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冰箱贴

搜索文档
从“贴”近生活到“穿越”考古 文创产品玩出科技新花样 新消费体验别样精彩
证券日报· 2025-07-26 00:11
科技驱动文创产业变革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收入达34.28亿元,同比增长63.7%,体现文化符号向消费热点转化及AI、VR、AR技术深度赋能 [1] - AR技术通过虚拟信息叠加现实展品,增强沉浸式体验,如国家海洋博物馆AR导览设备使静态展品"灵动化" [2] - AR冰箱贴等产品通过手机扫描展示3D模型或历史场景,北京天坛公园AR冰箱贴创下日销1500余个的纪录 [3] 政策支持与技术应用 - 北京市《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鼓励应用VR、AR、AI技术创新消费场景,如VR购物、AR试穿 [4] - 河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打造"人工智能+智慧文旅"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动5G+AR/VR技术应用 [4] - AI技术将博物馆文创升级为"跨场景体验入口",实现文物元素拆解重组为教育游戏、NFT数字藏品等形式 [4][5] 产品创新与差异化竞争 - 文创雪糕通过融入景区特色造型和本地风味实现差异化,而钥匙扣、书签等同质化产品易引发审美疲劳 [6] - 三星堆VR考古体验让游客模拟考古过程,中创文保科技公司通过"地域文化+科技赋能"增强互动性与参与感 [6][7] - 新疆数字大展《精绝奇遇》结合XR考古、AIGC交互等技术,数字化重现尼雅遗址,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7] 产业融合与发展策略 - 科技与文化融合需避免"技术炫技"与"文化叙事"脱节,解决数据壁垒、IP授权模糊等问题 [6] - 建议遵循"文化价值锚定—用户场景洞察—商业模型闭环"策略,利用知识图谱和AI捕捉需求,区块链技术保障可持续盈利 [8] - 文创产业通过"文化解构+现代表达"打破与公众的距离感,使文物符号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3]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青铜铸文明 守护传薪火
陕西日报· 2025-05-09 06:59
文物保护与修复 - 公司已完成38件青铜器文物的修复工作,另有91件被列为国家文物局重点修复项目[3][11] -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科技手段进行文物诊断,使用环氧树脂胶等新材料提高修复效率[10][11] - 与西北大学合作完成38件二级病害青铜器修复,正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开展91件出土青铜器修复合作[11] 数字化展陈创新 - 基本陈列《青铜铸文明》改造后展品数量增加300多件,新增铸造技艺、修复工作及数字化展示内容[11] - 应用全息成像、三维动画技术实现何尊纹饰动态展示,通过"青铜工坊"多媒体还原西周铸造全过程[6][7] - "智慧之光"展厅提供数字笔绘制纹样、一键生成下载功能,增强互动体验[7] 文化IP开发与文创产业 - 形成青铜器仿制品、数字文创等6大产品体系,AR冰箱贴等数字文创产品受年轻群体追捧[13][16] - IP形象"青青""铜铜"毛绒公仔融合青铜元素,由千阳县非遗刺绣工坊制作,带动乡村振兴[14][15] - 破解青铜纹样数字化转译难题,开发出融合景德镇制瓷技艺的茶具、砚台等跨界文创[14] 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 - 发表多篇青铜器器形、纹饰及铭文研究论文,推出"周礼故事""青铜密语"等科普专栏[8][16] - "天下有道——周礼主题展"先后在上海、宁波展出,"止戈为武"兵器展登陆中国港口博物馆[8] - 计划推出打击文物走私犯罪成果展、第四次文物普查成果展等专题展览[9] 青少年教育与公众参与 - 开设"铜趣古今创意坊""青铜乐坊欢乐行"等研学课程,设计符合认知规律的周礼课堂[18] - 通过短视频连载、文物AI数字化复原等方式转化学术成果,构建青少年文化传承路径[16][18] - 数字化展示技术降低理解门槛,使抽象文化符号具象化,提升青少年文化自豪感[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