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论

搜索文档
倾听尼山2025|斯特里奥斯·维尔维达基斯:文明的差异并非障碍,而是“美的多样性”
经济观察报· 2025-07-08 19:54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 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3] - 论坛设置分议题包括"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等 旨在汇聚全球智慧解决人类共同问题 [3] 中希文明互鉴 - 希腊学者斯特里奥斯·维尔维达基斯提出文明差异是"美的多样性" 认为孔子与苏格拉底代表人类理性的共同面孔 [4] - 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亚里士多德"中道原则"存在思想共鸣 道家"顺应自然"与赫拉克利特"万物流变"理念高度相似 [5] - 中希艺术差异体现文化审美取向:中国绘画强调集体与自然和谐 希腊艺术突出个体特征与人体形式 [11] 跨文化伦理价值 - 正义、仁爱、尊重等核心伦理原则构成跨文明"最小伦理共识" 需通过对话不断拓展其边界 [14][16] - 儒家家庭伦理与环境和谐观可为西方提供借鉴 西方个人责任意识可补充东方集体主义 [22] - 佛教慈悲、印度教"不伤害"、基督教"爱敌人"等多元伦理资源应整合应对全球性挑战 [15] 哲学教育与实践 - 哲学应成为大众生活方式 通过中小学课程、公共讲座、网络视频等渠道普及多元文化思想 [6][27] - 苏格拉底批判理性与儒家道德修养形成互补 希腊智识美德与中国和谐理念可相互丰富 [17][19] - 环境伦理需结合儒家家庭责任观与西方超验理念 构建跨国界、跨代际的责任体系 [21] 东西方思想对话 - 赫拉克利特"万物流动"与道家思想、庄子与希腊怀疑论者存在哲学可比性 [25]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与儒家实践伦理差异显著 但共同指向人类存在本质问题 [24] - 跨文化哲学研究能纠正文明盲点 如西方借鉴东方生态观、东方吸收西方个人自由理念 [25]
“奥派”死了?过气的先知还是被低估的信条
搜狐财经· 2025-06-25 11:24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导论出版 - 上海三联书店引进出版史蒂文·霍维茨《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导论》,为中文读者提供理解该学派基本理论的重要参考[1] - 该书采取"广义的历史方法"论述奥地利学派的核心观点,包括主观主义、不确定性和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市场的"自发秩序"[4] - 全书共分九章,分别讨论奥地利学派的重要概念和发展,如市场过程、自发秩序、资本和计算、价格和知识等[4] 奥地利学派的历史起源 - 奥地利学派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经济学的"边际革命",这场革命导致经济学基础从劳动价值论转向效用价值论[5] - 门格尔与杰文斯、瓦尔拉斯共同提出边际效用论,但门格尔更强调经济价值的主观性,认为经济学的核心是"人类的知识"[5][8] - 门格尔的价值理论核心是主观主义,认为商品价值取决于人们对它能满足需求的认知,而非商品本身固有的属性[5] 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 - 门格尔和米塞斯强调区分"精确定律"和"现实-经验主义概括",认为经济理论是先验的,无法通过经验验证[6] - 奥地利学派怀疑计量经济学,认为其无法通过统计发现普遍化真理,因此更关注定性研究如访谈和历史文献[6] - 米塞斯提出经济学是"想象的建构",经济理论是先验的,通过理性演绎得出,而非后天经验归纳[9] 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 - 米塞斯-哈耶克商业周期理论认为,货币供给超过需求会导致通货膨胀和商业周期[10] - 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会导致人为低利率,推动信贷扩张和物价上涨,最终引发经济泡沫或货币体系崩溃[10] - 奥地利学派主张经济衰退是纠正虚假"繁荣"的机制,政府不应通过制造新通胀来解决衰退[12] 哈耶克的知识论 - 哈耶克认为经济学应从行为人的感知和观点出发,价格体系传递知识并引导经济主体行为[15] - 计划经济无法利用分散的、与环境相关的默会知识,这是奥地利学派反对计划经济的重要依据[15] - 哈耶克不同意芝加哥学派的观点,认为理解人类行为必须基于对现实的感知,而非简单预测行为[17][18] 奥地利学派的复兴与争议 - 20世纪70年代哈耶克获诺贝尔奖、诺齐克出版自由意志主义著作等事件标志着奥地利学派的复兴[1] - 该书被批评对奥地利学派进行"大清洗",刻意塑造正统族谱,忽视熊彼特等重要人物的贡献[20] - 奥地利学派存在过度抽象的自由放任倾向,忽视现实中许多"选择"是在无力或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做出的[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