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接盘洋快餐
搜索文档
一场正在重塑中国快餐版图的资本大迁移:中资密集接盘麦当劳、星巴克、汉堡王
搜狐财经· 2025-11-15 10:15
核心观点 - 中国快餐与咖啡市场正经历显著的“操盘手更替”,麦当劳、星巴克、汉堡王等国际连锁品牌的中国业务相继出现中资大举入股、控股乃至主导经营的案例 [1] - 这一趋势反映了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转型,以及中资在消费服务领域话语权的迅速上升 [3] - 市场正从“外资时代”迈向“合资时代”甚至“中资时代”,形成“外资授权 + 中资持股 + 本地运营驱动”的新格局 [17][20] 典型案例分析 - **星巴克**:将其中国零售业务最高60%股权以40亿美元对价出让给中资基金博裕资本,星巴克保留40%股权,模式转为“中资主导 + 外资授权” [4] - **汉堡王**:与CPE源峰成立合资公司,中资持股83%,母公司RBI仅保留17%,并签订长达20年的开发协议,开启“中资全权时代” [5][6] - **麦当劳**:中国业务早在2017年售予中信集团、凯雷等,2024年中信资本旗下信宸资本进一步收购相关股权,已成为“中资运营、外资授权品牌”的成熟样本 [7] 国际品牌出让股权的原因 - 面对瑞幸、库迪、塔斯汀、华莱士等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国际品牌需借助本地资本和团队实现深度本地化以维持增长 [8] - 经济放缓、消费趋理性及成本上升使得扩张难度加大,出让部分股权给中资是更稳健的市场策略,可分摊经营风险 [9] - 跨国企业可通过出售部分中国业务获得现金回流,并将精力集中于核心市场或数字化转型 [10] - 中资基金正从制造业、地产撤出,转向寻找餐饮连锁这类“刚性需求 + 长期现金流”的优质资产,与外资品牌需求匹配 [11][12] 中资接管带来的影响 - 中资更敢投入且更了解下沉市场,预计将提升门店扩张速度,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 [13] - 中资运营团队善于本地创新,菜单与运营本地化将更强,例如推出辣味产品、地方特色饮品等 [14] - 供应链本土整合将增强,更多中国供应商进入国际品牌体系,推动本土供应链规模扩大和标准化提升 [15] - 品牌调性可能发生微妙变化,需平衡外资品牌“原汁原味”的全球化风格与本地资本的激进扩张节奏 [16] 市场格局与资本逻辑 - 新模式让跨国品牌降低风险、稳定盈利,同时使中国资本在全球品牌版图中占据更高话语权 [17] - 资本流向背后的共同逻辑是对中国消费市场的长期看好,尽管存在短期波动,但中国市场仍是全球最大、最复杂、最有潜力的快餐市场之一 [18][19] - 这一进程是全球化另一种意义上的深度演化,并非外资撤退,而是市场发展的自然进程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