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物馆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暑期博物馆游热度飙升 夜游、沉浸式体验成新潮流
新华财经· 2025-08-29 16:37
行业趋势 - 博物馆游从传统日间观光扩展至夜游、沉浸剧游、文创体验等多元形式 成为今夏最受关注的旅游现象之一 [1] - 静态文化知识通过AI、光影等技术转化为沉浸式消费产品 推动文旅消费升级 [2] - 博物馆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参与 成为彰显文化自信和促进文旅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 [2] 消费数据 - 8月夜游博物馆搜索量环比增长107% 景区夜游搜索量环比增长71.6% [1] - 三线及以下城市博物馆订单量占总订单三成 同比增长7% [2] - 潍坊风筝博物馆、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自贡恐龙博物馆等小众博物馆订单量实现成倍增长 [2] 创新活动 - 上海博物馆推出"7×24小时不闭馆"特别活动 结合NPC巡游、埃及鼓表演、主题市集等环节 近500款文创产品几乎售罄 [1] - 国家自然博物馆、常州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推出夜宿、4D影院、沉浸式剧游、古墓探秘演绎等夜间项目 [1] - 数字文物、机器人导览、剧本游、角色扮演等新型体验形式广泛推出 [2] 受众变化 - 博物馆受众从学生团队和亲子家庭扩展至年轻人、银发族 游客结构更加多元 [2] - 大众文化需求推动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辐射范围不断扩大 [2]
多地探秘“博物馆奇妙夜”,暑期文博旅游成“遛娃刚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20:51
夜游博物馆新趋势 - 多地博物馆开展夜游活动 包括河南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 成都自然博物馆等 夜游成为文化消费新趋势[2] - 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 XR和3D投影等技术创造穿越感 例如河南博物院唐宫夜宴XR沉浸展和西安博物院长安夜3D投影[3][4] - 夜游经济热度显著提升 美团7月数据显示夜游搜索量月环比增长100% 博物馆夜游搜索热度暴涨200%[3] 文博旅游消费群体 - 亲子家庭成为核心推手 美团数据显示含非遗体验亲子游产品销售额同比增55% 北京前门非遗扇子DIY和西安长安夜项目热度激增[6] - 年轻群体占比提升 马蜂窝大数据显示00后大学生占博物馆客群20.6% 且持续上涨 年轻人将文博馆作为社交地标[6] - 跨省追展现象突出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展超7成观众专程跨省来沪 累计接待277.7966万人次创全球收费特展纪录[7] 文博经济带动效应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展实现逾7.6亿元展览总收入 文创收入超4.4亿元 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350亿元[1][8] - 地方文博场馆客流激增 扬州重点文博场馆7-8月累计接待181万人次 八怪纪念馆游客量同比飙涨403%[7] - 周边消费显著提升 上海博物馆周边商圈民宿携程入住率超90% 周边餐厅营业额持续上涨[8] 暑期文博热具体案例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展创全球纪录 全网曝光量逾300亿次 展览最后一周开启7×24小时不闭馆模式[1] - 西安博物院夜间加票3000张 七日内全部约满 长安夜项目参与人数超5万人次[4] - 成都自然博物馆夜宿活动每期30组名额上线即抢空 贵阳贵州省博物馆暑期接待超70万人次[7]
多地探秘“博物馆奇妙夜”,暑期文博旅游成“遛娃刚需”丨夏游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18:18
