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使命导向
icon
搜索文档
从“市场导向” 到“使命导向”:企业如何兼顾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
36氪· 2025-08-15 15:42
企业使命导向转型趋势 - 全球大型企业日益关注企业使命 反映商业环境和社会责任意识变化 从单纯追求商业利益转向聚焦环境 社会平等 基本人权保障等社会议题 [2] - 企业战略从围绕成本效率 竞争优势和渐进式增长 转向更多元宏大的使命导向 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2] - 使命导向决定企业存在逻辑 身份认同和经营战略 但各企业实现路径截然不同 [2] 外部驱动力与共识形成 - 消费者和投资者对企业期待提升 尤其年轻消费者要求切实有效的可持续发展行动 如清洁供应链和多元包容文化 [3] - 投资者密切关注企业使命带来的长期机遇和市场反应 [3] - 企业 消费者和投资者形成共识 富有使命感的企业既能承担社会责任 又能在长期发展战略中取胜 [3] 企业使命与企业社会责任区别 - 企业社会责任形式包括慈善捐款 员工志愿活动和环保包装 但参与范围有限 未体现核心理念 [4] - 使命导向行为更具说服力 将环保理念贯穿生产和销售各环节 重新评估供应链 减少环境危害 并考虑顾客 员工 社区和自然环境福祉 [4] - 使命感决定整个企业经营发展方向 而非仅限于社会责任举动 [4] 研究方法与数据基础 - 研究采用"使用中的理论"方法 捕捉企业高层对使命的真实想法 形成理论框架 [6] - 通过非正式交流发现"使命"一词高频但解释多样 后与七位领导者正式对话确认其流行性和重要性 [6] - 进行33场访谈 受访者包括跨国公司CEO和中型企业可持续发展主管 并借助媒体报道和播客等档案资料对比表述与行动 [6] 领导者四种心理模式 - 利润中心模式以股东回报为首要目标 社会责任仅用于保持公众形象 不影响核心业务 企业专注削减成本 扩大规模和提升利润 [7] - 利润掩盖模式投入精力宣扬企业社会责任 但内部无真正变革 看重对外释放责任信号而非行动 维持高碳排放生产线等实际运作 [8][9] - 使命转变模式希望转向社会使命导向 但因风险未直接宣传 管理层意识到市场机遇但融入核心战略困难 面临资源局限和潜在风险 [10] - 深度使命模式将利润与社会影响结合 企业存在理由为多方利益相关者创造长久价值 不牺牲道德或社会责任换利润 使命思维渗透各环节 [10] 深度使命模式案例与效益 - 户外品牌巴塔哥尼亚鼓励消费者只买必需品 修补或回收旧衣 并号召环保行动 使命思维深入企业文化血液 [11] - 深度使命型企业员工有更强使命感和工作满意度 顾客更信赖企业 解决社会问题也能带来新收益 如电动车成为行业增长引擎 [11] - 使命导向策略造就双赢局面 既调动社会热情 又能孵化更具生命力和盈利潜力的商业模式 [11] 使命导向实现路径 - 掉头路企业作出社会承诺后遭遇信任危机 因缺少内部资源协调导致言行不一 最终退回追逐利润老路 [14] - 坎坷之路企业渴望承担责任但面临文化冲突 投资者质疑和结构惯性障碍 部分企业停滞或退回传统模式 部分通过修正方法向深度使命迈进 [14] - 康庄大道企业使命感源自内部或愿景领导者 团结员工和合作伙伴 将社会环境因素纳入日常决策 表里如一执行力建立持久信任 [15] 使命导向转型关键因素 - 确立共同目标需企业自我审视和多边协作 员工 顾客 社区和供应商均应有发言权 确保目标真实性与公司能力匹配 [15] - 领导层真正支持至关重要 敢于公开表态并将使命与利润同等对待 能促成企业文化深度转变 如重塑产品线和供应链 [16] - 运营层面契合需将社会或环境考虑纳入日常流程 如衡量指标 对外合作和品牌宣传 并进行实际投资或建立跨部门合作 [16] - 持续迭代防止使命流于形式 将社会问题和消费者诉求变化视为审视核心使命的机会 不断调整交流方式或衡量手段 [16] 使命导向时代背景与影响 - 信息技术使利益相关者沟通更紧密 监督与舆论更透明 企业是否真正践行可持续目标一望便知 [17] - 企业思考"我们为什么存在"至关重要 领导者真诚阐述解决社会难题能建立公众信任 经济收益水到渠成 [17] - 利润与使命彼此促进的新叙事逐步成型 企业能在世界留下更具意义的印记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