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化

搜索文档
摩洛哥民众感受中文之美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4-29 10:10
活动概述 - 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与穆罕默德六世基金会旗下伊克利勒文化中心联合举办"兰亭·雅集"联合国中文日特别活动 [1] - 活动形式包括电影展映、展览、讲座、互动答题和书法体验工作坊 [1] - 吸引逾90名观众现场参与 [1] 活动内容 - 播放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展示中国风画面和故事情节 [1] - 中文教师讲解联合国中文日历史背景及中文发展脉络,包括象形文字到现代汉语的演变 [1] - 探讨中文与阿拉伯语的异同及汉语拼音四种声调的独特之处 [1] - 设置"象形文字的演变"答题挑战环节,参与者通过图文题目了解汉字从甲骨文到隶书的演变过程 [2] - 书法体验工作坊中,参与者尝试使用毛笔书写汉字 [2] 活动互动与展示 - 活动现场布置充满中国元素,展出多幅书法作品 [6] - 设置汉字合影墙,中文爱好者在主题背景墙上书写汉字并拍照留念 [6] - 参与者包括当地医学生、少年和儿童,反馈积极 [2][7][9] 活动效果 - 活动成功向当地民众展示中文文化底蕴和中国书法艺术魅力 [1] - 参与者首次体验毛笔书写中文,表现出浓厚兴趣 [2]
在温哥华,读一首海子的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4-22 09:03
去年,在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主办的"汉语桥"大学生中文比赛上,福生朗诵了海子的诗也分享了他 追随诗人的故事。台下的评委和观众眼含泪光,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诗的美丽,还是诗中蕴含的古老而 深沉的东方灵魂。 初春的温哥华,薄雾弥漫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海滩上。巴西青年畔福生(Daniel de la Riva Massaad)站在礁石上,用略带异国腔调的中文诵读:"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 世界……"海鸥掠过太平洋的浪尖,远处雪山若隐若现。每次读到这句诗,福生总会想起故乡里约热内 卢的科帕卡巴纳海滩。他感慨道:"原来,相隔甚远的人都能在'面朝大海'的意象里找到归属。"这正是 中文穿越时空的魔力,让他在万里之外,感受着诗意的连结。 2020年,福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攻读硕士时,偶然加入了诗社,被一张泛黄的手稿照片深深吸 引——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些汉字像密码,让我整夜梦见麦田和铁轨。"之后,福生选 择到温哥华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因为他听说这里的华人很多,也从此开始学习中文。 2023年夏,这个不会讲几句中文的巴西人,和友人一起来到海子故乡——安徽省查湾村。在那里, 他见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