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 - 东盟自贸协定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朱拉隆功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泰国对中国企业有三大新期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19:58
中泰经贸合作概况 - 中泰建交50周年,双边关系被视为互利共赢的典范伙伴[1] - 中国连续12年稳居泰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最主要外资来源国和旅游客源国[1][2] - 2024年中泰双边贸易额达1339.8亿美元,同比增长6.1%,其中中国出口860.4亿美元,增长13.6%,进口479.5亿美元,下降5.2%[2] 中国对东盟投资趋势 - 2020-2024年,中国累计在东盟的制造业绿地投资为659.1亿美元[1] - 其中“新三样”(光伏、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绿地投资达422.6亿美元,占比64.1%[1] - 新能源汽车投资主要集中在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锂电池投资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光伏投资集中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柬埔寨[1] 中泰合作模式转型 - 合作核心从“融入”转向“共创”,即从被动融入中国投资驱动的供应链,转变为主动共同创造价值、开拓市场和研发技术[2][6] - 关键路径是充分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国-东盟自贸协定(3.0时代)等贸易工具[2][6] - 地缘政治变化强化了中国与泰国及东盟的合作必要性,需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以实现长期合作[13] 重点合作领域 - 绿色与数字技术:中国在技术与制造上具有优势,可与泰国及东盟企业合作把握转型机遇[6] - 农业与食品产业:泰国在农业和食品领域底蕴深厚,中国能提供广阔市场空间[7] - 金融服务:需服务于实体经济,随着中国企业出海趋势加强,泰中金融机构可合作为企业提供服务[8] 泰国对中国企业的新期待 - 希望加强共同研发与技术分享,助力泰国本土研发生态系统建设[3][9] - 期待中国企业投资建立本地供应链,提升投资的长期可持续性,而非仅仅依赖进口[3][10] - 希望与中国大型企业携手,共同开拓更大的东盟市场,利用中国企业的制造技术优势和本地企业的市场了解[3][10] 中国企业本地化策略 - 成功关键在于“深度本地化”,包括与当地伙伴合作、雇佣本地员工、适应本地市场和消费者偏好[12] - 需加强与当地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研发,以更好地本地化并推动技术共享与人才培养[9] - 企业应为当地社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成为被信赖的伙伴,避免可能引发疑虑的行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