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险-中收益零售贷款
搜索文档
零售银行如何突出重围?
天风证券· 2025-11-08 20:30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3] 报告核心观点 - 零售银行未来发展方向应聚焦于规划调整、零售做强和对公做精三大方向[1] - 规划调整包括加强信贷开门红力度和调整贷款风险偏好[1] - 零售做强需牢抓AUM基本盘,拓展"中风险-中收益"零售贷款[6] - 对公做精应利用地域优势建立后发优势,加强与珠三角经济圈联系[6] 零售银行历史地位与经营现状 - 降息周期前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盈利能力显著领先同业,2021年末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5.61%和23.20%,较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平均增速超额9.70个百分点[10] - 自2024年一季度起零售银行业绩表现弱于同业平均,2025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90%和+0.25%,同期股份制银行平均增速为+0.40%[24] - 零售贷款降息幅度远高于对公,自2022年初降息周期以来个人住房贷款和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累计下调2.57%和1.35%[21] - 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2025年上半年净利息收入分别同比-9.33%和+1.57%,中收分别同比-1.99%和-1.89%[28] - 零售资产质量压力显现,2025年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分别升至0.75%、1.55%和1.60%[46] 规划调整:信贷节奏与风险偏好 - 股份制银行开门红节奏激进,近三年信贷净投放节奏衍化为"6:1:1:2",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2022年一季度信贷净投放量占全年比重分别为34%和39%,低于股份制银行平均的48%[48] - 贷款风险偏好需调整,建议缩减信用类贷款投放,维持抵押和质押贷款权重,加大保证类贷款投放[6] - 平安银行抵押和质押类贷款占比合计达47.47%,股份行第二,招商银行信用类贷款权重较高[52] - 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零售贷款收益率与不良率差额已降至3.15%和3.99%,为近五年新低[52] 零售做强:AUM基本盘与中风险贷款 - 平安银行客群聚焦高净值客户,私行客户数较2024年末增长3.2%,贡献AUM资产规模46.67%[58] - 招商银行零售战略扩张动能强,2025年上半年零售AUM余额16.03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7.39%,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11.89%[59] - 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营收和利润贡献结构不对称,2025年上半年占比分别为44.79%和4.02%,主因高风险零售信贷导致信用减值需求较大[60] - 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不良率分别为1.05%和0.93%,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38%和411%,有足够空间支撑中风险贷款投放[63] - 预计2025年下半年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高息存款到期续作后,存款成本率将分别压降至1.58%和1.16%,较2025年上半年改善18和10个基点[67] 对公做精:地域优势与后发优势 - 对公业务成为零售银行重要支撑,2025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对公贷款同比分别增长9.02%和11.47%,分别为A股上市股份行第四和第二[70] - 零售银行应发挥地缘优势,加强珠三角经济圈对公联系,积极发力信贷"五篇大文章"[6] - 2025年前三季度深圳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94万亿元,同比增长5.0%,制造业贷款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5.9%[69] - 平安银行对公贷款结构中基建类和制造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5.86%和8.55%,房地产贷款同比缩量1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