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传承
搜索文档
她的坚守,像舞台上的故事一样动人(人物)
人民日报· 2025-10-16 06:22
《春草闯堂》剧照。 "刘长瑜花旦表演艺术人才培训"项目课堂上,刘长瑜为学 员示范教学。 以上图片均为闫彬彬提供 "苏小妹是大家闺秀更是才女,绝不能演成扭扭捏捏的小丫鬟!"国家京剧院的排练厅里,《苏小妹》正 在复排。年逾八旬的刘长瑜抬手比出兰花指,眼波流转间,那才思敏捷、性情豁达的宋代少女形象,跃 然眼前。 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上,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被授予"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戏剧)"。70多年的艺术 生涯,她主演了《红灯记》《卖水》《春草闯堂》《桃花村》《红楼二尤》《燕燕》《玉树后庭花》 《辛安驿》等多部传统戏、现代戏,塑造了许多耳熟能详的艺术形象。 颁奖典礼上,她的眼里满是感激:"《卖水》是谢锐青老师把蒲剧的表演一招一式教给我,我再在京剧 的移植改编中创作的。" 可谁能想到,刘长瑜曾是个让老师"又爱又恨"的顽皮孩童。 1942年,刘长瑜出生在北京一个热爱戏曲的家庭。9岁,她开始接受正规戏曲教育,是全班年纪最小的 学生。进校前,她引发一场不小的争论。有的老师看着这个偷枣、拿着冰雹往同学脖子里扔的小女孩, 直言"太淘气,难管教"。多亏老校长王瑶卿慧眼识珠,一句"就收了吧",才让这棵"好苗子"得以踏入培 育新中国 ...
老少同台传国粹(暖心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5-12 06:30
京剧传承与教育 - 湖北省京剧院"京韵大舞台"演出《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后,58岁净角演员江峰与5岁半学生王米阳返场合唱裘派名剧《赤桑镇》,引发观众热烈反响并迅速在网络走红 [1] - 王米阳学戏仅一年多已能熟练演绎《锁五龙》等经典唱段,其优势在于天生好嗓子和持续努力,每周接受江峰一对一辅导1.5小时课程 [1][2] - 京剧传承采用传统口传心授方式,江峰通过逐字逐音教学,并注重身段训练如"拉山膀"动作的标准化练习,要求学生保持姿势连续数节课 [4] 少儿京剧培养模式 - 王米阳2岁时即表现出对京剧的浓厚兴趣,自发模仿戏曲人物动作,4岁开始系统学习,家长注重通过京剧培养孩子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精气神 [2][4] - 教学过程中强调反复练习和纠错机制,江峰提出"唱错就反复练、跌倒就爬起来接着唱"的教育理念,认为人才培育需要恒心与耐心 [4] - 京剧艺术教育不仅关注专业技能培养,更注重通过国粹熏陶实现综合素质提升,家长认为这种教育将使孩子终身受益无论是否从事专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