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书院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传承书院文化 书香浸润乡村(文化中国行·人文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25 05:52
书院文化传承 - 江西书院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白鹿洞书院、濂溪书院、鹅湖书院等历史名院,文宇阁书院延续了这一传统并成为现代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2] - 万载县历史上曾有49所书院,如张岩书院、龙河书院等,部分书院如龙河书院已发展为现代教育机构(万载中学),体现书院文化的持续影响力 [4] 文宇阁书院概况 - 书院由80后创始人袁宇建立,现为江西省最大民办公益图书馆,藏书300余万册(含图书260万册、期刊10万册、古籍1000余册),年服务读者超10万人次 [4][10] - 书院免费开放并实现与万载县图书馆通借通还,30万册图书进入全县流通系统,辐射周边31个行政村10万余群众 [5][6] - 政府通过文化产业扶持项目投入575万元资金支持书院建设,提供45亩集体用地,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 [5] 地方文献与学术价值 - 书院收藏30多万种地方文献,包括5.7万种新编地方志(接近国家图书馆数量)、校史校志及家谱,涵盖政治、经济、民俗等多领域,具有"补史之缺"的学术价值 [8] - 国家图书馆专家协助编录《文宇阁藏中国新编地方志(提要)目录》,未来计划推进文献数字化以扩大传播 [8][9] - 红色文化展览馆收藏1万件红色藏品和3万册特色藏书,累计接待15万人次,6万中小学生参与研学活动 [13] 社会影响与活动 - 书院开展阅读推广、理论宣讲等活动,2024年举办300余场活动,参与干部群众达2万余人次 [12] - 镇馆之宝为全套1500册文渊阁版《四库全书》(2008年以52万元购得),旨在提升乡村文化自信 [12] - 书院理念强调"藏书开放",通过免费借阅和无门槛服务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图书丢失率极低印证村民惜书风尚 [5][6]
平陆运河风物志㉖ | 百年铜鱼化龙时
广西日报· 2025-05-10 10:24
书院历史与建筑特色 - 铜鱼书院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光绪年间(1884-1893年),占地1400多平方米,是钦州保存较完整的古书院,1999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 - 书院仿广州广雅书院设计,融合雕刻、绘画、书法艺术,檐角浮雕(如螃蟹象征"纵横天下")蕴含育人寓意 [5] - 原建筑包含孔圣楼、东西包廊十书斋(对联"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1988年因危房拆除部分建筑 [3][4] 教育传承与发展 - 书院前身"三树书斋"由方凤元创办,后经冯子材资助重建,筹得白银万两、稻谷3800大斗 [4] - 1956年更名小董中学,130余年间培养5万多名学子,包括知名学者、党政军干部及经济能人 [5] - 在校生规模从百余人扩展至3600多名,设立铜鱼公益协会及奖学金开展助学活动 [5] 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 - 书院楹联"铜柱功勋地,鱼龙变化时"源自东汉马援典故,寄托培养国家栋梁的愿景 [3] - 原匾额"有志竟成""蔚起人文""文章华国"精神融入历代教育,部分毕业生创办新校延续文脉 [4][5] - 书院与新校舍形成古今交融,未来将结合平陆运河发展续写文化新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