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化

搜索文档
南京大学:百年哲学沃土滋养中西文明对话
中国青年报· 2025-08-20 05:24
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 南京大学哲学学院通过设立专业课程群、组织国际教学实践和交流项目,构建了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化培养体系 [1][2] - 学院与10多所国外著名大学哲学系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聘请10多位国际知名哲学家担任兼职教授,显著提升学生国际交流能力 [2] - 2022-2024年研究生出境交流达74人,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柏林自由大学等顶尖学府,40名学生参与希腊和日本的文明互鉴项目 [4] 国际学术合作与项目 - 获批CSC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第三轮支持,持续派学生赴比利时根特大学,并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签署双硕士协议 [4] - 实施"东亚文明交流互鉴"和"古典文明东西对话"全球科考项目,构建长短期结合的国际化成长通道 [4] - 学生团队与东京大学、亚里士多德大学等国际学者就古希腊哲学与中国哲学融合展开深度对话 [2][3] 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 - 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印象"挑战杯项目,动态把握海外知识群体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评价,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策略 [1][6] - 博士生孔伟宇在韩国学术会议分享"中国经验",强调需以学术自觉推动中国智慧从"被听到"到"被认同"的跃升 [7] - 近三年学生在国际一流期刊发文并参与学术会议,从传统文化和当代实践中汲取养分,实现从"看世界"到"讲中国"的转变 [8] 教育理念与学术传承 - 首任系主任刘伯明提出"融贯中西"理念,其《老子哲学研究》等论文开创向西方阐释中国文化的先河 [2][7] - 当前培养方案注重思想交互深度,引导学生进入前沿学术对话核心场域,成为中国学术叙事的共构者 [4] - 国际交流促进学生在吸收中西成果基础上创新理论,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