核心观点 - 博物馆夜游活动成为文化消费新趋势 通过科技赋能和互动体验吸引大量游客 显著提升参观人数和收入 并带动周边综合消费增长 [1][2][3][4][5] - 亲子家庭和年轻群体成为文博旅游核心客群 推动跨省追展和文博经济发展 相关产品销售额和场馆访问量大幅增长 [6][7][8] 行业表现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累计接待277.7966万人次 实现逾7.6亿元展览总收入 创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和总营收世界纪录 [1] - 美团7月数据显示"夜游"相关搜索量月环比增长100% "博物馆夜游"搜索热度暴涨200% 广州 上海 杭州 南京成为最热门夜游城市 [3] - 携程数据显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三星堆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稳居暑期热门博物馆TOP10 [6] - 扬州重点文博场馆7-8月累计接待181万人次 扬州八怪纪念馆游客量同比飙涨403% [7] - 贵州省博物馆暑期接待超70万人次 蜀锦织绣博物馆7月1日至8月11日访客量达8.2万人次 较去年增长近2倍 [7] 消费趋势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展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过350亿元 周边商圈民宿入住率超90% 文创收入超4.4亿元 [1][8] - 美团含非遗体验的亲子游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55% 北京前门大街非遗扇子DIY和西安"长安夜"3D投影项目热度激增 [6] - 成都自然博物馆"恐龙博士深夜密令"夜宿活动每期30组名额上线即售罄 [7] 技术创新 - 河南博物院"唐宫夜宴XR沉浸展"采用XR技术让观众化身文物修复实习生 穿梭于唐代洛阳城 [3] - 西安博物院使用3D投影技术将城墙转化为动态画卷 展示玄奘西行故事 开展以来参与人数超5万人次 [4] - 抖音平台"洪崖洞夜景"播放量突破50亿次 年轻人夜游vlog中"沉浸式"和"穿越感"成为高频词 [3] 客群特征 - 马蜂窝数据显示造访博物馆客群中00后大学生占比达20.6%且持续上涨 [6]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展超7成观众专程跨省观展 [7] - 小红书"遛娃好去处"话题超50亿浏览量 亲子家庭将博物馆作为替代主题乐园的新选择 [6]
依托世界级IP三星堆,德阳积极开展精准化全球营销,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让国际游客“走进来”,德阳故事“传出去”
四川日报· 2025-08-25 14:49
三星堆博物馆国际吸引力与游客数据 - 新馆开放两年累计接待游客1120万人次 在全国博物馆中排名第六 [2] - 2024年全年游客数突破600万人次 门票收入超3亿元 [2] - 已联动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227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 宣传效应跃升至百亿量级 [3] 国际展览与文化交流举措 - 两年内在秘鲁希腊美国等地参与举办14场海外展览 [2] - 2024年7月推出首个境外特展"古希腊的旅程" 展出希腊31家文博机构172件组文物 [1][2] - 联合希腊文化部雅典大学举办中希文明交流研讨会 配套社教活动与主题讲座 [2][3] 国际化服务设施建设 - 设立三星堆外国人服务站 处理470余起涉外咨询求助 提供多语种咨询应急救助等服务 [1][2] - 计划在高铁站三星堆景区设立国际旅游服务驿站 集成交通接驳多语种咨询行程规划功能 [4] - 增设外币兑换点和免税文创商店 升级A级景区及星级酒店境外银行卡受理移动支付设施 [4] 旅游产品开发与全球营销 - 创新推出文化+场景旅游模式 策划三星堆古蜀文明探秘熊猫专列工业遗产巡礼等世界级主题线路 [5] - 通过全球巡展国际友城推介会拓展免签国家客源市场 与主流旅游平台合作推出多语种定制线路 [5] - 制作多语种纪录片邀请国际旅游达人体验德阳48小时 覆盖全球主要客源地 [5] 交通网络与配套体系 - 持续开通成都春熙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直达三星堆旅游专线 [4] - 加速推进市域铁路S11线建设 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 [4] - 在中江挂面村等景点实现中英日三语导览标配化 [4]
暑期“文博游”撬动文旅消费新增量
证券日报· 2025-08-12 00:29
