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成本

搜索文档
涨价容易降价难 中药价格高企需“降虚火”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7 06:23
中药材价格现状 - 中药材价格居于历史高位,即便地头收购价下跌,城市药房价依然稳定 [1] - 复方枣仁胶囊价格从2017年的49.9元涨至80元,部分城市达150元 [2] - 六味地黄丸价格从2020年的20元涨至42元,五年内翻番 [2] - 白芍、白术价格从2022年的每公斤30-40元涨至2023年的200-300元 [2] - 蝉蜕价格从五年前的每公斤600元涨至目前的2000元左右 [2] 价格上涨原因 - 种植成本增高:当归亩均成本从2000元涨至3000元,人工、农资投入上升 [4] - 极端气候影响:甘肃定西干旱导致党参地头价从每公斤70元涨至110元,当归每公斤涨10元 [4] - 流通环节溢价:从田间到药柜需经多环节,每层加价导致终端价格翻几番 [4][5] - 资本炒作:流通环节存在资本运作,通过囤货压价、高价抛售造成价格异常波动 [6] 行业应对措施 - 政策引导:国家通过集采、去中间化等措施推动药价回归合理区间 [7] - 种植端优化:推进机械化种植与智能化管理,减少人工依赖 [7] - 流通端改革:支持头部医药企业构建"种植基地-饮片厂-医院"直供体系 [7] - 监管机制:国务院提出完善价格监管机制,打击哄抬价格行为,建设储备库 [7] 未来发展方向 - 建立全产业链溯源体系: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从种子到加工的数据上链 [8] - 共建共享机制:推动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提升品质稳定性 [8] - 储备调节:在主产区建立道地药材储备库,实施"丰储欠补"调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