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
搜索文档
我省征集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
辽宁日报· 2025-10-30 09:07
有融资需求的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国家产融合作平台(https://crpt.miit.gov.cn)填报融资需求。根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通知,在服务支持方面,此次征集会将企业融资需求及时推送至相关金融机构并 持续跟踪融资对接情况。征集还将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融资服务,加大"中试险+研发贷""中试保 融通"等综合金融服务模式与高水平制造业中试平台、创业孵化平台等对接服务力度;完善"科技产业金 融一体化"专项工作体系,密切与证券交易所工作联动,联合开展上市培育等,推动金融赋能科技创新 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对于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重要节点企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企业等,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工作 团队专人跟进,促进对接。会同行业协会等加强与金融机构协同合作,运用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 多样化工具,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适配的融资模式和金融产品。 日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通知,面向区域内有信贷、债券、股权、保险、上市、并购重组等融 资需求的制造业企业,征集融资需求。 对于融资需求集中的地区或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此次征集还将推动因地制宜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
前三季度科技贷款余额同比增8.2%
搜狐财经· 2025-10-25 07:07
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2025年9月,深圳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75%,同比下降0.53个百分 点。信贷投向方面,贷款行业结构持续优化,截至9月末,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13.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 业贷款同比增长15.9%。最新数据显示,科技贷款余额2.18万亿元,同比增长8.2%;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7万 亿元,同比增长7.1%;绿色、养老、数字贷款同比增速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整体增速。金融支持消费方 面,截至9月末,深圳个人非住房消费贷款同比增长6.0%。 深圳机场为境外人士提供数字人民币绑卡、支付等问询服务。(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商报记者 邱清月 10月24日,记者从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2025年9月 末,深圳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36万亿元,同比增长5.6%,较年初增加7871.52亿元,同比多增超5000亿 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94万亿元,同比增长5.0%,较年初增加4574.11亿元,同比多增超2000亿元。其 中,住户存款、非金融企业存款、住户贷款、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均实现同比多增。 跨境金融释放政策红利 2024年 ...
截至9月末跨境理财通2.0深圳揽金507亿,占湾区近五成
南方都市报· 2025-10-24 16:27
10月24日,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举行2025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全面披露 当期深圳金融运行情况。从数据来看,深圳金融体系保持平稳运行,信贷总量实现平稳增长,社会综合 融资成本低位下行,对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及养老服务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 度持续巩固,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9月末深圳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94万亿元 企业融资利率降至2.75%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 本稳步下行。截至2025年9月末,深圳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36万亿元,同比增长5.6%,较年初增加 7871.52亿元,同比多增超5000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94万亿元,同比增长5.0%,较年初增加 4574.11亿元,同比多增超200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非金融企业存款、住户贷款、非金融企业及机 关团体贷款均实现同比多增。 在融资成本方面,深圳持续为企业"减负"成效显著。2025年9月,深圳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2.75%,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 "两个2万亿、两个1万亿"信贷格局持续巩固 ...
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征集工作
上海证券报· 2025-10-13 09:48
来源:证券日报 10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征集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 知》),开展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征集工作。《通知》介绍,征集对象为有信贷、债券、股权、保险、 上市、并购重组等融资需求的制造业企业,并提出四方面服务支持内容。 再次,对于重点企业,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工作团队专人跟进、促进对接。会同行业协会等加强与金融机 构协同合作,运用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多样化工具,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适配的融资模式 和金融产品。 首先,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与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协同联动,会同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 门、相关行业协会完善企业标签等信息,将企业融资需求及时推送至相关金融机构并持续跟踪融资对接 情况。鼓励产融合作城市试点加强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协同,积极探索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实践 创新。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与中国人民银行 等金融管理部门的协同联动,这种跨部门的合作模式具有显著优势。从过往成功案例来看,在某地区制 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紧密合作,通过共享企业数据和信 息资 ...
