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

搜索文档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新华网· 2025-06-06 11:16
科技体制改革 - 审议通过《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2021-2023年)》,旨在从体制机制上增强科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力,加快建立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体系 [1][2] - 当前科技体制仍存在突出短板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效组织体系 [3][4] - 优化科技力量结构,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4] - 完善科技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4] - 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做强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 [7] 电力市场改革 - 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优化电力市场设计,实现资源全国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 [1][2] - 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大幅提升,需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推动多元竞争格局 [5] - 改革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完善电价传导机制,确保居民农业用电价格稳定 [5] - 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发挥电力市场对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 [5] 教育领域改革 - 审议通过《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 [1][2] - 健全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体制机制,将政治标准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 [6] - 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重要任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学生德育工作 [6] 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播 - 审议通过《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 [1][2] - 提升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创新转化手段,拓展对外交流平台 [7] - 准确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体现文物多维价值 [7] 中关村示范区改革 - 审议通过《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的若干措施》 [1] - 瞄准科技自立自强短板任务,在创新主体、要素、机制上求突破,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7] - 通过试点突破和压力测试探索难题破解路径,积累风险防控经验 [7]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青铜铸文明 守护传薪火
陕西日报· 2025-05-09 06:59
文物保护与修复 - 公司已完成38件青铜器文物的修复工作,另有91件被列为国家文物局重点修复项目[3][11] -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科技手段进行文物诊断,使用环氧树脂胶等新材料提高修复效率[10][11] - 与西北大学合作完成38件二级病害青铜器修复,正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开展91件出土青铜器修复合作[11] 数字化展陈创新 - 基本陈列《青铜铸文明》改造后展品数量增加300多件,新增铸造技艺、修复工作及数字化展示内容[11] - 应用全息成像、三维动画技术实现何尊纹饰动态展示,通过"青铜工坊"多媒体还原西周铸造全过程[6][7] - "智慧之光"展厅提供数字笔绘制纹样、一键生成下载功能,增强互动体验[7] 文化IP开发与文创产业 - 形成青铜器仿制品、数字文创等6大产品体系,AR冰箱贴等数字文创产品受年轻群体追捧[13][16] - IP形象"青青""铜铜"毛绒公仔融合青铜元素,由千阳县非遗刺绣工坊制作,带动乡村振兴[14][15] - 破解青铜纹样数字化转译难题,开发出融合景德镇制瓷技艺的茶具、砚台等跨界文创[14] 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 - 发表多篇青铜器器形、纹饰及铭文研究论文,推出"周礼故事""青铜密语"等科普专栏[8][16] - "天下有道——周礼主题展"先后在上海、宁波展出,"止戈为武"兵器展登陆中国港口博物馆[8] - 计划推出打击文物走私犯罪成果展、第四次文物普查成果展等专题展览[9] 青少年教育与公众参与 - 开设"铜趣古今创意坊""青铜乐坊欢乐行"等研学课程,设计符合认知规律的周礼课堂[18] - 通过短视频连载、文物AI数字化复原等方式转化学术成果,构建青少年文化传承路径[16][18] - 数字化展示技术降低理解门槛,使抽象文化符号具象化,提升青少年文化自豪感[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