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

搜索文档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奋楫者——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事迹巡礼
新华社· 2025-07-28 20:08
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与贡献 - 非公有制经济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国家税收重要来源、技术创新重要主体、金融发展重要依托[1] - 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92%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92%[2] -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2] 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 -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开创分布式云计算体系架构,阿里云服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3] - 旭阳集团通过混改形成"国企基因+民企活力"模式,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4] - 隆基绿能在单结晶硅电池及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转换效率上持续刷新纪录[4]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 春秋航空机队规模超130架,20%以上航线投向老少边和困难地区,2024年在民族地区运送旅客380万人次[5] - 智慧宫国际文化传播集团在22个阿拉伯国家推广中文课程,线上平台学习人次超100万[6] - 华森制药通过"产业+农户"模式指导中药材种植,推动标准化规模化发展[7] - 富邦控股构建宁波市3200多个点位的资源回收网络,5年回收资源超50万吨[8] 企业家精神与国家战略协同 -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推动计算与人工智能创新、光伏产业升级、文化出海等领域的突破[3][4][6] - 企业发展战略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结合,如资源回收网络构建与绿色能源技术研发[4][8] - 民营企业通过产业扶贫、航线网络布局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5][7]
获评“东莞新十景”,创办市级书法最高奖,这座书院如何做到的?
南方农村报· 2025-07-25 15:35
书院历史与建筑 - 始建于1476年 是东莞唯一获"三鼎甲"题字的明清学府 [7][8] - 院落面积4000平方米 采用三进结构含12间多功能厢房 [9] - 2012年重建后通过"鳌台八景"工程整合为文化地标 2017年入选"东莞新十景" [10][11] 文化研究与古籍保护 - 年均出版古籍文献十余部 包括《明王缜诗选注》《明清鳌台王氏遗文集》等 [14][15] - 形成"名人-非遗-古籍"三位一体研究体系 2021年升级为岭南书院 [15][16] - 系统梳理本土历史资源 为岭南文化传承提供学术支撑 [16] 文化活动与品牌建设 - 年均举办超60场活动 涵盖书法展 国学讲座 非遗手作等形式 [2][20][21] - 2016年设立"鳌台书院奖" 成为东莞书法最高荣誉 [18][19] - 2020年获全国首个"大书法研究创作基地"称号 年均举办20余场书法活动 [19][20] 社会服务与创新实践 - 2022年挂牌"方志驿站" 年均接待研究者500余人次 [22][23] - 年均服务群众超2万人次 青少年传统礼仪活动参与量达5万余人次 [30][31] - 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圈" 通过研学打卡 开笔礼等形式创新文化传播 [31][32] 品牌影响力与未来展望 - 获评"东莞新十景" "岭南书院"等称号 成为厚街文化核心阵地 [3][4][5] - 2022年青少年书法大赛吸引千名学子参与 线上直播观看量超百万人次 [21] - 计划持续赋能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融 打造精神家园标杆 [34][35]
阳江龙庆书院:从千年文化地标到动态精神家园
南方农村报· 2025-07-15 12:02