再生有色金属业加快创新升级
经济日报· 2025-09-23 08:29
行业产量与增长 - 2021年至2024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从1572万吨增长至191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8% [1] - 2025年前7个月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约1150万吨,同比增长4.55% [1] - 预计全年主要有色金属产量有望突破2000万吨 [1] - 国内主要废旧有色金属回收利用量约935万吨,同比增长4.8% [1] - 再生铝新建项目420万吨,同比增长40% [1] 原料进口与项目动态 - 再生铜铝原料进口量分别达到133.6万吨和117.3万吨,同比分别微降0.8%和增长8.4% [1] - 再生铜、再生铝及再生铅新建及建成项目环比有所下降 [1] - 废旧新能源电池再生利用项目环比上升 [1] 产业结构与投资 - 产业投资年均增长30%,涉及再生有色金属业务的上市公司超100家 [2] - 国家级绿色工厂超50家,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十家 [2] -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中超20家入围,再生有色金属营收30强企业营收总额超3900亿元 [2]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再生有色金属新材料、一体化压铸成形列入鼓励类 [2] 技术创新方向 - 鼓励研发AI废料智能识别系统、低成本高效分选工艺、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等 [3] - 推动新能源电池全组分再生工艺和稀贵金属高效提取,以及铝灰、锂渣等固危废资源化 [3] - 推动一体化压铸用免热处理再生铝合金产业化应用 [3] - 前端回收环节应用图像识别、RFID电子标签技术构建智慧回收体系 [3] - 熔炼生产环节推广高效节能技术,构建数字孪生模型优化生产参数 [3] - 产品认证领域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绿色数字身份证” [3] 模式创新与政策支持 - 推动再生有色金属绿色供应链合作伙伴计划,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3] - 借鉴易拉罐闭环模式,在汽车轮毂、建筑铝模板等领域实施5个至8个产品保级循环示范工程 [3] - 构建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4]
保持外贸量增质提好态势
经济日报· 2025-09-23 07:24
外贸总体表现与结构 -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7月单月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同比增长6.7% [1] - 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成为贸易增长主引擎,市场多元化成效显著,与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贸易增长迅速 [1] - 民营企业保持外贸主力军地位,服务贸易实现突破性增长,知识密集型服务保持顺差 [1] 区域与行业亮点 - 浙江省上半年进出口总额2.73万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出口突破2万亿元,以跨境电商生态支持外贸发展 [2] - 福建省外贸以新能源与基础材料双轮驱动,锂电池出口额达764.61亿元,同比增长23.96%,在全国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2] 面临的挑战 - 出口市场集中度高、产业结构趋同、同质化竞争严重是行业痼疾 [2] - 在人才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建立稳固竞争优势尚需时间,部分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 [2] - 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的竞争压力,企业对外投资在风险防控和本地化运营方面存在短板 [2] 未来发展方向:结构高端化与技术创新 - 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外贸结构高端化,鼓励企业加强原创性技术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3] -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企业的研发支持和融资便利,发展耐心资本投向未来产业 [3] -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加强5G、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建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 [3] 未来发展方向:服务出海与生态构建 - 鼓励“中国服务”出海,支持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融合发展,支持产业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抱团出海” [3] - 在海外建立区域制造中心形成本地生态链,加大对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和海外仓建设的支持力度 [3] - 推动构建“数字化保税仓+海外仓+供应链金融”网络,在自贸试验区试行“数据出境负面清单”保障合规数据跨境流动 [3] 未来发展方向:监管优化与便利化 - 推进监管数字化与服务生态集成以降低制度性成本,建立自贸协定实施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 [4] - 建设离岸贸易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打通企业、银行与政府数据,实施精准分类监管 [4] - 扩大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范围,探索外汇结算多元化新模式,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 [4] 未来发展方向:规则制定与全球治理 -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升国际贸易规则制定话语权,坚定支持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4] - 主动参与数字贸易等新兴议题的多边对话并提出中国方案,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经贸规则合作 [4] - 鼓励国内企业、行业协会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提升产业界在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4]
