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旅游

搜索文档
花样新“夜”态活跃“夏日经济” 特色文旅点燃消费市场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6-30 15:29
上海夜生活节与文化场馆夜间开放 - 2025上海夜生活节于6月至9月举办,推出特色夏夜消费场景,部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通过加开夜场或延长开放时间丰富市民夜间文化生活[1] -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自7月起每日加开夜场至21时,展期最后一周将实行"7×24小时不闭馆"模式[4] - 徐家汇书院、和平书院等公共文化空间延长开放至深夜,其中和平书院为上海首个24小时开放图书馆[6] - 上海正试点博物馆、图书馆夜间开放,开发博物馆夜游项目以满足市民多样化文化需求[8] 洛阳古墓博物馆夜游活动 - 洛阳古墓博物馆推出夜游活动,精选25座不同时代古墓整体搬迁复原,游客可手持"探墓牒"穿梭于西汉至宋金的墓葬中体验探秘[8][10] - 夜游活动演绎十座古墓背景故事,融入任务卡挑战、解密等互动环节,挑战成功可兑换文创伴手礼[12] - 北宋壁画墓展示"妇人启门图"等宋代流行题材,砖雕墓以16朵斗拱设计展现古代工艺精妙[10][12] - 2024年洛阳古墓博物馆参观游客突破205万人次,被纳入河南15大主题精品旅游路线[12] 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 杭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戏剧舞台融入文博空间,每周轮演越剧、昆曲等传统戏曲选段,打造沉浸式演艺空间[17] - 广东惠州"蝶树溪谷"商场以"森林仙境"为主题,开创集自然景观、商业设施与文化空间于一体的"公园式"商场新模式[19][21] - 河北沧州大运河畔举办"音乐+非遗"音乐会,融合武术、杂技、西河大鼓等传统艺术与现代音乐,展现运河文化魅力[22] - 各地通过"博物馆+戏剧""公园+商场""音乐+非遗"等融合创新模式激发夏日文旅消费活力[14][15]
文博游何以圈粉年轻一代
河南日报· 2025-06-10 14:15
文博行业发展趋势 - 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将于6月14日开馆试运行 采用数智赋能和沉浸式体验吸引文博爱好者 [1] - 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6049 19万人次 同比增长17% 创历史新纪录 [1] - 00后和90后是博物馆消费主力军 河南博物院端午假期18-35岁观众占比达59% [1] - 文博游兴起导致热门博物馆预约困难 文创产品供不应求 冷门博物馆客流显著提升 [1] 年轻消费者行为分析 - 年轻人选择博物馆既为增长见识也为避暑纳凉 背后是对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 [1] - 年轻群体对古人生活方式 精神世界和中华民族起源有浓厚兴趣 推动文化自信提升 [1] - 物质充裕时代年轻人更注重精神享受 愿意为3D复原 汉服旅拍 沉浸式夜游等新型文化体验付费 [1] 博物馆创新运营模式 - 博物馆通过开发数字IP 制作小程序App 应用文物数字化技术实现文物活化 [2] - 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创新 文创产品开发让文物融入日常生活 如穿戴 饮食等场景 [2] - 巩义博物馆镇墓兽 洛阳博物馆北魏陶俑 安阳殷墟妇好鸮尊等文物IP成功吸引年轻客群 [2] 行业升级方向 - 博物馆需持续开发高审美文创产品 增加科技元素 优化预约机制以保持年轻客群黏性 [2] - 创新文物叙事方式 通过跨界融合让"馆中好物"更深度渗透年轻人生活场景 [2]
打卡不重样 博物馆奇妙之旅攻略收藏+走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19 09:47
