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管理智慧

搜索文档
于东来:将关闭多家胖东来门店,因为这些老店已经跟不上服务了
搜狐财经· 2025-06-25 16:51
核心观点 - 胖东来在经营数据良好的情况下主动关闭多家标志性门店,引发行业震动 [1] - 闭店决策基于对顾客体验和服务质量的极致追求,而非经营不善 [1][3] - 公司通过"自我瘦身"践行"体验经济"理念,在规模与质量间选择后者 [4][16] - 这一行动可能成为中国实体零售行业转型的分水岭事件 [26] 闭店详情 - 关闭三家标志性门店:生活广场店(2002年开业)、人民路店(2005年开业)、五一路店(2010年开业)[3] - 三家门店年销售额合计超15亿元,毛利率长期稳定在30%以上 [3] - 闭店真实原因:空间不足(日均客流超设计容量3倍)、服务缩水、安全隐患 [3] - 公司强调"闭店不是倒闭,是主动选择" [1] 员工安置 - 1327名员工优先调岗至新店,薪资待遇提升20% [7] - 为40岁以上员工提供"内部创业基金",首批5个项目已通过评估 [8] - 设立"老店记忆基金"保留情怀,允许员工回原址拍摄纪念视频 [9] 消费者反应 - 出现"囤货式消费":闭店最后营业日人均消费额暴涨5倍 [9] - 网友自发整理"老店打卡指南",旧物成为"情怀周边" [10] - 顾客举办"告别派对",重现童年购物场景 [11] - 反映消费者对实体店的情感依赖超越购物功能本身 [11] 行业现状 - 传统商超面临三重困境:空间效率低(坪效仅为Costco的1/3)、时间缩短(Z世代逛店时间从45分钟降至18分钟)、价值单一(76%消费者视商超仅为购物场所)[13][14][15] - 行业普遍追求规模扩张,但胖东来案例显示"规模越大,死亡越快"的悖论 [16] 转型战略 - 启动"卫星店"计划:在社区布局50-200㎡的"微型商超" [17] - 推行"场景革命":新店设置体验空间使客单价提升40% [18] - 发展"数字温情":限制线上订单不超过总营收的30% [19] - 战略核心是打造"线上无法替代的情感容器" [20] 公司理念 - 利润优先用于员工福利(保洁年薪7万、店长配奔驰E级)和顾客体验(年投入5000万无理由退换)[23] - 践行"断舍离"哲学,定期关闭盈利门店以保持活力 [24] - 坚持"中庸之道"和"长期主义",拒绝资本裹挟 [24] - 定位为"教育企业"而非单纯超市,注重价值观传递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