国信证券(002736) - 2025年9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22 13:56
金融“五篇大文章”落实举措 - 科技金融:私募股权投资及另类投资累计251个项目,金额超100亿元;2024年协助深圳市获批56家重点“小巨人”,2025年87家,连续两年全国第1 [2][3] - 绿色金融:完成23家绿色股权融资项目,规模352亿元;发行绿色债券110只,承销规模约430亿元 [3] - 普惠金融:投资顾问团队3700余人,覆盖全国113个城市;2024年以来举办超900场线下活动;累计开展“保险+期货”项目150余个,惠及超8万户农户 [4][5] - 养老金融:与11家银行开展个人养老金合作;获得首批个人养老金基金销售资格 [5] - 数字金融:每年金融科技投入超10亿元;专业技术团队超千人;2024年上线新一代核心交易系统 [5][6] 投资者回报与分红政策 - 连续4个年度(2021-2024)现金分红比例超40%,大型券商中位居首位 [7] - 过去四个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133.61亿元,上市券商中排名第4 [7] 产业金融服务与成效 - 累计完成保荐及主承销项目673家,募集资金6248亿元;深圳地区项目114个,募集资金834亿元,IPO项目68个行业第1 [8][9] - 债权融资服务规模约6万亿元;为深圳企业发行债券超600只,承销规模超2800亿元 [9] - 国信弘盛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7个,金额近5亿元;国信资本投资111个项目,金额52亿元 [10] - 累计投资深圳地区项目60个,金额超28亿元,覆盖深圳“20+8”产业集群 [10] 跨境业务与财富管理 - 跨境理财通3.0:优化多币种多资产产品线;强化数字渠道建设;深化跨境联动与风险管理 [12][13] - 与公募基金合作:转向“买方投顾”模式;深化券结产品、策略输出、投研资源共享等协同 [11][12] 自营投资与投行业务布局 - 自营投资采用大类资产配置,固收业务“纯债+固收+”双轮策略,权益业务以红利为主 [13] - 投行业务打造“产业投行”;深化“行业+区域+品种”转型;强化科创债、并购重组、港股上市等布局 [14] 金融科技与AI应用 - 2025年部署DeepSeek,集成开源大模型打造“慧芯”智能体平台 [15] - 智能投顾助手赋能3700名投顾,服务客户数扩大10倍,持仓诊断报告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0分钟 [16] - AI银行流水识别真伪校验;公司债申报文件分钟级自动撰写;债券智能预警模型覆盖所有违约债券 [16] 研究业务发展战略 - 研究覆盖超30个领域,紧扣“强研究、促协同、拓境外”三大主线 [17][18][19] - 强化资产配置研究;深化“三投联动”协同;依托国信香港推进跨境研究能力建设 [18][19][20] 万和证券整合计划 - 已向证监会申请5年过渡期,确保业务条线、信息系统、合规风控平稳过渡 [15] - 发挥万和证券海南自贸港跨境资管试点区位优势,协同产品策略、资金募集及风控 [15]
深圳宝安投融资大会成功举办 签约金额超50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0 14:32
大会概况 - 深圳市宝安区举办"宝企金服"投融资大会 推动132家金融机构与426家企业对接 现场签约金额突破500亿元 [1][3] - 大会以"全融资服务+全产业赋能"为主题 通过产品展示、政策解读、签约授信及路演对接等多元环节促进产融合作 [3]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 深圳2025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达2458.5亿元 同比增长10.9% 创2017年以来季度最高增速 [5] - 深圳在国际金融中心指数(GFCI 37)排名全球第9 金融科技位列全球第3 [5] - 金融机构提供研发贷、并购贷、专精特新贷、知识产权贷、跨境贷等多类型产品 支持企业技术研发和海外扩张 [7] 签约合作项目 - 六大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与立讯精密、云豹智能、欣旺达等14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 [7] - 风险投资机构与戴盟机器人、纯钧新材料、瑞思普利生物制药等11家科技企业建立投资合作关系 [7] - 平安资管300亿元私募子公司、泰景宏诚100亿元并购基金、君联资本20亿元创新基金、鼎晖投资10亿元空天产业基金等重点项目落地宝安 [8] 产业基础与企业需求 - 宝安区拥有近5600家规上制造业企业 国高企业数量连续八年全国区县第一 [5] - 企业存在空间拓展、场景链接、融资对接三大迫切需求 产业正加速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5] 金融服务体系创新 - 构建"需求库+全流程服务"体系 形成"大活动引领+小对接深化"服务网络 确保产融对接不断档 [10] - 区、街道、园区三级设立"金融驿站" 提供面对面咨询和业务办理服务 [15] - 宝安引导基金参与设立23只子基金 联动形成超千亿规模产业基金集群 [15] 产业空间保障 - 宝安拥有近1亿平方米工业厂房、研发用房、商业办公及仓储物流空间 [15] - 提供超百万平方米低成本、高品质、定制化产业保障房 满足各类企业空间需求 [15] - 开发"AI智选空间"小程序 帮助企业高效匹配空间资源 [15] 应用场景开放 - 动态发布政府开放、政府采购、企业需求与企业能力"四张清单" [16] - 通过"宝i企"平台开通"宝安场景直通车" 鼓励企业揭榜试用 打造全国首个场景全域开放标杆城区 [16] 企业受益成效 - 融资效率显著提升 现场快速达成投资协议 大幅缩短传统融资流程时间 [11] - 专精特新企业通过"金融诊断室"获得量身定制融资方案 [11] - 金融服务精准匹配 企业发展信心与动能进一步增强 [11]
两部门印发行动方案,确定电子信息制造业今明两年稳增长路径 16条举措利好AI、芯片、光伏等领域
上海证券报· 2025-09-05 03:12
