划",驻研工作进展顺利 [2] - 2023年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发布《齐鲁文库》首批成果《典籍编》第一辑100册,这是山东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献编纂出版项目 [2] - 山东省打造"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举办"黄河大集"、乡村文化旅游节等群众文化活动 [2] - 实施"齐鲁文艺高峰计划",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2] 文化产业 - 青岛东方影都发展成为重要的影视工业化制作基地 [2] - 尼山成为文化磁场,具有独特吸引力和辐射力,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明交流作出贡献 [2]
“儒家文化特展”亮相孔子博物馆 140余件文物诠释“大道之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08:39
展览概况 - 故宫博物院与孔子博物馆联合策划"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汇集140余件/套重量级文物 [1] - 故宫博物院携95件/套珍品参展,包括鲁大司徒铺、大晟钟、衍圣公银印等,其中鲁大司徒铺是1932年出土后首次回到曲阜 [2] - 孔子博物馆遴选了48件/套代表性藏品,包括商周十供等"镇馆之宝" [2] 展览意义 - 展览以文物实证儒家思想千年传承的不朽脉络,展示中华文明"尚合和""求大同"的精神特质 [4] - 通过考古实证、典籍文献、传世文物发掘梳理儒家文化的历史形成脉络,阐述其核心文明理念 [4] - 展览是故宫博物院"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全国巡展首站,增加了孔子博物馆的珍贵藏品以更好展示儒家文化 [4] 展品亮点 - 孔子博物馆"镇馆之宝"商周十供是商周时期的10件青铜礼器,由乾隆皇帝御赐到孔府用于祭祀孔子 [5] - 鲁大司徒铺等代表性文物让观众直观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儒家文化的非凡魅力 [6] 展览背景 - 展览是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重要配套活动,旨在让外国嘉宾通过文物了解孔子文化 [6] - 由国际儒学联合会、故宫博物院等多方共同主办,孔子博物馆承办,展期3个月 [6]
倾听尼山2025|汉伊理:使人工智能成为推动文明共生的催化剂
经济观察报· 2025-07-07 20:11
人工智能与文明发展 - 人工智能深度介入人类知识传播与社交互动时,对道德塑造、主体认知及代际价值观传递的深层影响尚未充分探讨 [5] - 建立审慎的评估机制与监管体系对人工智能这类新兴技术至关重要,关键挑战在于平衡技术创新与人类主体性及选择权 [10][34] - 通过制度设计与技术架构双重路径,将本民族文化特色与价值观嵌入人工智能发展体系,使其成为服务社会进步的建设性力量 [11][29] 人工智能促进文明互鉴 - 人工智能可作为文明互鉴的桥梁,需超越表面语言转换,掌握各民族文化密码与礼仪规范以实现深层交流 [20] - 将儒家"礼"的核心理念融入人工智能设计,使其成为文化差异的"调和者",借鉴"和而不同"的智慧建立动态调节机制 [21] - 中国实践展示前沿科技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深度融合的范式,既保持创新活力又守护文化主体性 [18] 儒家智慧与人工智能伦理 - 人工智能的礼仪化重构需将儒家"礼"的动态实践智慧与跨文化礼仪传统融入技术逻辑,使其从效率工具转化为伦理养成中介者 [25] - 人工智能设计需避免机械编码"礼"的准则,而应通过具身交互设计自然嵌入日常实践,重"敬"与"义"而非形式化规则 [27] - 伦理准则应成为人工智能有机组成部分,在研发、应用各环节融入,借鉴中国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辩证统一的经验 [28]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主体性 - 人工智能能模拟人类部分反应但无法复刻完整感知能力,人类基于预测思维和独立思考的社会交往仍是基石 [30][31] - 教育体系需适应知识传播新范式,核心价值从信息灌输转向人格塑造与道德养成,聚焦提问能力而非回答问题 [36][37] - 技术应用需遵循平衡原则,通过立法监管、科技伦理教育及传统价值融合维护人类主体性 [42]
【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济宁市汲取儒家文化精髓,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7-03 13:14
