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

搜索文档
“中年断亲潮”:父母离世,兄弟姐妹就散了
虎嗅· 2025-06-24 12:01
中年人断亲现象 - 中年人断亲现象逐渐增多 父母离世后手足情谊松动成为主要原因 [2] - 全国继承纠纷案件同比增长38.92% 反映亲情破裂趋势 [3] - 父母作为情感粘合剂消失后 家庭成员联系必要性降低 [4] 遗产分配问题 - 中国老人立遗嘱比例仅0.14% 约2.8亿60岁以上人口中仅40176份登记遗嘱 [5] - 遗产分配成为家族矛盾爆发点 最高人民法院数据显示继承纠纷案件增长38.92% [6] - 赡养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在遗产分配时集中爆发 女性承担更多赡养责任但常被忽视 [7][8] 性别与赡养责任 - 研究显示女儿为父母提供生活照料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儿子 [7] - 遗产分配中性别因素仍存在影响 女性遗产份额回归系数为-0.67 [9] - 农村多子女家庭中女性长期处于被忽视位置 承担更多责任却较少被认可 [9] 社会结构变化 - 中国家庭呈现小型化、关系离散化、功能外部化趋势 [10] - 城市化与人口流动导致被动断亲 长期分居使情感冷却 [10] - 老人与子女同住比例仅约三成 45.5%老人仅与配偶同住 [13] 多子女家庭问题 - 子女数量与父母获得的情感支持呈负相关 存在责任分散效应 [15] - 兄弟姐妹在成长过程中存在资源竞争关系 出生顺序影响资源分配 [18][19] - 亲戚间攀比加速亲情消耗 社会阶层分化拉大手足心理距离 [20][21] 独居与新型关系 - 中国一人户达1.25亿 独居成为常态 [24] - 独生子女超过2亿 情感寄托转向伴侣和朋友 [25] - 功能互补型社交兴起 超过半数受访者拥有搭子关系 [32] 国际比较 - 日本15年前已出现无缘社会现象 孤独死人数达7.6万 [26][28] - 西方社会兴起自选家庭模式 部分州立法承认非血缘亲属权利 [29][30] - 中国出现互助养老群、育儿互助论坛等新型关系形式 [33] 亲情观念转变 - 亲情从无法选择的责任转向主动选择的关系 [34] - 传统强关系变弱 血缘不再等同于无条件信任 [11] - 影视剧中手足情深场景与现实形成反差 [16]
“家国情,每个人心中的乡”主题感读暨《乡愈》第二次印刷出版座谈会在京举办
人民网· 2025-06-12 13:01
出版行业动态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出版王学武第六部乡情亲情作品《乡愈》,该书第二次印刷新增20首AI创作歌曲[4][6] - 北京大学出版社自2012年起连续出版王学武"孝亲三部曲"及后续作品,包括《亲疼》《亲缘》《亲享》《乡读手记》等系列作品[4] - 《乡愈》第二次印刷新增收录《凡间道》《唯敬所欲随心》等新创作内容[6] 文化创作趋势 - 作家王学武将《乡愈》上百篇文字通过AI二次创作成100多首歌曲,实现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3] - AI技术为诗歌创作提供便捷通道,拓展文学表达边界,使诗文成歌成为新型文化创作途径[3] - 作品通过"乡情是亲情的延伸,爱国情是乡情的升华"等理念引发社会对亲情和人性的思考[4][6] 作品市场反响 - 《乡愈》出版一年获得市场好评,被评价为"充满乡愁情怀的治愈之作"[6] - 作品以乡村变迁、亲情牵挂为主题,延续作者情感表达风格并加入积极思考元素[6] - 中共淳安县委宣传部指出作品成功展现千岛湖的山水灵韵与时代变迁[5] 行业活动 - 北京大学举办《乡愈》出版座谈会,汇集文艺、科技、教育等领域专家探讨新时代乡情文艺创作[5] - 活动由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淳安县委宣传部主办,聚焦中华文脉创新性发展议题[5]
“认干亲养老”爆火:年轻人找靠山,老年人买陪伴?
