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博物馆

搜索文档
位置、展陈、活动贴近生活与大众 这些博物馆,服务更多元(探访)
人民日报· 2025-06-28 05:47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 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一批在位置、展陈、活动上贴近生活的博物馆,使群众获取知识、感触文化的渠道更多元、更便捷、更亲切 [1] 乡村博物馆发展现状 - 浙江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溪口村打造了传梭博物馆、农历博物馆等10个乡村博物馆,形成"一村十馆"格局 [2][3] - 传梭博物馆收藏2万多把来自世界各地的梭子,配套开设非遗纺织主题民宿、研学工坊等体验项目 [2] - 农历博物馆是国内首座以传统历法为主题的乡村博物馆,展出200余件与节气物候、农耕文化相关的藏品 [2] - 乡村博物馆带动观光游览、促进文旅融合,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并吸引专业人才设立特色文化空间 [3] 风筝博物馆运营情况 -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是国内首座风筝艺术类专业博物馆,展陈千余件来自民间生活的风筝 [4][5] - 博物馆选址市中心黄金地段,与周边景观串联成风景线,今年已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研学团队130多个 [5][6] - 设置VR体验区和手工制作区,超过1万名师生参与动手造风筝活动 [6] 大学博物馆特色 - 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展厅面积近1万平方米,藏品涵盖8万余件人文类文物及近百万件动植物标本 [7] - 常设展览包括基本陈列、自然专题展、艺术专题展,展示西南地区历史文化及科研成就 [7] - 举办"自然的肖像"展览汇集全球320件博物绘画艺术珍品,促进跨国文化交流 [8] - 开展研学和社会教育活动如上巳节传统文化体验、科普活动等,推动知识文化大众传播 [8]
在湖州,到乡村博物馆遛个弯
人民日报· 2025-06-21 05:41
乡村博物馆发展现状 - 湖州平均每8个村就有一座乡村博物馆,每3万人拥有一家在册博物馆 [1] - 122家通过验收的乡村博物馆中,每个馆藏品都超过200件 [1] - 乡村博物馆已成为村民和游客触手可及的文化场所 [1] 政策支持与建设模式 - 国家文物局2021年8月探索"中国乡村博物馆"建设,湖州成为全国唯一试点城市 [2] - 湖州出台《中国乡村博物馆建设湖州试点三年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 [2] - 建设模式包括政府筹建、产业依托和特色文化展示三类 [2] 特色化发展路径 - 依托"湖笔""湖丝""湖茶"等文化IP打造主题馆集群 [2] - 采用"活态"博物馆理念,如岕里婚庆博物馆开展沉浸式民俗表演 [3] - 运用声光电技术提升体验,如太湖溇港文化展示馆展示千年水利智慧 [3] 专业支持体系 - 由国家级专家、地方文博骨干和志愿者组成"最强专家团" [3] - 顾问团包括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机构专家 [3] - "五大员"志愿者队伍包含退休教师、乡贤等基层力量 [3] 经济与社会效益 - 荻港古村桑基鱼塘系统历史文化馆年均游客量突破百万人次 [4] - 122家乡村博物馆构建的研学旅游线路助力湖州乡村旅游收入全省七连冠 [4] - 带动特色民宿、渔家乐、研学旅游等产业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