书院概况 - 龙庆书院位于阳江合山镇丰垌村 由旧时公祠修缮而来 是阳江首个民间文化力量研究基地及第一所乡村文化书院 [2] - 书院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 内设教学区 茶艺区 书画区及露天井 整体呈现极简宋代风格 [6] - 周边民房与巷道被巧妙利用 打造乡礼馆 家风特色馆等特色展馆 提供沉浸式传统文化学习空间 [7][8] 运营模式 - 书院开设茶道 花道 香道 书画 国学礼仪 经典诵读 太极 咏春等多元化课程 涵盖传统文化核心内容 [11] - 特别引入漆艺 篆刻等本土非遗课程 强化文化传承功能 [12] - 2022年开业至今已举办200多场活动 包括理论宣讲 家风传承 爱心义诊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内容 [4][15][16] 社会影响 - 丰垌村于2022年9月获评广东省家教家风实践基地 反映书院在家风建设方面的成效 [19] - 2023年4月设立阳江广播电视台研学实践合作基地暨阳江民间文化力量研究基地 提升文化辐射力 [20][21] - 通过整合千亩睡莲基地资源 书院将静态文化地标转化为动态精神家园 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5][24]
在刘公岛穿越历史与山海
齐鲁晚报· 2025-07-10 05:31
历史资源开发与保护 - 刘公岛拥有28处国宝级文物遗址,已修复面积超10万平方米,占管护总量1/6,未来仍需持续投入[2] - 采用"不分产权"的协作模式,如与部队合作修缮英租时期共济会馆,并活化利用老建筑举办展览[2] - 通过情景剧演绎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家书表演),增强游客情感共鸣[3] - 依托黄岛炮台等历史场景举行升旗仪式,强化爱国主义教育[3] 红色教育创新 - 推出"刘公岛模式"红色教育体系,包含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课程,覆盖全国34个行政区划[4] - 年定制化课程受众超1.6万人次,针对党员干部和青年学子分众化设计[4] - 开发爱国励志、军事拓展等研学产品,打造"海图腾青少年"等品牌[5] - 融入甲午元素的纪念币和道具复刻品增强互动性,课程入选全国十大革命文物主题示范课[4][5]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 森林覆盖率87%,栖息280余头野生梅花鹿,但受松材线虫病防治和防火压力限制开发[5] - 商业街严格管控,商铺由管委统一规划招标,业态以教育服务为主[6] - 民宿改造自北洋海军老建筑,保留胶东风味餐饮与咖啡店,维持海岛静谧气质[6] 城市经济与文化影响 - 带动威海高端康养、研学旅行、海洋经济协同发展,支撑"最具幸福感城市"四连冠荣誉[8] - 澳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落户,首次在内地设立国家安全观培训平台[8] - 规划建设水下遗址博物馆,未来拟打造"露天历史博物馆群落"[8] 战略定位与未来规划 - 定位为"中华民族警醒之岛",融合历史、红色、生态基因构建立体精神场域[7][9] - 通过分众化定制实现红色教育深度,推动威海向滨海国际城市转型[8] - 3.15平方公里的岛屿成为城市精神象征,承载历史与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10]
广东“艺术晚课堂”全面启动 解锁夏日文艺夜生活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26 16:02
项目概况 - 广东省推出"艺术晚课堂"惠民项目,旨在构建"全龄、全时、全域"全民艺术普及体系,满足多元化文化艺术教育需求 [1] - 首批课程以夏季班为起点,联动全省60多个文化场馆,设置201门精品课程,提供超1660课次、6000个学位 [1] - 项目精准锁定晚间黄金时段,覆盖省、市、县(区)三级文化馆及社区、企业、城市广场等场所 [1] 课程设置 - 课程类型丰富,包括油画、书法、中国舞、声乐、钢琴等传统艺术课程 [1] - 针对不同群体需求设计课程:都市青年可选择"暴汗瑜伽""剧本围读",亲子家庭有"点心烘焙""亲子绘本共读",银发群体可参与"太极拳""八段锦" [2] - 文艺爱好者可体验"玉雕线描""木版年画""非遗汉服缝制"等岭南传统文化课程 [2] 地域特色 - 深圳市推出电吉他流行曲弹奏、数码绘画生成等现代艺术课程 [2] - 潮州市开展潮乐弦诗、单丛茶品鉴、大锣鼓技法等地方特色课程 [2] - 揭阳市设置龙狮套路、快板英歌、南枝拳实战等传统武术课程 [2] 师资力量 - 由专业院团艺术家、高校老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领衔授课 [2] - 严格遴选优秀社会艺术机构骨干教师参与教学 [2] - 吸纳有特长的文化志愿者辅助教学 [2] 实施进度 - 6月25日"文化广东"平台"艺术晚课堂"专区正式上线 [1] - 6月27日起线下课程报名陆续开放 [1] - 7月21日起线上课程报名通道陆续开放 [1]
济宁:“文化+”赋能千行百业
大众日报· 2025-06-26 08:44
