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后稀缺时代

搜索文档
Karpathy氛围编程最新指南,三层AI编程结构:顺境Cursor,逆境Claude,绝境GPT-5 Pro
36氪· 2025-08-26 09:31
AI编程工具分层结构 - 提出三层AI编程结构:第一层Cursor负责自动补全与小范围代码修改(75%使用频率)[3][9],第二层Claude/Codex用于较大功能块实现与快速原型开发[5][8],第三层GPT-5 Pro解决最棘手bug与复杂抽象问题[4][5] - 工具选择策略基于任务复杂度:简单局部任务用Cursor,中等功能用Claude/Codex,极端难题用GPT-5 Pro[4][13] - 结构源自实战经验,强调工具按频率和任务类型组织[4] 高带宽沟通与实施方法 - 通过代码片段或注释直接展示任务意图,实现高效信息传递[7] - 对具体代码高亮后请求修改,避免纯文字描述的低效性[7] - 在大型项目中需将相关内容塞入上下文,小型项目则直接包含所有文件[16] 工具优势与适用场景 - 在陌生领域(如Rust、SQL)不可或缺,能快速生成一次性可视化或调试代码[11] - 节省重复劳动,支持快速原型开发和跨领域代码尝试[5][11] - GPT-5 Pro能挖掘深奥文档论文,处理文献综述和抽象结构清理[13] 当前局限性及改进需求 - 模型易跑偏,需常按ESC终止,避免全面托管模式[12] - 代码质量存在问题:滥用try/catch、抽象过度复杂、代码膨胀(如嵌套if-else替代列表推导)、重复代码而非使用辅助函数[12] - 需手动清理编码风格问题,缺乏The Zen of Python美感[12] - 交互性局限:模型倾向于写代码而非解释原因[12] 开发者实践与社区反馈 - 网友验证分层有效性:小问题靠AI补全,大问题靠多模型尝试并人工监督[15] - 模型切换成为艺术,不同模型针对特定任务效果差异显著[17] - 确保代码一致性需提供详细需求说明、功能拆解及验收标准(含代码风格规范)[19] - 开发流程建议:求思路优缺点分析→写第一版代码→复查API文档→测试→提交→迭代循环[16] 行业影响与概念演进 - 提出"代码后稀缺时代"概念,代码可随意创造删除[12] - Vibe Coding指南从1.0持续迭代,避免沦为概念游戏[13] - 工具可能性拓展引发开发者焦虑,需通过社区交流推动集体进步[13][14]
Karpathy氛围编程最新指南!三层AI编程结构:顺境Cursor,逆境Claude,绝境GPT-5 Pro
量子位· 2025-08-25 23:47
AI编程三层结构框架 - Karpathy提出AI编程的三层递进结构 将编程任务按复杂度和工具特性分为三个层级进行分配[1][3] - 第一层使用Cursor处理约75%的常见情况 通过Tab键自动补全代码和小范围修改[9] - 第二层使用Claude Code/Codex实现较大功能块 特别适用于开发者不熟悉的领域如Rust和SQL语句[14][16] - 第三层使用GPT-5 Pro解决最棘手问题 如复杂bug修复和深度文档研究[4][20] 工具配置与使用策略 - Cursor支持配置多模型 包括claude-3.5-sonnet、gpt-40、gpt-5等主流AI编程模型[15] - 采用"顺境Cursor 逆境Claude/Codex 绝境GPT-5 Pro"的分层调用策略[6][7] - 通过代码片段或注释实现高带宽沟通 比文字描述更高效传递任务意图[11][12] 当前AI编程工具的局限性 - 模型容易跑偏 需要频繁终止任务 不适合全面托管模式(YOLO模式)[16] - 生成代码存在质量问题 包括滥用try/catch 代码膨胀 重复代码块等问题[17] - 缺乏解释性和交互性 工具更倾向于写代码而非解释代码逻辑[18][19] 开发者实践经验 - 网友使用统计显示约80%为自动补全 18-19%为功能添加 很少用于bug修复和重构[28] - 零样本新功能生成效果不稳定 通常需要大量清理工作[28] - 全自主模式表现最差 需要高度监督才能产出有用结果[28] 社区反馈与优化建议 - 开发者建议提供详细需求说明和功能拆解 附验收标准确保代码一致性[31] - 推荐采用增量式开发流程:需求分析-思路生成-代码实现-复查测试的循环[25] - 模型间切换已成为一门艺术 不同模型针对特定任务表现差异显著[29]
马斯克的好兄弟,卡帕西又双叒出新指南,GPT-5 Pro是AI编程最后防线
36氪· 2025-08-25 12:07
AI辅助编程工具应用现状 - Cursor的Tab自动补全功能在日常开发中使用占比约75% [4] - 高亮具体代码块后指示AI进行修改是更高层级的应用方式 [7] - 在代码正确位置编写代码块或注释能向AI高效传达任务规范 [6] 大模型代码生成能力特点 - Claude Code和Codex适合实现大块可直接描述的功能 [10] - 这些工具缺乏代码品味 经常产生防御性过强的代码(如滥用try/catch) [9] - 存在抽象过于复杂 代码臃肿和重复代码块等问题 [9] - 完全自动驾驶模式表现参差不齐 容易偏离需求 [11] - 经常需要手动中断(ESC)以避免错误输出 [12] 特殊场景下的工具价值 - 在处理不熟悉领域(如Rust SQL)时变得不可或缺 [9] - 适合风险较低的一次性定制化工具或调试代码 [9] - 能生成1000行一次性详尽可视化代码用于bug定位 [9] - AI不愿在编写代码过程中进行解释说明 教学功能行不通 [9] - 超参数调优尝试结果非常滑稽 [9] GPT-5 Pro的特殊定位 - 作为攻克顽固bug的终极防线 能定位其他工具无法解决的微妙bug [14] - 能处理最硬核的问题 曾解决人类和多个AI工具10分钟未能解决的bug [14] - 能挖掘各种生僻文档和论文资料 [14] - 可用于代码优化建议和完整文献综述 [14] 代码后稀缺时代特征 - 代码可低成本生成并随时丢弃 写与删的价值被重新审视 [1] - 能快速生成和丢弃大量定制化一次性代码 [19] - 写代码门槛降低 代码不再是稀缺资源 [19] - 工具使探索性和实验性编程成为可能 [19] - 编程领域被彻底引爆 充满无限可能性 [15] 工具使用理念与优化方法 - 不执着单一完美工具 倾向于整合多个工作流取长补短 [3] - 在不同层级任务中选择不同优势工具 [3] - 有人设置专门Agent负责CLAUDE.md文件的更新和校准 [15] - 可将Claude Code生成的代码交给GPT-5进行润色 [17] - 在不同任务上选择合适的模型被认为是一种艺术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