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博物馆发展

搜索文档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青铜铸文明 守护传薪火
陕西日报· 2025-05-09 06:59
文物保护与修复 - 公司已完成38件青铜器文物的修复工作,另有91件被列为国家文物局重点修复项目[3][11] -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科技手段进行文物诊断,使用环氧树脂胶等新材料提高修复效率[10][11] - 与西北大学合作完成38件二级病害青铜器修复,正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开展91件出土青铜器修复合作[11] 数字化展陈创新 - 基本陈列《青铜铸文明》改造后展品数量增加300多件,新增铸造技艺、修复工作及数字化展示内容[11] - 应用全息成像、三维动画技术实现何尊纹饰动态展示,通过"青铜工坊"多媒体还原西周铸造全过程[6][7] - "智慧之光"展厅提供数字笔绘制纹样、一键生成下载功能,增强互动体验[7] 文化IP开发与文创产业 - 形成青铜器仿制品、数字文创等6大产品体系,AR冰箱贴等数字文创产品受年轻群体追捧[13][16] - IP形象"青青""铜铜"毛绒公仔融合青铜元素,由千阳县非遗刺绣工坊制作,带动乡村振兴[14][15] - 破解青铜纹样数字化转译难题,开发出融合景德镇制瓷技艺的茶具、砚台等跨界文创[14] 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 - 发表多篇青铜器器形、纹饰及铭文研究论文,推出"周礼故事""青铜密语"等科普专栏[8][16] - "天下有道——周礼主题展"先后在上海、宁波展出,"止戈为武"兵器展登陆中国港口博物馆[8] - 计划推出打击文物走私犯罪成果展、第四次文物普查成果展等专题展览[9] 青少年教育与公众参与 - 开设"铜趣古今创意坊""青铜乐坊欢乐行"等研学课程,设计符合认知规律的周礼课堂[18] - 通过短视频连载、文物AI数字化复原等方式转化学术成果,构建青少年文化传承路径[16][18] - 数字化展示技术降低理解门槛,使抽象文化符号具象化,提升青少年文化自豪感[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