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

搜索文档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新闻发言人: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经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力量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28 11:20
国际人力资源开发合作 - 中国加快建设多领域、多方位、立体化的国际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体系,分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念和经验 [1] - 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已为全球180多个国家和组织开展约1.5万期培训项目,覆盖17个领域、100多个专业 [1] - 中国开展500余期治国理政专题培训,累计培养各类人才50多万名,有效提升各国相关领域发展能力 [1] 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 - 基金向"小而美、惠民生、见效快"项目倾斜,重点投向减贫、粮食能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数字经济等领域 [2] - 中国与20多个国际组织在60多个国家实施170多个项目,惠及3000多万人,提高当地民众福祉 [2] - 基金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强大动力 [2] 上海合作组织援助合作 - 中国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实施完成各类援助项目近430个,正在实施项目40余个,推进约40个外方关切项目 [2] - 人力资源开发培训项下已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培训各类人才3万余人 [2] 中国对外援助原则 - 中国对外援助坚持不干涉内政、不附加政治条件,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3] - 中国与发展伙伴平等协商、合作共赢,不谋求私利,更无意填补所谓空白 [3] - 中国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保持发展援助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 [3]
中国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已为180多个国家和组织培养超50万名人才
新华社· 2025-06-27 22:01
中国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成果 - 中国已为全球180多个国家和组织开展约1.5万个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累计培养各类人才50多万名 [1] - 项目覆盖17个领域、100多个专业,开展500余期治国理政专题培训 [2] - 有效提升各国相关领域发展能力,如卢旺达学员利用菌草生产技术带动5万多名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2] 合作形式与领域 - 采用来华中短期培训、学历学位教育、海外专家顾问、青年志愿者等多重形式 [2] - 配合中国—中亚峰会、中拉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多双边活动开展合作 [1] - 与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开展联合培训 [2] 未来发展计划 - 加快建设多领域、多方位、立体化的国际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体系 [2] - 继续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经验 [2] - 聚焦全球南方国家实际需求,提供智力支持 [1]
管理基本功不扎实,企业是走不远的
36氪· 2025-06-23 08:13
管理理念与实践 - 管理应注重扎实的基础工作而非复杂流程 高质量基础管理如有效沟通 纪律维护 工作分配等是民营企业成功关键 [1] - 管理需要持续付出耐力与脑力 通过有价值重复确保执行质量而非低水平重复 [1] - 有效管理源于基本功积累 下笨功夫夯实基础是企业经营成功的核心 [1] 团队建设方法论 - 优秀团队依赖领导者示范而非制度约束 需通过认知能力 业务能力 管理能力三维度带动团队 [2] - 管理者需反复强调关键事项 通过持续跟进确保执行落地 仅单次沟通难以改变员工惯性行为 [3] - 人力资源部门需突破行政职能局限 定位为人力开发引擎 推动业务与组织变革深度融合 [8][9] 企业人才观革新 - 员工与企业应建立平等契约关系 摒弃感恩忠诚等封建思维 转向价值创造导向 [5] - 薪酬体系需杜绝平均主义 严格匹配贡献与回报 清除不创造价值的冗余人员 [7] - 未来管理者需兼具业务与人力资源专长 人力资源从业者必须深入业务前线 [10] 领导力缺陷分析 - 高层决策易受权力膨胀影响 出现战略性失误 根源在于高估自身能力与组织实力 [12] - 领导者脱离一线导致决策失真 需结合硬性数据与员工情绪等软性信息综合判断 [13] - 信息茧房效应使高层接收过滤信息 报喜不报忧文化加剧决策系统失灵 [13] 管理决策方法论 - 重大决策需全知全解状态做出 日常管理允许摸着石头过河式渐进优化 [14] - 成功企业往往在方向大致正确前提下 通过持续试错调整实现目标 [14]
新发展理念引领毕节“越重山”
人民日报· 2025-06-02 06:12
绿色发展转型 - 毕节森林覆盖率从14.9%提升至2024年的60%,县城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均达100% [1][6] - 取缔3800多个黑煤窑,整合煤矿生产并转向旅游业发展,典型案例为百里杜鹃管理区从煤炭开采转型为旅游经济 [4][5][6] - 煤炭产业向高端制造转型,贵州黔希化工将煤炭转化为乙二醇等化工原料,资源利用率提升 [9] 资源精深加工与产业升级 - 磷矿开发从零增至每年200万吨(2018-2024年),磷铁等非能源矿产采选产值增长139.13% [9] - 毕节加快建设全国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推动工业经济从"傻大黑粗"向高端制造转变 [7][9] - 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如毕节明月工艺美术有限公司4年内用工量增至1400余人,依托本地职教体系快速培训工人 [13] 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教育 - 技能人才总量从2018年17.85万人增至2024年41.21万人,占人才资源总量比重达33.13% [12] - 构建"1+8"职业教育区域布局,通过"广东技工·广州港班"等合作项目提升就业能力,如贫困户秦鹏转型为起重机司机 [10][11][12] - 全市人才资源总量从72.32万增至124.4万,引进高层次人才3071人、产业人才3137人 [13] 体制机制创新与区域发展 - 市县两级推动改革事项408项和811项,包括贵州首张林业碳票、政务服务改革等 [15] - 织金经济开发区通过打破部门壁垒优化流程,加速磷煤化工项目落地 [15]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2457.59亿元(贵州第三),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13%,威宁苹果等产品远销海外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