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金融脱核服务模式

搜索文档
金融赋能新型工业化路线图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14:20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政策框架 - 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构建全覆盖、差异化、专业性金融服务体系 形成清晰支持路径[1] - 总体目标为到2027年基本成熟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 各类金融工具联动衔接更紧密 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2] - 通过5方面18条具体措施强化产业与金融政策协同 提升支持强度精度效度 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3] 重点支持领域与融资工具 - 优化资金供给结构 提供贷款、债券、股权等融资支持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1]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 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提供中长期融资[4]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开展"千帆百舸"上市培育 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 推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5] 产业链与跨境金融创新 - 探索产业链金融"脱核"服务模式 借助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实现"数据换信用"[3] - 深化产业链金融服务 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存货等融资服务[6] - 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性 优化外贸金融产品 开展出海服务专项行动 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5] 金融机构能力建设机制 - 健全金融机构内部机制 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 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完善尽职免责和激励机制[7] - 加强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 支持金融控股公司整合资源提供综合服务[8] - 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 开展联合培养 招收先进制造业专业背景人才打造复合型团队[8] 政策协同与实施保障 - 建立跨部门协同推进、政策激励约束、地方配套、风险协同防控四方面机制[7] - 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和政策协同 健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8] - 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 加大项目推送、融资对接和要素保障力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