行业趋势 - 全国博物馆数量持续增长 截至2024年底达7046家 较上年增加213家 [1] - 博物馆参观人次快速提升 2024年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 同比增加1亿余人次 [1] - 文博游热度攀升推动消费产业链形成 包括文创产品 主题餐饮 数字服务和交通导览等衍生消费 [2] 需求驱动因素 - 优秀传统文化受热捧使博物馆成为文化传承重要载体 [1] - 暑期亲子家庭出行增多 博物馆成为寓教于乐理想场所 [1] - 社交媒体传播推动博物馆文化触达更广泛人群 [1] - 博物馆通过特色专题展 情景剧和VR/AR技术增强趣味性与互动性 [1] 消费增长点 - 文创产品成为亮点 包括文物图案文具 服饰和工艺品 推动周边衍生品市场扩张 [2] - 博物馆周边主题餐厅 咖啡馆和酒店不断涌现 结合文化元素吸引流量并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2] - 数字文博服务衍生付费虚拟体验和会员订阅模式 成为收入新来源 [2] - 交通和导览服务消费显著增长 形成专属文博巴士和专业讲解App等消费产业链 [2] 可持续发展措施 - 博物馆通过推出新展和延长开放时间满足公众参观需求 [3] - 需挖掘新主题并定期更新展品 同时开展文化讲座 学术研讨和文物修复展示等活动 [3] - 需优化服务细节包括规划参观路线 增设休息区和完善预约购票系统 [3] - 培养文化消费习惯和提升服务质量是关键 需政策支持文创开发和基础设施升级 [3]
花样新“夜”态活跃“夏日经济” 特色文旅点燃消费市场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6-30 15:29
上海夜生活节与文化场馆夜间开放 - 2025上海夜生活节于6月至9月举办,推出特色夏夜消费场景,部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通过加开夜场或延长开放时间丰富市民夜间文化生活[1] -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自7月起每日加开夜场至21时,展期最后一周将实行"7×24小时不闭馆"模式[4] - 徐家汇书院、和平书院等公共文化空间延长开放至深夜,其中和平书院为上海首个24小时开放图书馆[6] - 上海正试点博物馆、图书馆夜间开放,开发博物馆夜游项目以满足市民多样化文化需求[8] 洛阳古墓博物馆夜游活动 - 洛阳古墓博物馆推出夜游活动,精选25座不同时代古墓整体搬迁复原,游客可手持"探墓牒"穿梭于西汉至宋金的墓葬中体验探秘[8][10] - 夜游活动演绎十座古墓背景故事,融入任务卡挑战、解密等互动环节,挑战成功可兑换文创伴手礼[12] - 北宋壁画墓展示"妇人启门图"等宋代流行题材,砖雕墓以16朵斗拱设计展现古代工艺精妙[10][12] - 2024年洛阳古墓博物馆参观游客突破205万人次,被纳入河南15大主题精品旅游路线[12] 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 杭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戏剧舞台融入文博空间,每周轮演越剧、昆曲等传统戏曲选段,打造沉浸式演艺空间[17] - 广东惠州"蝶树溪谷"商场以"森林仙境"为主题,开创集自然景观、商业设施与文化空间于一体的"公园式"商场新模式[19][21] - 河北沧州大运河畔举办"音乐+非遗"音乐会,融合武术、杂技、西河大鼓等传统艺术与现代音乐,展现运河文化魅力[22] - 各地通过"博物馆+戏剧""公园+商场""音乐+非遗"等融合创新模式激发夏日文旅消费活力[14][15]
文博游何以圈粉年轻一代
河南日报· 2025-06-10 14:15
文博行业发展趋势 - 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将于6月14日开馆试运行 采用数智赋能和沉浸式体验吸引文博爱好者 [1] - 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6049 19万人次 同比增长17% 创历史新纪录 [1] - 00后和90后是博物馆消费主力军 河南博物院端午假期18-35岁观众占比达59% [1] - 文博游兴起导致热门博物馆预约困难 文创产品供不应求 冷门博物馆客流显著提升 [1] 年轻消费者行为分析 - 年轻人选择博物馆既为增长见识也为避暑纳凉 背后是对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 [1] - 年轻群体对古人生活方式 精神世界和中华民族起源有浓厚兴趣 推动文化自信提升 [1] - 物质充裕时代年轻人更注重精神享受 愿意为3D复原 汉服旅拍 沉浸式夜游等新型文化体验付费 [1] 博物馆创新运营模式 - 博物馆通过开发数字IP 制作小程序App 应用文物数字化技术实现文物活化 [2] - 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创新 文创产品开发让文物融入日常生活 如穿戴 饮食等场景 [2] - 巩义博物馆镇墓兽 洛阳博物馆北魏陶俑 安阳殷墟妇好鸮尊等文物IP成功吸引年轻客群 [2] 行业升级方向 - 博物馆需持续开发高审美文创产品 增加科技元素 优化预约机制以保持年轻客群黏性 [2] - 创新文物叙事方式 通过跨界融合让"馆中好物"更深度渗透年轻人生活场景 [2]
打卡不重样 博物馆奇妙之旅攻略收藏+走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19 09:47