创业邦· 2025-05-15 17:27
以下文章来源于显微故事 ,作者显微故事编辑部 显微故事 . 大时代下,每一个小人物都值得被看到。 来源丨显微故事(xianweigushi) 作者丨唐果 编辑丨蔡玉 在这看似温情的代际互动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现实?当传统家庭结构逐渐瓦解,这种"拟亲缘关 系"能否真正填补情感空缺? 非血缘家庭"招聘会" "孤儿,找一个膝下无子的老人,给你养老送终" 图源丨M idjourney 最近,"认干妈,为你养老送终"之类的帖子在社交平台频繁刷屏。 颠覆传统认知的背后,是老龄化社会下的情感供需错配。独居老人(无子女、丁克或空巢)精神孤独渴 望陪伴,而年轻人则因房价、职场压力、异地漂泊等因素渴望情感支持与资源互助。 双方各取所需,在虚拟与现实之间,试探着一种非血缘的"拟亲缘关系"。 这种关系既像一场跨越年龄的抱团取暖,又像一场心照不宣的利益交换。 有人认为这是互联网时代催生的新型养老模式,为老龄化社会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也有人担忧这将成 为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温柔陷阱,让本就脆弱的老年群体面临更大风险。 几乎所有这样主题的帖子,都能收到不少点赞和评论。 "从小缺爱,想认干爸干妈和哥哥" "认干妈,可以去你的城市生活" "9 ...
“认干亲养老”爆火:年轻人找靠山,老年人买陪伴?
36氪· 2025-05-12 12:54
老龄化社会下的情感供需错配 - 独居老人因精神孤独渴望陪伴,年轻人因房价、职场压力、异地漂泊等因素渴望情感支持与资源互助,形成"拟亲缘关系"供需市场 [1] - 双方需求明确:老年人要求"靠谱、长期相处",年轻人希望对方"有房有退休金、性格好",部分附带协议模板约定探望频率及财产分配意向 [5][6] - 一线城市空巢老人占比高达70%,超1亿独居老人面临生活挑战,其中三分之一患有心理问题,催生"付费陪伴"服务需求 [15] 代际互助的商业模式 - 资源置换型认亲形成新生存策略:年轻人获得生活便利(如减免房租),老年人获得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部分案例中房东以500元低价出租(市价1500元)换取陪伴 [12][21][23] - 老年社交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认亲"帖子数量同比翻倍,出现收费中介服务匹配条件及拟定协议,反映市场化趋势 [27] - 心理咨询师指出此为"情感代偿"现象,城市化进程中替代性亲密关系需求增长 [13] 法律与伦理风险 - 上海松江区法院案例显示不法分子以"认干妈"名义骗取独居老人50余万元,北京律所统计类似房产赠与或借款纠纷逐年增多 [25] - 现行法律对"干亲关系"无明确界定,既非收养也非雇佣,经济纠纷或虐待事件维权难度大 [27] - 部分案例出现情感剥削:老年人要求每周强制陪伴8小时否则扣费,年轻人被要求代还信用卡或购买保健品 [25][27] 传统养老模式痛点 - 机构养老存在军事化管理缺陷(如6:30强制起床),老年人更倾向居家自由,但面临突发疾病无人发现的风险 [20][21] - 养老院氛围加剧心理压力,独居老人付费购买AI儿女或线下陪诊服务反映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15][17] - 契约式亲情成为养老服务体系补充,部分老年人愿以财产分配换取长期陪伴 [23]
母爱如歌,听广东乡村歌手唱给妈妈的深情告白
南方农村报· 2025-05-11 20:04
广东乡村歌手大赛音乐作品分析 - 首届季军陈英华原创歌曲《返乡下》通过直白朴实的歌词表达中年游子对家乡父母的牵挂[9][11][12] - 首届亚军张琴演绎《梨花又开放》以经典旋律传递对母亲和故乡的双重眷恋[16][17] - 冠军大永宁组合客语原创《阿婆的葵扇》用乡音描绘祖孙温情场景[21][22][23] 2024年赛事亮点作品 - 河源赛区冠军王建伟原创《梦里阿妈听唔见》以个人经历引发观众对亲情珍惜的共鸣[32][33][34] - 汕尾赛区朱玉山方言歌曲《瓦唔哉》记录长辈教诲对音乐梦想的支撑作用[51][53][54] - 广州赛区邵伟《妈在家就在》用质朴歌声诠释母亲与故乡的精神纽带[56][57] 跨届经典演绎 - 曲登在半决赛演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通过草原画面与浑厚歌声展现家国情怀[39][40][41] - 烨诚中山赛区原创《外婆的村庄》融合湖南方言童谣呈现隔代亲情记忆[44][45][46]
京东图书母亲节书单暖心上线 精选好书下单即享2件9折、3件88折
