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主体性剥削
搜索文档
为什么我们拥有越多,精神却感觉越匮乏?
虎嗅APP· 2025-10-14 17:11
核心观点 - 智能时代下,人类古老的生理与心理机制与爆炸式增长的技术环境严重失配,导致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引发内容为生存而争夺用户注意力的战争,进而削弱人的主体性并催生新的产业机会 [3][5][10][21] 主题一:古老身体与智能时代的失配 - 人类历经百万年演化的生理心理机制更新速度远跟不上技术社会变迁,身体仍为原始社会设计却需处理智能时代海量信息 [5] - 中国成年人平均睡眠时长仅为7.06小时,智能设备与全民娱乐颠覆古老作息法则,破坏身心恢复机制 [5] - 睡眠机制被破坏后人体优先消耗情绪,为精神匮乏埋下前置条件 [5] 主题二:注意力战争 - 战争形态从信息匮乏转变为注意力生存战争,信息量几何级增长而人类注意力处理能力基本恒定 [7] - 微信用户日均文字量超过10万,30年前人均日文字量仅2万,普通个体每日接收有效信息总量超过去5倍以上 [7] - 工业时代人类总注意力过剩,优质内容可击穿全民;智能时代内容爆炸导致注意力分配问题,稀缺性引发争夺 [9][10] 主题三:内容生存战与人类精神主战场 - 从内容视角看,其生存依赖人类关注,内容会不择手段提升吸引力:避重就轻、投其所好、劫持猿猴大脑、挑逗情感、调配节奏、灌输认知 [12][13][15][17][19] - 内容利用人类进化形成的生物机制,如对打折、健康异性身体、颠覆认知八卦的本能兴趣,促使不自觉奉献注意力 [14][19] - 人类分化加速,生物性比重加大;注意力争夺可能成为世界最重要资源之一,引发物质与信息传递产业链变化 [19] 主题四:算法弱化人的主体性 - 注意力对个体免费主动,对商业精确标价:过去20年间单次广告点击成本上涨百倍,注意力成为消费定价与资本竞争核心要素 [23] - 信息筛选器从人形向算法演变,算法逻辑从社会“为你好”转向平台“为它好”,以现金流、用户时长、增长数据为最高优先标准 [24][27][28] - 算法导致内容同质化过剩,筛选要素聚焦广告付费与点击率等指标,内容真实价值与用户长期信任不在考核范围 [28][29] 主题五:主体性剥夺与稀缺特质 - 智能时代使人核心特质稀缺:亲密关系、经济自主、专注力、思考力、洞察力、创新力、自我意志、感知力 [31][32][33][34][35][36][37][38] - 基于注意力管理、人生目标重塑、感知力唤醒、killtime内容等方向,预测将诞生百亿至万亿级新兴产业 [39][40][41][42][44][45][46] - 超超级个体、认知矫正师、审美教育、思维训练等新职业与平台将出现,对抗算法筛选器,回归用户初衷 [46] 行业机会预测 - 增强屏蔽力、戒断、注意力管理的产业规模达百亿到千亿级 [39] - 提供killtime内容的产业总和预测达万亿级 [42] - 心理咨询行业总产值至少翻几倍规模 [44] - 占卜玄学相关行业占比将不可轻视 [45] - 思维训练相关行业规模预测至少上百亿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