辽宁朝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 核心观点:博物馆利用前沿科技打造沉浸式科普体验,让远古生命"复活",带领观众探秘热河生物群 [1] - 展陈内容:涵盖鱼类、两栖类、恐龙、鸟类、哺乳动物等20个生物门类的白垩纪珍贵化石 [2] - 互动科技:通过互动屏幕触发恐龙骨骼复原动画,透明屏幕使鲟鱼化石"游"回水中 [2] - 多维体验:影院配备3D视效、多声道音响、动感座椅及人造环境特效,室外提供化石挖掘与修复体验及研学活动 [4] 三峡工程博物馆与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 - 核心定位:记录三峡工程壮举与百万移民家国情怀的文化地标 [4] - 展陈特色:全球最大水电专题博物馆,汇集2000余件展品包括库区文物、工程图纸、机组部件,采用声光电技术全景展现建设历程 [4] - 互动体验:手摇发电机探索能量转换,270度环幕影院展示船舶翻坝场景 [4] - 科技叙事:通过工程手稿、测绘仪器、岩芯样本等串联30年治水史诗 [5] - 移民记忆:水下展厅实景重现被淹没的归州古城,全景玻璃幕墙展示水下老街 [7] 淮北工业博物馆 - 改造背景:由1969年建成的安徽省最大火力发电厂遗址改造,2018年关停后转型为文化地标 [8][9] - 展区特色:保留电厂机组车间改造"围炉"体验区,井下秘境模拟采煤场景,废旧设备组装机器人乐队 [8] - 科技应用:融合声光电、AI、VR技术展现唐代至今的工业发展史,包括煤炭开采、电力纺织及新兴产业转型 [11] - 行业影响:安徽省现有50余处工业遗产,30余家工业博物馆年吸引游客超百万 [13]
【省文物局】文博游,陕西旅游的“金字招牌”
陕西日报· 2025-05-13 06:44
文博游市场发展 - "打卡博物馆"成为旅行标配 历史遗迹变身"网红"景点 文博游受到大众追捧 [1] - 2024年陕西各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数达7200余万人次 文博游成为陕西旅游"金字招牌" [2] - 陕西2024年新增国家级博物馆36座 备案博物馆总数达362座 [1] 博物馆特色展览 - 西安博物院举办"探长安"考古成果展 展示30年考古发掘成果 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3] - 大唐西市博物馆举行"琉光万里"玻璃艺术展 展出155件(组)展品 构建地中海与东方文明对话 [3] - 陕西博物馆通过考古展 文物展 艺术展等形式 打造"既见文物 更见文明"的文化盛宴 [3] 研学活动创新 - 茂陵博物馆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开展文化研学活动 30名大学生参与 通过文物感受历史文化 [5] - 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画里有'话'"美育课程 以陶器纹饰为主题 探寻古人美学密码 [5] - 陕西考古博物馆举办"考古有方"研学课 西安博物院推出仰韶文化体验活动 [5] 文创产品开发 -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创产品线丰富 推出唐妞系列 虎符系列等500多种2000余款产品 [7] - 2024年陕西历史博物馆线上线下文创产品总销售额增长率超200% [7] - 陕西每年开发400余款文创产品 市场认可度攀升 冰箱贴成为最热卖单品 [6][7] 文旅融合创新 - 推出全国首辆博物馆主题观光车"博物馆号" 开设陕历博文化餐厅等新型消费场景 [6][7] - 实施"博物馆+"战略 跨行业合作 让文物以更接地气方式"活"起来 [7] - 西安博物院与长安大牌档联手打造文化餐厅 提供全新文旅消费体验 [7]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扩时扩容”让游客体验升级
陕西日报· 2025-05-02 07:56
客流管理措施 - 公司将检票时间由8时30分提前至7时,停止检票时间由17时推迟至19时,闭园时间延长至21时[1] - 门票数量从每天6.5万张增加至8万张,增幅达23%[1] - 通过"扩时扩容"措施使热门场馆人流密度降低约30%[1] 游客体验提升 - 延长开放时间让游客行程安排更自由,参观舒适度显著提升[1] - 法国游客因客流分散获得更多近距离观赏铜车马的时间[2] - 安徽游客表示延长开放时间使其能完成妆造并沉浸式游玩[1] 运营保障措施 - 对馆内设施设备及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摸排[2] - 调整安保、保洁、讲解等岗位班次并增加值班人员[2] - 联合公安、医疗等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2] - 票务系统新增预警功能,实时监测客流并调控入馆速度[2] 市场表现 - 5月1日至4日门票已基本售罄[2] - 预计"五一"假期参观总人数将突破33万人次[2] 战略方向 - 公司致力于通过精细化服务实现景区流量与游客体验双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