金融文化品牌建设创新实践案例 - 济宁市报送的《汲取儒家文化精髓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案例获评"金融文化品牌建设创新实践案例" [1] - 案例彰显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和示范价值 [1] - 济宁市作为孔孟故里和儒家文化发源地,立足地域优势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1] 金融文化教育培训阵地建设 - 依托"三孔""两孟"等儒家文化载体和金融教育基地打造培训阵地 [1] - 将儒家文化融入金融专题班课程,提升金融系统干部职工素养 [1] - 推行"党建+金融"模式,举办干部讲堂、专题报告会等活动 [1] 儒家文化特色金融产品创新 - 推出"儒+"系列特色产品满足不同市场主体融资需求 [2] - 农业银行济宁分行推出"儒源文旅系列贷"支持文旅产业 [2] - 中国银行济宁分行推出"儒岗贷"支持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业 [2] - 农商银行和济宁银行推出"儒·信"巾帼贷、"儒e贷"等产品支持小微企业和女性创业 [2] 金融服务质效提升 - 建立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评价体系,开展政金企合作对接活动 [2] - 全市各项贷款余额连续4年每年增长超1000亿元 [2] - 打造"诚信金乡""端信兖州"等地域特色诚信品牌 [2] 未来发展规划 - 继续深入挖掘儒家文化内涵丰富金融文化品牌 [3] - 常态化开展特色金融文化宣传,总结结合经验 [3] - 指导金融机构分行业分领域精准创新金融产品 [3]
倾听尼山2025|王建宝:以儒寻根,构建全球新商业文明
经济观察报· 2025-07-03 12:55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背景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1] - 论坛自2010年创立以来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1] - 本届论坛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2] 论坛议题设置 - 设置六大分议题: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齐鲁文化与世界文明、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成人之美、文明视野下的家庭意义与社会发展、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2] - 论坛主题提炼自费孝通1990年提出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4] 儒家商业伦理观点 - 儒家文明具有"重农不轻商"的特殊性,在全球轴心文明中独树一帜[5] - 儒家思想强调商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通过正当商业活动实现个人财富积累和社会繁荣[5] - 儒家商业伦理可概括为五点:明分工、通有无、反垄断、行公益、重生态[7] 新商业文明理念 - 新商业文明强调"学以成人、商以载道",通过财富弘扬天人合一精神[8] - 企业应建立"五位一体"责任体系:对供应商、员工、客户、社区、股东负责[10] - 企业家需要从经济人理性提升到文化人认同,最终达到生态人信仰的境界[14] 企业实践案例 - 广西某旅游企业以"赔不起的生意不做"为底线,体现了儒家商业智慧[3] - 该企业在门前巨石镌刻张载"横渠四句",彰显商业伦理追求[3][11] - 春秋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拔葵去织"的故事,警示企业不要与民争利[12] 当前商业问题 - 部分企业通过超长账期压榨供应商,最长可达180天[10] - 一些企业家缺乏底线思维,奉行"富贵险中求"的投机理念[11] - 企业诚信缺失问题在汽车行业账期问题上表现尤为突出[8]
从地理坐标到文化标识,尼山传承着历久弥新的千年文脉
大众日报· 2025-07-02 08:59
尼山文化传承与发展 - 尼山作为孔子诞生地,拥有观川亭、夫子洞、尼山书院等历史印记,是儒家文化的永恒原点[2] - 尼山五峰并峙、五水汇流,山环水抱中有孔子父亲生活的鲁源村和母亲家乡颜母村[2] - 五代后周建尼山孔庙,元朝设尼山书院,承担祭祀与教育功能,儒家文化绵延传承[2] 传统文化创新实践 - 鲁源新村发展儒学文化体验游、民宿经营,形成崇德向善氛围,实现文化强村富民[3] - 孔子研究院推出"春秋讲坛"和"孔子讲堂",诠释儒家文化并推动转化落地[3] - 文化"两创"路径回答时代之问、文明之问、百姓之问,将答案转化为实践[3] 文明交流与国际影响 -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成为不同文明对话场所,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4] - 专家学者在尼山研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传承创新,加深跨文明理解[4] - 举办"一带一路"年度汉字、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对话等活动,尼山成为精神家园[4] 文旅融合与教育体验 - 游客可跟随导学老师参与"孔子的课堂",完成乐学任务,体验历史与现实交融[5] - 尼山圣境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吸引游客探寻儒家思想[5] - 尼山作为文化标识,持续吸引人们走近、品读、对话千年文脉[5]
齐风鲁韵,山东的“世界瑰宝”知多少?
