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IP打造
搜索文档
打“杜甫牌”应有何不同?专家“把脉”郑州文化IP
中国新闻网· 2025-10-30 14:34
打"杜甫牌"应有何不同?专家"把脉"郑州文化IP "文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强调籍贯。"刘明华认为,成都的经验在于让杜甫精神融入城市,郑州应跳出地 域争夺思维,转向精神价值的挖掘,"杜甫的忧国忧民、君子品格和人类共同体意识,正是当下需要传 承的文化资源"。 对此,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杜甫研究学刊》主编王飞分享称,诗歌要与非遗、音乐、书画融 合,变得可感知、可共鸣。郑州还拥有杜甫故里、刘禹锡公园等遗迹,可让文化遗迹成为第二课堂,让 诗圣精神融入市民生活,助郑州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人文振兴之路。 "人有我无,要拉开差距,不需要复制草堂,但可深耕杜甫精神内核。"面对成都草堂的成熟模式,刘明 华认为郑州应走差异化路径,挖掘杜甫与中原儒家文化的渊源,以及打造全民参与的文化活动。 在王飞看来,《诗经·郑风》的浪漫与杜甫的沉郁共同构成郑州的诗歌基因。他呼吁,要联合成都、重 庆等诗歌名城,通过资源共享、跨区域合作,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文化IP打造忌急功近利,要找准精神切入点,久久为功。"在刘明华看来,节庆也是文化活化的重要场 景,如在重阳登高时吟诵杜甫《九日》诗篇,可将古今情感共鸣转化为文旅消费动力。(完) 来源: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青铜铸文明 守护传薪火
陕西日报· 2025-05-09 06:59
文物保护与修复 - 公司已完成38件青铜器文物的修复工作,另有91件被列为国家文物局重点修复项目[3][11] -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科技手段进行文物诊断,使用环氧树脂胶等新材料提高修复效率[10][11] - 与西北大学合作完成38件二级病害青铜器修复,正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开展91件出土青铜器修复合作[11] 数字化展陈创新 - 基本陈列《青铜铸文明》改造后展品数量增加300多件,新增铸造技艺、修复工作及数字化展示内容[11] - 应用全息成像、三维动画技术实现何尊纹饰动态展示,通过"青铜工坊"多媒体还原西周铸造全过程[6][7] - "智慧之光"展厅提供数字笔绘制纹样、一键生成下载功能,增强互动体验[7] 文化IP开发与文创产业 - 形成青铜器仿制品、数字文创等6大产品体系,AR冰箱贴等数字文创产品受年轻群体追捧[13][16] - IP形象"青青""铜铜"毛绒公仔融合青铜元素,由千阳县非遗刺绣工坊制作,带动乡村振兴[14][15] - 破解青铜纹样数字化转译难题,开发出融合景德镇制瓷技艺的茶具、砚台等跨界文创[14] 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 - 发表多篇青铜器器形、纹饰及铭文研究论文,推出"周礼故事""青铜密语"等科普专栏[8][16] - "天下有道——周礼主题展"先后在上海、宁波展出,"止戈为武"兵器展登陆中国港口博物馆[8] - 计划推出打击文物走私犯罪成果展、第四次文物普查成果展等专题展览[9] 青少年教育与公众参与 - 开设"铜趣古今创意坊""青铜乐坊欢乐行"等研学课程,设计符合认知规律的周礼课堂[18] - 通过短视频连载、文物AI数字化复原等方式转化学术成果,构建青少年文化传承路径[16][18] - 数字化展示技术降低理解门槛,使抽象文化符号具象化,提升青少年文化自豪感[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