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应用

搜索文档
天奇股份(002009) - 002009天奇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8
2025-05-08 19:08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296,028.43 万元,同比下降 18.1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25,509.02 万元,同比减亏 15,989.38 万元 [13] - 2025 年一季度合并报表营业收入 62,223.24 万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4,230.16 万元,盈利同比大幅提升 [13] 各业务板块情况 智能装备板块 - 2024 年全年盈利 6,395 万,因汽车智能装备业务高毛利的海外项目加速执行带动盈利提升 [2] - 2024 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155,475.50 万元,同比下降 4.95%;2025 年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 42,929.17 万元,占公司总体营收 68.99%,同比上升 18.71%,受益于海外订单规模增长和项目履约执行 [13]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 4.29 亿元,毛利率达 18.85%;其中国内业务 3.31 亿,国外业务 0.97 亿 [6] 锂电循环板块 - 2024 年亏损 14,420 万,因电池退役不达预期、废料采购竞争激烈、产能利用率不足,但亏损较上一年度大幅收窄,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上升 3.90% [2] - 2024 年实现销售收入 58,640.95 万元,同比下降 43.08%;2025 年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 8,138.51 万元,占公司总体营收占比为 13.08%,同比下降 24% [14]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 0.81 亿元,毛利率为 3.48% [4] 重工机械业务 - 2024 年亏损 837 万,因国内风电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压缩,公司缩减国内铸件订单业务量 [2]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 0.75 亿元,毛利率为 14.36% [4] 循环装备板块 - 2024 年亏损 16,646 万,因废钢价格低位震荡、市场需求不足、订单下降、产能利用率不足,且计提存货减值损失 [2]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 0.27 亿元,毛利率为 17.55% [4] 业务合作与进展 与银河通用合作 - 合作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合资公司开展机器人应用定制化开发及规模化交付、量产制造、数据采集及训练、场景算法开发等业务,目前正在注册登记中 [3] - 围绕汽车制造场景,已实现数家整车厂、电池厂定制化应用场景验证 [3] 人形机器人业务 - 自 2023 年开始布局,与优必选科技、银河通用机器人合作,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6][9][15] - 人形机器人事业部聚焦机器人应用、量产交付、数据采集与训练、场景算法开发,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9] 业绩目标与措施 业绩目标 - 2025 年力争全年业绩扭亏为盈,各季度环比持续提升 [5] 降本增效措施 - 严格预算执行与监控,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严格审批预算外支出 [7] - 推进成本优化,包括采购成本控制、生产成本降低和人力成本管理 [7] - 加强费用管控,审核费用报销,严控非生产性费用支出 [7] 业务增长点 智能装备业务 - 紧抓中国车企“出海”机遇,深化海外市场开发;国内项目有序推进,提升产品与服务品质 [8] 锂电池循环业务 - 随着政策落地、市场需求扩增、海外废料进口放开等利好情况落地,有望恢复正常盈利水平 [8] - 围绕六大渠道布局,构建产业合作联盟和锂电池循环利用生态圈 [8] 人形机器人业务 - 以实景训练带动规模化应用,以规模化应用实现制造降本,打通机器人落地应用瓶颈 [9] 行业相关情况 - 2022 年我国动力电池实际回收量为 41.5 万吨,2023 年为 62.3 万吨,预计 2025 年将达 120 万吨,2030 年有望达 600 万吨 [17] - 2025 年 2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 [17] 锂电池回收业务评估与盈利预测 项目评估 - 行业趋势判断:面临市场机遇,政策推动规范发展 [17] - 产能布局:已具备年处理 10 万吨废旧锂电池综合利用规模,正在扩增 10 万吨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处理项目 [17] - 技术研发:在回收率上保持行业领先 [17] - 回收渠道建设:围绕六大渠道开展国内外锂电池回收体系建设,构建循环利用生态圈 [17] 盈利预测 - 2025 年锂电池循环事业部经营情况预计同比进一步改善,具体受市场价格波动、产能利用率等因素影响 [18] 其他情况 - 美国关税政策调整为海外业务带来挑战,公司在手海外订单贸易方式对关税波动有缓冲作用,但仍可能间接影响市场需求等,后续将关注政策动态并调整业务策略 [10] - 公司采取业绩说明会、投资者调研等多样化方式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和市值管理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