产业增长目标 - 2025至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7% [1] - 包含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5%以上 [1] - 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1] - 2026年实现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元 [1] 细分领域发展目标 - 2026年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1]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 [1] - 个人计算机、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1] 产业升级方向 - 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并制定智能化分级方法与标准 [1] - 加快5G/6G关键器件、芯片、模块技术攻关 [1] - 强化6G技术成果储备以夯实通信产业技术底座 [1] 行业治理措施 - 依法规范光伏等领域低价竞争行为并指导产能布局有序调整 [2] - 实施产品质量管理并落实《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 [2] - 支持协会商会建立自律机制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2] 市场拓展策略 - 提升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水平并增加智慧健康养老终端供给 [2] - 推进人工智能服务器、高效存储等先进计算系统建设 [2] - 支持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跨界融合领域发展 [2] 技术创新应用 - 构建基于北斗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 [2] - 促进北斗与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深度融合 [2] - 编制完善产业链图谱并有序布局先进计算、新型显示等领域重大项目 [2] 产业生态建设 - 推动算力向生产力转化并打造跨平台计算框架核心生态 [2] - 提升多体系芯片、多类型软件的兼容适配能力 [2] - 强化产业生态主导权 [2] 金融支持体系 - 构建与产业创新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3] - 发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产业基金引导作用 [3]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并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3] 资本引导方向 - 指导耐心智慧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3] - 鼓励企业合理兼并重组、转型升级 [3] - 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3] 行业现状 - 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 [3] - 增速分别高于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4.7和1.6个百分点 [3] - 6月单月增速达11%延续强劲增长态势 [3]
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9-05 02:37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至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7%左右 [1] - 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 [1] - 到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1] 细分领域发展目标 - 到2026年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1]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 [1] - 个人计算机和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1] - 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元 [1] 供给侧优化措施 - 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 [2] - 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 [2] - 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 [2] - 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破除内卷式竞争 [2] -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和锂电池产业 [2] 需求侧挖掘策略 - 指导企业利用社交媒体线上广告产品发布会行业展会和体验店等多渠道宣传新技术新产品 [2] - 唱响国货潮牌激发消费潜力 [2] - 推进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融合建设 [3] - 面向工业文旅教育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需求遴选推广北斗规模应用先进计算应用智能体育等典型解决方案 [3] 产业链协同创新 - 鼓励地方定期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 [2] - 用好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 [2] - 支持深化供应链金融体系 [2] - 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常态化和长效化沟通机制 [2] 产业融合与升级 - 支持汽车电子海洋电子航空电子医疗电子等产业发展 [3] - 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3] - 加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与重大项目建设 [3] - 坚持国货国用政策 [3] 金融与资本支持 - 发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产业基金引导作用 [3] - 利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纽带作用 [3]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3] - 指导耐心智慧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3] - 鼓励企业合理兼并重组和转型升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