传统文化教育创新 - 孔子博物馆通过射礼体验活动将儒学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转化为可体验的行为规范 实现"文化+青少年教育"的创新融合 [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社教活动 文化体验项目 孔子讲堂等新形态融入学校教学 研学旅行等多元教育载体 突破传统道德教化的说教模式 [1] - 济宁市以"八个融入"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与青少年教育深度融合 形成"文化+"赋能教育的系统方案 [2] 精神文明建设实践 - 兖州区颜店镇通过村民自编小戏《彩礼风波》传播"礼与其奢也宁俭"理念 近三年促成12对新人简办婚礼 [3] - 兖州区创新"家庭小剧场"模式 围绕婚丧礼俗等主题创作本土化文艺作品 实现群众自我教育与移风易俗 [3]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曲阜鲁源村景区融合数字光影秀 解谜式研学等多元业态 打造"文化+旅游"新型体验场景 [4] - 济宁太白湖新区开发"李小白"城市IP 衍生太白吟诵大会等文化项目 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 [4] - 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建立"一院六基地"教学格局 探索传统文化涵养干部政德的创新路径 [4] 区域经济文化赋能 - 济宁市通过"文化+"模式为旅游休闲厚植文化内涵 同时为城乡发展注入活力与正气 [4] - "文化+旅游" "文化+城市IP"等实践持续为济宁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形成多领域协同发展格局 [4][2]
2000万元贷款逾期、实控人1890万股份或被拍卖 ST赛为遇“多事之秋”
经济观察网· 2025-06-15 09:41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涵盖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文化教育三大板块,产品线包括无人机、机器人、智能视频分析平台 [3] - 6月13日股价报收3 69元/股,总市值28 19亿元 [4] 财务与债务状况 - 与东莞银行签订的1 98亿元并购借款合同出现逾期,逾期本金2000万元、利息237 77万元,已偿还本息1 06亿元 [5][6] - 逾期原因为应收账款回收缓慢导致流动资金紧张,公司计划加强催收并与银行协商解决方案 [6] - 连续12个月累计发生诉讼仲裁30件,涉案金额1713 21万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10%以上 [6] - 其中87 14%案件金额(1492 92万元)为公司作为被告,12 86%案件金额(220 29万元)为公司作为原告 [6] 控股股东风险 - 实控人周勇质押的2890万股股份中1890万股面临被拍卖风险,占其持股23 55%,占总股本2 47% [7][8] - 质押股份因未能按时归还华兴银行融资款项而被申请实现担保物权 [8] 公司重整进展 - 3月19日被通网通信申请重整及预重整,理由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但具有重整价值 [8] - 截至6月10日尚未收到法院正式受理文件,能否进入程序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8]
传承书院文化 书香浸润乡村(文化中国行·人文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25 05:52
书院文化传承 - 江西书院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白鹿洞书院、濂溪书院、鹅湖书院等历史名院,文宇阁书院延续了这一传统并成为现代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2] - 万载县历史上曾有49所书院,如张岩书院、龙河书院等,部分书院如龙河书院已发展为现代教育机构(万载中学),体现书院文化的持续影响力 [4] 文宇阁书院概况 - 书院由80后创始人袁宇建立,现为江西省最大民办公益图书馆,藏书300余万册(含图书260万册、期刊10万册、古籍1000余册),年服务读者超10万人次 [4][10] - 书院免费开放并实现与万载县图书馆通借通还,30万册图书进入全县流通系统,辐射周边31个行政村10万余群众 [5][6] - 政府通过文化产业扶持项目投入575万元资金支持书院建设,提供45亩集体用地,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 [5] 地方文献与学术价值 - 书院收藏30多万种地方文献,包括5.7万种新编地方志(接近国家图书馆数量)、校史校志及家谱,涵盖政治、经济、民俗等多领域,具有"补史之缺"的学术价值 [8] - 国家图书馆专家协助编录《文宇阁藏中国新编地方志(提要)目录》,未来计划推进文献数字化以扩大传播 [8][9] - 红色文化展览馆收藏1万件红色藏品和3万册特色藏书,累计接待15万人次,6万中小学生参与研学活动 [13] 社会影响与活动 - 书院开展阅读推广、理论宣讲等活动,2024年举办300余场活动,参与干部群众达2万余人次 [12] - 镇馆之宝为全套1500册文渊阁版《四库全书》(2008年以52万元购得),旨在提升乡村文化自信 [12] - 书院理念强调"藏书开放",通过免费借阅和无门槛服务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图书丢失率极低印证村民惜书风尚 [5][6]
