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合作
搜索文档
专访朱拉隆功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泰国对中国企业有三大新期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19:58
中泰经贸合作概况 - 中泰建交50周年,双边关系被视为互利共赢的典范伙伴[1] - 中国连续12年稳居泰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最主要外资来源国和旅游客源国[1][2] - 2024年中泰双边贸易额达1339.8亿美元,同比增长6.1%,其中中国出口860.4亿美元,增长13.6%,进口479.5亿美元,下降5.2%[2] 中国对东盟投资趋势 - 2020-2024年,中国累计在东盟的制造业绿地投资为659.1亿美元[1] - 其中“新三样”(光伏、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绿地投资达422.6亿美元,占比64.1%[1] - 新能源汽车投资主要集中在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锂电池投资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光伏投资集中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柬埔寨[1] 中泰合作模式转型 - 合作核心从“融入”转向“共创”,即从被动融入中国投资驱动的供应链,转变为主动共同创造价值、开拓市场和研发技术[2][6] - 关键路径是充分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国-东盟自贸协定(3.0时代)等贸易工具[2][6] - 地缘政治变化强化了中国与泰国及东盟的合作必要性,需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以实现长期合作[13] 重点合作领域 - 绿色与数字技术:中国在技术与制造上具有优势,可与泰国及东盟企业合作把握转型机遇[6] - 农业与食品产业:泰国在农业和食品领域底蕴深厚,中国能提供广阔市场空间[7] - 金融服务:需服务于实体经济,随着中国企业出海趋势加强,泰中金融机构可合作为企业提供服务[8] 泰国对中国企业的新期待 - 希望加强共同研发与技术分享,助力泰国本土研发生态系统建设[3][9] - 期待中国企业投资建立本地供应链,提升投资的长期可持续性,而非仅仅依赖进口[3][10] - 希望与中国大型企业携手,共同开拓更大的东盟市场,利用中国企业的制造技术优势和本地企业的市场了解[3][10] 中国企业本地化策略 - 成功关键在于“深度本地化”,包括与当地伙伴合作、雇佣本地员工、适应本地市场和消费者偏好[12] - 需加强与当地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研发,以更好地本地化并推动技术共享与人才培养[9] - 企业应为当地社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成为被信赖的伙伴,避免可能引发疑虑的行为[12]
中泰合作推动打造区域科技与人才培养中心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0-31 13:41
泰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泰国正推进"Thailand 4.0"战略与"3030"目标,即到2030年电动车产量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30% [2] - 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泰国绿色转型的关键领域,中国新能源汽车积极进入泰国并获得快速发展 [2] - 泰国东北皇家理工大学开设了泰国第一个电动汽车培训基地和新能源汽车专业,自2024年11月开设课程后已培训300多位大学生 [2] 中泰技术合作与人才培养 - 泰国东北皇家理工大学的电动汽车培训中心分为9个模块,涵盖基础电气与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及电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诊断与维护等完整培训过程 [2] - 大学与中国汽车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联合开发专门课程及短期培训项目,使毕业生技能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 [3] - 该培训中心不仅面向学生,还与泰国教育部、交通部合作,培训全国交通系统的技术人员,传播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 [2] 中泰轨道交通与教育合作 - 泰国东北皇家理工大学在新校区建设了轨道交通学院,拥有1.4米标准轨道、中国火车机头及模拟中泰高铁的沙盘和控制系统 [4] - 大学将利用全新的"轨道交通与航空楼"作为中泰联合科研基地,开展轨道交通与航空技术研究,以促进高端技术与教育领域深度合作 [4] - 大学计划在5个校区开设中文国际课程,从初中到高中全部使用中文授课,为进入中国大学学习打下基础,这是全球首次以中文作为国际课程落地当地公立中学 [4]
天丝集团亮相2025泰中合作博览会 红牛能量赋能中泰友谊50年新征程
证券日报网· 2025-09-27 11:12
公司业务发展 - 天丝集团以"跨越半个世纪,共赴力量与友谊之约"为主题展示红牛品牌在中泰两国的发展历程及投资实践[1] - 公司展示多款中泰两国热销产品包括高端能量饮料Ready、电解质饮料Sponsor、经典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及中泰建交50周年纪念版产品[1] - 自1993年在海南建立中国首家红牛工厂以来累计在华投资约43.6亿元[1] 产能扩张与智能制造 - 总投资20亿元的红牛饮料(四川)生产基地项目被誉为川泰经贸合作典范 首期于2023年12月投产[2] - 四川生产基地二期新增2条生产线于今年6月底正式投产 标志着项目进入规模化协同阶段[2] - 红牛饮料(广西)生产基地项目也在今年投产 公司从传统饮料生产商转型为智能制造企业[2] 市场战略定位 - 中国被定位为全球最具活力的消费市场和长期战略布局核心[3] - 公司相信"投资中国就是投资长期确定性" 将继续借助中国完备产业链和创新能力拓展在华业务[3] - 作为东南亚最大能量饮料制造商之一 公司通过泰中合作博览会国际舞台与两国消费者共创未来[3] 产业生态建设 - 通过扩大生产线规模、推进供应链数字化等创新举措构建可持续产业生态[2] - 携手合作伙伴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实现互利共赢[1][2] 文化交流活动 - 在中泰建交50周年节点支持曼谷中国城崇圣牌楼落成和"雪龙2"号破冰船首访泰国[2] - 在中国连续三年举办"泰嗨音乐节" 助力泰国政府机构举办"泰国风情节""泰拳路演"等庆祝活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