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主观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奥派”死了?过气的先知还是被低估的信条
搜狐财经· 2025-06-25 11:24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导论出版 - 上海三联书店引进出版史蒂文·霍维茨《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导论》,为中文读者提供理解该学派基本理论的重要参考[1] - 该书采取"广义的历史方法"论述奥地利学派的核心观点,包括主观主义、不确定性和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市场的"自发秩序"[4] - 全书共分九章,分别讨论奥地利学派的重要概念和发展,如市场过程、自发秩序、资本和计算、价格和知识等[4] 奥地利学派的历史起源 - 奥地利学派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经济学的"边际革命",这场革命导致经济学基础从劳动价值论转向效用价值论[5] - 门格尔与杰文斯、瓦尔拉斯共同提出边际效用论,但门格尔更强调经济价值的主观性,认为经济学的核心是"人类的知识"[5][8] - 门格尔的价值理论核心是主观主义,认为商品价值取决于人们对它能满足需求的认知,而非商品本身固有的属性[5] 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 - 门格尔和米塞斯强调区分"精确定律"和"现实-经验主义概括",认为经济理论是先验的,无法通过经验验证[6] - 奥地利学派怀疑计量经济学,认为其无法通过统计发现普遍化真理,因此更关注定性研究如访谈和历史文献[6] - 米塞斯提出经济学是"想象的建构",经济理论是先验的,通过理性演绎得出,而非后天经验归纳[9] 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 - 米塞斯-哈耶克商业周期理论认为,货币供给超过需求会导致通货膨胀和商业周期[10] - 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会导致人为低利率,推动信贷扩张和物价上涨,最终引发经济泡沫或货币体系崩溃[10] - 奥地利学派主张经济衰退是纠正虚假"繁荣"的机制,政府不应通过制造新通胀来解决衰退[12] 哈耶克的知识论 - 哈耶克认为经济学应从行为人的感知和观点出发,价格体系传递知识并引导经济主体行为[15] - 计划经济无法利用分散的、与环境相关的默会知识,这是奥地利学派反对计划经济的重要依据[15] - 哈耶克不同意芝加哥学派的观点,认为理解人类行为必须基于对现实的感知,而非简单预测行为[17][18] 奥地利学派的复兴与争议 - 20世纪70年代哈耶克获诺贝尔奖、诺齐克出版自由意志主义著作等事件标志着奥地利学派的复兴[1] - 该书被批评对奥地利学派进行"大清洗",刻意塑造正统族谱,忽视熊彼特等重要人物的贡献[20] - 奥地利学派存在过度抽象的自由放任倾向,忽视现实中许多"选择"是在无力或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做出的[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