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监管

搜索文档
以科普引流医疗服务属于变相广告 将受严格监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18:08
医疗广告监管政策收紧 - 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卫健委及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制定《医疗广告认定指南》 明确医疗广告合法性定义并强化监管框架 [1] - 《认定指南》正式版对发布主体实施严格限定 规定仅依法设立的医疗机构可发布医疗广告 任何个人及未授权单位禁止发布 [2] - 正式版删除"健康科普宣传不构成广告"的豁免条款 明确附加医疗服务跳转链接或药品购买渠道的科普内容属于变相医疗广告 [2] 互联网平台监管强化 - 监管部门将互联网平台作为重点监管场景 通过《医疗广告监管工作指南》及《认定指南》压实平台主体责任 [3] - 北京市创新运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普法宣传 通过"广告业十一条"等政策加强数字广告合规指导 [3] 跨部门协同执法机制 - 建立市场监管、卫健、中医药及公安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四川省实现10部门行刑共治 上海市首创案件抄送机制累计移交610件案件 [5] - 卫健委对违法医疗机构实施执业扣分制度 满分机构暂缓校验 情节严重者吊销诊疗许可 形成行政监管闭环 [5] 分类监管与柔性执法 - 北京市推行医疗广告告知承诺制 对轻微违法行为实施容错纠错机制 去年累计免罚案件89件 免罚金额达515万元 [5] 行业违法查处情况 - 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医疗广告违法案件1666件 处罚没收金额1278万元 涉及医美及医疗器械等行业 [1]
伪科普坑农,网络平台难辞其咎
科技日报· 2025-08-13 09:21
伪农业科普乱象现状 - 短视频平台存在大量伪农业科普视频 包括味精加啤酒增产 量子赋能农作物抗病增产等荒诞内容[1] - 不法分子通过白大褂 农药架和免费指导话术打造虚假专家形象 使用花生膨大粒粒饱等噱头产品精准针对农民丰产需求[1] - 伪科普导致农民认知混淆 可能耽误农时并蒙受经济损失 同时摧毁信任体系 使真正农技人员遭遇冷遇[1] 平台责任与监管缺失 - 平台对专家身份验证把关不严 内容审核不力 导致虚假农技信息广泛传播[2] - 算法推荐的不当应用助推有害信息扩散 平台流量至上原则成为伪专家行骗温床[2] - 互联网监管部门需加强涉农信息日常监管 对问题平台采取约谈处罚等强监管措施[2] 治理措施与解决方案 - 平台需严格专家资质审核 包括学历核验和身份核查 提高内容审核专业化水平[2] - 建立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对有害视频采取禁言封号处理 加强监测治理力度[2] - 推动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专业人士入驻平台 为真科普提供流量倾斜 建立权威农资信息查询渠道[2] 行业影响与长远意义 - 有效治理可还农业科普净土 把科学种植技术传播到田间地头[3] - 此举不仅帮助亿万农民群体 更是对国家农业根基的切实守护[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