经济观察报· 2025-06-22 09:09
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概况 - 山东拥有5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世界遗产,涵盖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文化遗产及自然遗产类别 [1] - 遗产类型包括山岳崇拜(泰山)、儒家文化建筑群(曲阜三孔)、古代水利工程(大运河)、军事防御工程(齐长城)及湿地生态系统(黄河口) [1][2][4][6][7] 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 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山体由28亿年地质运动形成的片麻岩群构成 [1] - 现存2200余处碑碣石刻,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露天博物馆" [1] - "泰山四大奇观"包括旭日东升、晚霞夕照、云海玉盘和碧霞宝光等自然现象 [1]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世界文化遗产) - 孔庙为九进院落布局,含104座建筑、466间房屋,展现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特征 [3] - 孔府现存480余间建筑,保存有孔档案和大量文物,体现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特点 [3] - 孔林占地200万平方米,含2万余株古树,为世界最大人工园林式家族墓地 [3] 大运河山东段(世界文化遗产) - 南旺分水枢纽被称作"中国古代水利史的都江堰",解决运河"水脊"通航难题 [4] - 沿线保留15处遗产点和8段河道,反映漕运与商业文化交融的历史 [5] - 德州四女寺水利枢纽、聊城东昌湖及济宁竹竿巷构成多元旅游体验场景 [5] 齐长城(世界文化遗产) - 全长1200余里,跨越1500余座山峰,比秦长城早400余年 [6] - 现存240处遗迹,包括墙体、关堡和烽燧,石砌墙体与山势融合体现古代建筑智慧 [6] - 关隘石基保留8厘米深车痕,见证2600年前交通活动 [6] 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 - 保护区为暖温带最完整湿地生态系统,含26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7][8] - 全球90%东方白鹳的繁殖地、70%丹顶鹤的越冬地,年迁徙候鸟达数百万只 [8] - 秋季景观包括芦花盛放和盐地碱蓬形成的"红地毯"自然奇观 [8]
孔子出生地涌起文旅热
新华社· 2025-05-31 12:05
文旅项目发展 - 尼山圣境景区包含博物馆、剧场、讲堂和研学场地,打造综合性文化旅游目的地[1][3] - 景区内72米高孔子雕像和孔子湖成为热门拍照景点,吸引大量游客[1][3] - 2024年接待中外游客16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5.5%,显示强劲增长势头[6] 文化教育与研学活动 - 儒家文化主题舞台表演每天上演6场,节假日一票难求,显示文化演艺受欢迎程度[1] - 研学旅行成为重要项目,小学教师带学生团体体验传统文化,穿汉服参与活动[3] - 状元亭和论语名句铭牌等设施吸引学生群体,强化教育属性[3][4] 传统文化推广与国际化 -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挂牌,推动儒学研究和传播[1] - 中国与多国合作建立孔子学院,助力外国人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6] - 工作人员为外国游客提供讲解翻译服务,促进跨文化理解[7] 大型活动与媒体曝光 - 2018年央视春晚分会场和中秋晚会主会场选址尼山,超10亿人收看,显著提升知名度[6] - 每年举办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和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吸引全球参与者[6] 设施与景观保护 - 孔庙、书院及千年古柏得到保护,春秋祭孔活动持续吸引游客[4] - 尼山讲堂设有仁、义、礼、智、信五大厅,游客可手书论语片段,增强互动体验[4]
为什么结婚成了一桩亏本买卖?
虎嗅APP· 2025-03-04 21:32
婚姻趋势分析 -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量创1978年以来新低,仅610.6万对 [3] - 2024年离婚登记数量达262万对,加上诉讼离婚约300万对 [5] - 现代人对婚姻兴趣下降,离异人士反而被视为更自由群体 [6][7][8] 韩国社会矛盾 - 韩国结婚率和生育率全球倒数,核心矛盾在于现代化发展与儒家观念冲突 [9] - 韩国社会保障支出仅占GDP的11%,是同等经济水平国家的1/5至1/10 [9] - 儒家文化导致家庭承担过多社会责任,年轻一代拒绝接受这种模式 [10][11] 经济负担分析 - 韩国新婚夫妇平均结婚成本200万人民币,首尔房价达家庭年收入18倍 [13] - 韩国养育孩子至大学毕业需投入378万人民币,70%教育支出来自家庭 [14] - 每周照顾老人需42小时,相当于全职工作,养老压力巨大 [17] 政策与社会现象 - 韩国政府推出结婚补贴100万韩元、怀孕津贴200万韩元等激励政策 [23] - 2024年韩国总和生育率从0.72微升至0.75,仍远低于维持人口所需的1.3 [24] - 韩剧《毕业》和《好久不做》反映教育内卷和经济压力对婚姻的冲击 [15][20] 文化冲突 - 儒家"齐家"观念使家庭成为社会福利替代品,形成"家庭黑洞"效应 [19] - 现代年轻人将单身视为理性生存策略,拒绝成为责任转嫁对象 [22][23] - 韩国面临20年内将生育率提升至1.3以上的挑战,否则可能人口崩溃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