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产阶级意识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中产大败局?
搜狐财经· 2025-11-03 02:38
中产阶层的定义与特征 - 中产阶层定义模糊,划分标准涉及资产、收入、职业、教育水平及社会地位等多种因素[3] - 欧美研究机构常将家庭收入处于全国中位数家庭收入2/3至2倍之间的家庭视为中产家庭,中国学术研究则常将三口之家的年收入10万至50万人民币视为中产标准[3] - 从职业角度看,中国中产阶层包含传统干部知识分子、科技金融等新中产、效益好的企业职工以及个体私营经营者四个集团[4] - 经济上行期自认为属于中产的人数多于客观标准,下行期则更少,例如日本人均GDP达5000美元时60%民众自认中产,韩国经济上升期该比例为70%但金融危机后降至40%[4][5] - 中产阶层通常借助时代红利与自身努力实现阶层跨越,教育水平高、收入光鲜、消费前沿,但同时面临高额房贷车贷、裁员风险及身份焦虑,状态脆弱[6] 全球中产阶层的萎缩趋势 - 全球范围内中产阶层常被描述为被挤压和萎缩的群体,例如美国年收入5.3万至16.1万美元的中产家庭对经济看法悲观[7] - 美国高收入者与中低收入者的信心差距达到七年追踪数据以来的最大水平,富者愈乐观而中产贫者愈悲观[8] - 法国中产阶级家庭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例从1980年代的65%下降至2024年的54%,且内部不平等加剧,顶端10%家庭收入是底层10%的3.2倍,二十年前该差距仅为2.4倍[8] - 美国生活在中产阶级家庭的人口比例从1971年的61%降低至2023年的51%[8] - 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从中产社会转变为M型社会,高收入和低收入群体数量提升,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持续下降[11] - 经合组织2019年报告指出大多数成员国中产阶层萎缩,原因包括经济增长低迷影响收入、中产生活方式成本大增(如住房价格攀升)以及年轻一代在劳动市场失去保护且技能要求提高[11] 中产阶层不稳定的经济与产业根源 - 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直接决定中产收入与职业发展,一国能提供的中产报酬标准工作岗位数量决定中产阶层规模[12] - 美国20世纪50-70年代制造业崛起使蓝领工人过上中产生活,但70年代中期后制造业岗位外流至成本更低国家,制造业就业占比从峰值35%降至约9%,导致数百万高薪岗位消失[14] - 信息时代来临后白领亦遭遇裁员,被新技术或低成本地区劳动力取代[14] - 资本逐利及新自由主义政策(金融自由化、放松管制等)使新岗位更多流向国外而非本土,形成好工作与坏工作对立的二元劳工市场[16][17] - 好工作集中在金融、律师、医生、科技等领域,坏工作以非标准工人为代表,缺乏技能积累、保险福利,使更多人难以成为中产[17] - 应通过产业发展升级提供更多中产报酬工作,发展职业教育使蓝领工人有机会升级为技师等中产,开辟多元化社会流动渠道[19][20] 中产阶层的资产困境与消费陷阱 - 中产依赖房产、股票等资产实现财务自由,但这些资产易波动,房地产市场衰落及股市受挫表明其无法带来稳定[22][23][24] - 投资教育面临学历贬值问题,资产金融化导致中产应对危机能力变差[26][27][28] - 2008年经济危机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使富者更富,中产遭受打击,与历史上危机降低财富差距的情况不同[28] - 中产容易陷入消费陷阱,模仿富裕阶层生活方式,例如韩国中产对奢侈品、有机食品、健身美容等炫耀性消费投入大量金钱[33][34] - 对居住隔离的追求(如韩国汉江以南高端社区)及高昂的子女教育投入进一步抬高中产标准,加剧焦虑[34] - 中产需进行意识改革,重新检视支出与投资,管理生活形态,避免被不切实际的消费标准牵引[35]
全球中产大败局?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1-02 11:44
编者荐语: 建议:持续积累最新知识和认知,减少那些与未来5年收入不匹配的消费与投资,保持家庭的正现金 流。 以下文章来源于商隐社 ,作者浩然 商隐社 . 关注科技进步,观察人类生活。 埋头苦干就会升职加薪的时代已经结束,而工薪阶层甘愿牺牲高水平的生活质量,以承担房贷、车贷、 子女教育等高额费用。这样的生活意识需要改变。 ——大前研一《M型社会》 01 被挤压的中产 这几年的商业新闻中,"中产"这个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几乎快被用烂了。 比如前段时间出现问题的山姆、西贝、始祖鸟,还有一些看起来"贵而不实"的品牌,主要就是中产在消费。 但中产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划分标准不下上百种,要综合考虑资产、收入、职业、教育水平、社会地位 等。 这里面,单是拿出一个比较硬性的收入,就各有各的标准,比如欧美很多调查和研究机构把家庭收入处于 全国中位数收入家庭的2/3到2倍之间的家庭视为中产家庭;我国很多学术研究把家庭(一般是三口之家)年 收入在10万-50万的家庭视为中产家庭。 再考虑到房子、车子、金融资产这些,就更复杂了。 还有如果从职业来看,就我国而言,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李强曾提出"中产阶层四个集团"的理论观点,它们 分别是 ...
全球中产大败局?
创业邦· 2025-11-01 11:18
以下文章来源于商隐社 ,作者浩然 商隐社 . 关注科技进步,观察人类生活。 来源丨 商隐社(ID:shangyinshecj) 作者丨浩然 图源丨Midjourney 被挤压的中产 这几年的商业新闻中, "中产"这个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几乎快被用烂了。 比如前段时间出现问题的山姆、西贝、始祖鸟,还有一些看起来 "贵而不实"的品牌,主要就是中产 在消费。 但中产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划分标准不下上百种,要综合考虑资产、收入、职业、教育水平、社会 地位等。 这里面,单是拿出一个比较硬性的收入,就各有各的标准,比如欧美很多调查和研究机构把家庭收入 处于全国中位数收入家庭的 2/3到2倍之间的家庭视为中产家庭;我国很多学术研究把家庭(一般是 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万-50万的家庭视为中产家庭。 再考虑到房子、车子、金融资产这些,就更复杂了。 还有如果从职业来看,就我国而言,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李强 曾提出 "中产阶层四个集团"的理论观 点,它们分别是传统的干部和知识分子阶层 ;科技、金融等行业的 "新中产阶层";效益比较好的企 业、单位的职工层;"个体工商业阶层"即大量的个体、私营经营者 。 模糊的标准之下,很多人也搞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