辽宁朝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 核心观点:博物馆利用前沿科技打造沉浸式科普体验,让远古生命"复活",带领观众探秘热河生物群 [1] - 展陈内容:涵盖鱼类、两栖类、恐龙、鸟类、哺乳动物等20个生物门类的白垩纪珍贵化石 [2] - 互动科技:通过互动屏幕触发恐龙骨骼复原动画,透明屏幕使鲟鱼化石"游"回水中 [2] - 多维体验:影院配备3D视效、多声道音响、动感座椅及人造环境特效,室外提供化石挖掘与修复体验及研学活动 [4] 三峡工程博物馆与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 - 核心定位:记录三峡工程壮举与百万移民家国情怀的文化地标 [4] - 展陈特色:全球最大水电专题博物馆,汇集2000余件展品包括库区文物、工程图纸、机组部件,采用声光电技术全景展现建设历程 [4] - 互动体验:手摇发电机探索能量转换,270度环幕影院展示船舶翻坝场景 [4] - 科技叙事:通过工程手稿、测绘仪器、岩芯样本等串联30年治水史诗 [5] - 移民记忆:水下展厅实景重现被淹没的归州古城,全景玻璃幕墙展示水下老街 [7] 淮北工业博物馆 - 改造背景:由1969年建成的安徽省最大火力发电厂遗址改造,2018年关停后转型为文化地标 [8][9] - 展区特色:保留电厂机组车间改造"围炉"体验区,井下秘境模拟采煤场景,废旧设备组装机器人乐队 [8] - 科技应用:融合声光电、AI、VR技术展现唐代至今的工业发展史,包括煤炭开采、电力纺织及新兴产业转型 [11] - 行业影响:安徽省现有50余处工业遗产,30余家工业博物馆年吸引游客超百万 [13]
【省文物局】文博游,陕西旅游的“金字招牌”
陕西日报· 2025-05-13 06:44
文博游市场发展 - "打卡博物馆"成为旅行标配 历史遗迹变身"网红"景点 文博游受到大众追捧 [1] - 2024年陕西各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数达7200余万人次 文博游成为陕西旅游"金字招牌" [2] - 陕西2024年新增国家级博物馆36座 备案博物馆总数达362座 [1] 博物馆特色展览 - 西安博物院举办"探长安"考古成果展 展示30年考古发掘成果 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3] - 大唐西市博物馆举行"琉光万里"玻璃艺术展 展出155件(组)展品 构建地中海与东方文明对话 [3] - 陕西博物馆通过考古展 文物展 艺术展等形式 打造"既见文物 更见文明"的文化盛宴 [3] 研学活动创新 - 茂陵博物馆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开展文化研学活动 30名大学生参与 通过文物感受历史文化 [5] - 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画里有'话'"美育课程 以陶器纹饰为主题 探寻古人美学密码 [5] - 陕西考古博物馆举办"考古有方"研学课 西安博物院推出仰韶文化体验活动 [5] 文创产品开发 -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创产品线丰富 推出唐妞系列 虎符系列等500多种2000余款产品 [7] - 2024年陕西历史博物馆线上线下文创产品总销售额增长率超200% [7] - 陕西每年开发400余款文创产品 市场认可度攀升 冰箱贴成为最热卖单品 [6][7] 文旅融合创新 - 推出全国首辆博物馆主题观光车"博物馆号" 开设陕历博文化餐厅等新型消费场景 [6][7] - 实施"博物馆+"战略 跨行业合作 让文物以更接地气方式"活"起来 [7] - 西安博物院与长安大牌档联手打造文化餐厅 提供全新文旅消费体验 [7]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扩时扩容”让游客体验升级
陕西日报· 2025-05-02 07:56
客流管理措施 - 公司将检票时间由8时30分提前至7时,停止检票时间由17时推迟至19时,闭园时间延长至21时[1] - 门票数量从每天6.5万张增加至8万张,增幅达23%[1] - 通过"扩时扩容"措施使热门场馆人流密度降低约30%[1] 游客体验提升 - 延长开放时间让游客行程安排更自由,参观舒适度显著提升[1] - 法国游客因客流分散获得更多近距离观赏铜车马的时间[2] - 安徽游客表示延长开放时间使其能完成妆造并沉浸式游玩[1] 运营保障措施 - 对馆内设施设备及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摸排[2] - 调整安保、保洁、讲解等岗位班次并增加值班人员[2] - 联合公安、医疗等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2] - 票务系统新增预警功能,实时监测客流并调控入馆速度[2] 市场表现 - 5月1日至4日门票已基本售罄[2] - 预计"五一"假期参观总人数将突破33万人次[2] 战略方向 - 公司致力于通过精细化服务实现景区流量与游客体验双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