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知识管理(PKM)
搜索文档
5本重塑大脑的学习革命指南:效率碾压97%的人
36氪· 2025-10-28 15:09
我爱书,因为书浓缩了数十年的知识,或可以用故事来激励我们。我有成吨的书可以推荐。但我想让这 份精选书单与众不同。 我想把焦点放在高效学习上。 那些真正能让你在如何快速高效学习方面飞速提升知识的书籍。 我确信这些书会让你变得更聪明 :) 1. 《脑科学学习法》(Uncommon Sense Teaching: Practical Insights in Brain Science to Help Students Learn)作者:芭芭拉·奥克利(Barbara Oakley), 贝丝·罗戈夫斯基 (Beth Rogowsky), 特伦斯·谢诺夫斯基(Terrence Sejnowski) 你应该从这本开始。 书是超级武器。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 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告别低效努力!从认知原理到时间管理,这5本有脑科学支持的学习指南,可助你解锁终身成 长引擎。重塑学习力,此刻开始。文章来自编译。 Oakley以及他的同事是学习科学领域的专家。他们花费数十年研究高效学习和教学方法。在这本书中, 他们将所有信息浓缩在大约300页里。 我喜爱这本书的 ...
数字断舍离的顿悟:我为何删除了7年的“第二大脑”
36氪· 2025-07-25 15:08
知识管理工具行业 - 现代个人知识管理(PKM)运动根源可追溯至系统论、卢曼卡片盒笔记法的准学术式痴迷,以及硅谷将生产力等同于生活的神话 [7] - Roam Research将双向链接变成信徒膜拜之物,Obsidian则让信徒得以离线使用,知识体系愈发精深,用户不再只是记笔记而是在构建意义之网 [7] - Obsidian作为出色软件具备嵌套文件夹Markdown文件、生产力追踪插件、全知全能关系图谱等功能,但过度使用会形成掌控错觉的陷阱 [10] 用户行为分析 - 典型用户会经历三个阶段认知转变:初期为解决遗忘问题,中期为解决整合问题,最终发现系统本身制造了思考延宕的新问题 [10] - 用户常见行为模式包括为提取信息而阅读、为总结而倾听、以便于归档的格式思考,导致经历变成素材收集而非真实体验 [8] - 待读清单焦虑现象显著,7000条目数据库反映现代知识性不安:害怕跟不上信息流、遗忘或未能掌握最新动态 [11] 产品设计理念 - "第二大脑"隐喻存在生物学荒谬性,人类记忆本质是联想性、具身化、情境化和情感化的,不通过文件夹或反向链接运作 [9] - 知识工具设计存在根本矛盾:许诺条理清晰却带来抽象混乱,用户写入越多感受越少,洞见被真空密封导致营养流失 [7][8] - 真正有效的设计应借鉴雕塑家凿除冗余的理念,将删减作为精炼手段而非积累视为美德 [13] 行业发展趋势 - 新兴用户需求转向轻量化系统,仅保留核心功能如单一"WHAT"笔记记录必须事项,放弃全面捕捉的执念 [14] - 产品使用范式发生转变:从构建庞大知识网络回归到作为工作空间,强调甄选与用心而非替代思考 [15] - 文化层面重新发现记忆的伦理维度,希伯来语"zakhor"概念显示回忆应是通过关注让过去在当下呈现的行动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