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类关怀
icon
搜索文档
将志愿服务教育融入思政课
人民日报· 2025-06-03 05:43
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 -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引导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1] - 志愿服务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兴边富民和稳边固边中发挥积极作用 [1] - 志愿服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志愿服务与思政教育结合 - 志愿服务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社会实践 [1] - 思政课是引领学生弘扬志愿精神、贡献青春力量的重要阵地 [1] - 志愿服务教育需讲清楚志愿服务在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服务西部、乡村和基层 [1] 志愿服务教育的价值导向 - 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志愿服务教育必须坚守的价值导向 [2] - 志愿服务教育需挖掘青年志愿者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感人故事,如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服务乡村振兴、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守护水库等案例 [2] - 志愿服务教育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鼓励参与国际志愿服务项目 [2] 志愿服务教育的实践方法 - 思政课需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释志愿服务的行动属性、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 [3] - 思政课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释志愿服务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 [3] - 思政课需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典型案例阐释志愿服务与个人成长的内在关联 [3] 志愿服务教育的学段贯通 - 志愿服务教育需贯通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体现连贯性和级差性 [4] - 小学阶段通过讲故事开展志愿服务启蒙教育 [4] - 中学阶段注重责任教育,强化社会责任认知 [4] - 大学阶段通过思政课对志愿服务进行学理阐释,升华为价值信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