全球财经连线|专访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中匈合作正当时,欢迎中国企业来匈投资兴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20:57
中匈双边关系与合作 - 中匈友谊历史悠久,从丝绸之路延续至今,无论匈牙利左翼还是右翼执政都重视与中国维护良好关系 [1][6] - 匈牙利作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重要门户,以开放姿态和包容文化吸引中国投资者,在高科技、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等领域合作不断拓展 [1][8] - 中匈贸易关系发展迅速,中国对匈牙利投资规模可观,匈牙利欢迎更多中国投资者帮助提升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6][8]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 匈牙利是最早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该倡议启动迅速、进展顺利、成果显著 [11][12] - 匈塞铁路项目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秀案例,不仅促进地区联通,还可进一步延伸至西欧推动更高效发展 [12] - 共建"一带一路"促进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加强文化、旅游等多领域交流,匈牙利高度赞赏并希望加快项目落地 [12] 高科技与创新合作 - 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创新突破显著,匈牙利希望分享这些成果并在生物技术等优势领域与中国加强合作 [13][15] - 匈牙利在生物技术领域水平较高,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希望与中国在这些领域互学互鉴 [13] -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药等领域是未来中匈合作的重点方向 [15] 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 - 中匈文化交流紧密,包括匈中双语学校、展览合作和高校间友好往来 [6] - 匈牙利文化生活丰富,中国投资者可体验歌剧、博物馆等艺术活动,通过文化交流增进理解 [8] - 中国年轻人海外学成归国的模式值得匈牙利借鉴,重视大学和科研发展的理念对匈牙利有启发意义 [13] 区域经济合作 - 匈牙利作为欧盟成员国,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平台,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欧洲市场理解支持 [9] - 布达佩斯吸引众多中国企业设立总部和工厂,匈牙利提供政策支持便利中国投资者进入欧洲市场 [8][9] - 广东作为全球科创中心之一,与匈牙利在文化、科技等方面有合作潜力 [14]
今年143家场馆机构参与公共艺术普及教育 赋能城市营商环境
解放日报· 2025-04-30 09:58
上海博物馆东馆活动 - 活动融合音乐、绘画、文物、传统文化,吸引众多外国观众参与拍摄 [1] - 活动主题为"在春天,遇见江南",结合10件文物导赏与6场江南曲艺表演,营造沉浸式体验 [2] - 展示内容包括明代满地黄梅朵花纹丝布夹袍、董源《夏山图卷》、钱选《浮玉山居图卷》等名作 [2] 社会大美育课堂项目 - 上海博物馆2023年至2024年举办活动超1.2万场,惠及逾40万人次 [3] - 上海市"社会大美育课堂"启动,覆盖113家场馆,累计开展2.6万场公益性艺术普及教育活动 [4] - 参与机构包括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剧场、非遗场馆等,200多家专业文化艺术机构参与 [4] 美育资源与覆盖范围 - 2025年上海市"社会大美育课堂"包括143家场馆,分为八大类,如博物馆27家、美术馆30家等 [5] - 每家场馆年内推出不少于30场次免费或公益艺术普及教育活动 [5] - 项目面向市民和外籍人士,提供多语种导览服务,如上海博物馆的八种语言导览折页 [4] 美育与城市发展 - 项目旨在通过艺术教育优化城市营商环境,吸引人才和企业 [1][5] -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计划构建"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全龄可享"的美育新模式 [5] - 美育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