搜狐网· 2025-05-09 10:30
京东图书母亲节营销活动 - 公司以"笔尖上的母爱"为主题推出母亲节书单 涵盖文学 心理 亲子教育等领域优质好书 [1] - 活动期间(至5月11日)提供"2件9折 3件88折"促销优惠 需通过京东APP搜索"图书馆"参与 [1][13] 重点推荐书目分析 - 《当我妈妈得了阿尔茨海默》结合脑科学专业视角与人文关怀 记录对抗阿尔茨海默症的真实历程 [3] - 《在小山和小山之间》采用双重视角叙事 展现母女两代人跨越代际的情感羁绊与生育历程 [5] - 《谢谢你是我妈妈》通过散文形式记录作者对逝去母亲的思念 突出珍惜当下亲情的主题 [7] - 经典绘本《妈妈》以简约画面传递母亲陪伴的温暖 持续畅销30余年证明其市场认可度 [9] 图书品类策略 - 精选多元题材作品包括女性成长(《秋园》《女人的胜利》) 亲子教育(《哈佛妈妈天赋教育法》) 儿童读物(《小熊宝宝绘本》)等 [11] - 书单构建覆盖文学 教育 心理学多维度 全面展现母爱的不同表现形式 [11] - 通过APP推荐页面持续更新优质书单 形成长期内容运营机制 [13] 营销传播特点 - 情感营销贯穿始终 将书籍定位为"超越鲜花祝福的情感载体" [13] - 结合节日热点(母亲节)打造场景化消费入口 强化"图书馆"搜索关键词记忆点 [1][13]
奶奶将我养大,出人头地后母亲却求我给弟弟买房,我:没你这个妈
搜狐财经· 2025-05-07 08:57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没有涉及公司和行业的相关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进行总结。文档内容主要围绕个人家庭关系和购房经历展开,与投资银行研究分析师的职责范围不符。建议提供与金融市场、企业财报或行业动态相关的材料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遇见你丨像素游戏“奶奶”感动上万网友 他把回忆写成数字“情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4-28 07:38
前段时间,有一款名为《奶奶》的游戏吸引了圈内不少网友的关注,这款掌机游戏没有专业的研发团队,制作成本几乎为零,画风复古,操作简单,却感动 了很多体验玩家。 游戏的制作者,是来自湖北武汉的周一忱,这是他为纪念奶奶去世前祖孙俩半年的陪伴时光而制作的。周一忱不是游戏专业从业人员,学习了多年油画的 他,喜欢探索艺术创作的新路径,通过一个无需编程知识就能制作游戏的软件,他已经完成了上百个掌机小游戏,对他来说,这就像是写日记、发朋友圈一 样,已经成了记录生活感悟的一种习惯和方式。 0:00 进入《奶奶》这款游戏,黄绿色的像素画面,被周一忱布置成了奶奶家客厅的样子,玩家可以控制角色来照顾奶奶的生活起居,游戏操作非常简单。 周一忱:玩家需要扮演我的角色,去体验我是如何照顾奶奶的一天流程。进了游戏之后,会先与奶奶产生互动。然后通过不同的游戏选项,把玩家引入到不 同的游戏部分。 比如说询问奶奶她是否要睡觉。如果选是,奶奶就会出现在游戏画面中,慢慢走到床边。如果选否,这个时候游戏就不会出现任何的反应。 2024年3月,周一忱的奶奶不慎摔倒,出院后身体大不如以前,当时,周一忱的家人也都抱恙在身,刚留学回国,还没有固定工作的他,便承担 ...
舞剧《人在花间住》升级归来 2025年首演亮相广州
中国新闻网· 2025-04-13 09:41
舞剧《人在花间住》巡演信息 - 2025年全国巡演首站于11日至12日在广东艺术剧院举行[1] - 已确定巡演城市包括北京、江苏南京和苏州、浙江宁波、山西晋城、山东日照、河南南阳、广东深圳[1] - 5月10日至11日将巡演至北京,亮相北京艺术中心[2] 舞剧内容与创作特点 - 故事围绕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与忽视亲情的儿子展开[1] - 总导演费波将现当代手法融入创作,新版本细化情感并强化岭南音乐元素[1] - 通过岭南寻常母子故事探讨亲情、理想与心安话题,切口小而深[1] - 剧中多个舞段如梦如幻或具岭南风情,视觉创作挑战在于展现幻境[1] 艺术表现与创新 - 作曲秦洪宇采用新音色创造"意外感"[1] - 舞美设计秦立运与影像设计杨骞通过交互配合呈现母亲遗忘过程,营造《爱丽丝梦游仙境》式幻境[1] - 编剧温方伊特别推崇"母亲"独舞段落,称其展现精神世界绽放如盛开之花[2] 行业认可与价值 - 该剧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项目[2] - 导演费波强调作品需真诚动人,艺术美能引发观众共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