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思政课
icon
搜索文档
走进红色场馆  聆听革命故事(解码·思政课怎么上)
人民日报· 2025-06-23 06:10
树林掩映下,有座古朴雅致的小楼。"这是桂园,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来过这里,大家还记得这里发生的 历史事件吗?"班主任桑嘉艺问。 清晨,阳光洒落在嘉陵江畔。校门打开,重庆市人民小学教师带着三年级学生走出校园,沿着街区,开 始上思政课。 "签署'双十协定'。"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没错,今天我们要继续沿着这条路往前走,走到曾家岩50号周公馆,一起听听那里的故事。"说罢,桑 嘉艺带着学生们,沿着中山四路继续前行。 重庆市人民小学所在的中山四路是重庆抗战文化和红岩精神的重要承载地,学校整合中山四路的红色遗 址、场馆资源,开发"街区中的革命文化"系列课程。学校以红色场馆为单位,设计"探寻周公馆""走进 桂园""寻访特园"等系列课程,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场馆,以"场馆故事收集、历史文物解密、革命 精神传承"三大任务引导学生在场馆中展开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程临近结束时,师生们围在一起。"以后的思政课,我们还要去探寻更多的红色故事,大家要把学到 的知识讲给朋友、同学、家人。"桑嘉艺说。 近年来,重庆市渝中区作为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整合"红色三岩"(红岩、曾家岩、虎头岩)等146 处红色革命旧址 ...
将志愿服务教育融入思政课
人民日报· 2025-06-03 05:43
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 -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引导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1] - 志愿服务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兴边富民和稳边固边中发挥积极作用 [1] - 志愿服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志愿服务与思政教育结合 - 志愿服务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社会实践 [1] - 思政课是引领学生弘扬志愿精神、贡献青春力量的重要阵地 [1] - 志愿服务教育需讲清楚志愿服务在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服务西部、乡村和基层 [1] 志愿服务教育的价值导向 - 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志愿服务教育必须坚守的价值导向 [2] - 志愿服务教育需挖掘青年志愿者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感人故事,如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服务乡村振兴、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守护水库等案例 [2] - 志愿服务教育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鼓励参与国际志愿服务项目 [2] 志愿服务教育的实践方法 - 思政课需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释志愿服务的行动属性、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 [3] - 思政课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释志愿服务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 [3] - 思政课需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典型案例阐释志愿服务与个人成长的内在关联 [3] 志愿服务教育的学段贯通 - 志愿服务教育需贯通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体现连贯性和级差性 [4] - 小学阶段通过讲故事开展志愿服务启蒙教育 [4] - 中学阶段注重责任教育,强化社会责任认知 [4] - 大学阶段通过思政课对志愿服务进行学理阐释,升华为价值信仰 [4]
人民领袖|从小培养爱国心
央视网· 2025-05-27 20:22
思政教育战略部署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需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开设[2][8] - 党中央出台《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从主渠道教学改革、社会大课堂利用、师资体系构建等多维度推进思政课改革[10] - 2023年我国各级学历教育在校生达2.91亿人,凸显思政教育覆盖面的战略重要性[7] 教育实践创新 - 思政课教学模式突破传统课堂,延伸至革命纪念地、博物馆、工厂社区等社会场景,形成"小课堂+大课堂"融合模式[10] - 邀请大国工匠、科学院士、奥运冠军等担任编外思政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增强课程感染力[10] - 青海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创新采用生活化教学案例,引导学生通过画作展现家乡新貌,获总书记现场肯定[4][6] 青少年培养方向 - 明确要求学校将德育置于首位,培养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与美好心灵[4] - 提出新时代青少年需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6] - 强调爱国主义教育需从娃娃抓起,通过"爱国三问"等历史之问筑牢思想根基[6][11] 教育体系改革 - 总书记六年前专项部署思政课改革创新,重点提升课程思想性、理论性与亲和力[8] - 2025年两会期间再次强调需打通校内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的协同育人机制[9] - 南通如皋市安定小学等基层单位已开展伤残军人进课堂讲雷锋故事等特色实践[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