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利率下资金再配置
icon
搜索文档
M1增速回升的意义
华泰证券· 2025-08-10 23: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轮M1增速回升与以往周期成因不同,存在基数因素,企业与居民部门均有贡献,核心是低利率下的再配置效应,对资本市场流动性的启示比经济活性更值得关注 [1] - 短期债市处于预期改善阶段,缺乏明确主线,十年期国债运行区间在1.6 - 1.8%之间,资金面宽松利好短端,长端和超长端受股市和内需政策扰动,长端利率以波段机会看待,建议把握普通信用债、二永债、存单票息机会,曲线小幅陡峭,波段 + 票息 > 杠杆 > 久期 > 信用下沉,权益从资产配置角度仍强于债,但短期波动增大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策略观点:M1增速回升的意义 - 上周资金面偏松,股市、商品表现偏强,收益率震荡,10年国债、国开债活跃券收益率较前一周基本持平,3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2BP,10 - 1年期限利差基本持平,信用利差小幅收窄 [9] - 本周金融数据将披露,上半年M1同比增速回升较快,新口径M1同比从去年12月的1.2%上升至4.6%,历史上M1回升通常是经济回暖前兆,但本轮有口径调整和基数效应影响 [10] 实体经济观察 - 展示高炉开工率、江浙织机开工率、30大中城商品房成交面积、百城土地成交面积、进出口运价指数、粗钢日均产量等数据图表 [42] 通胀 - 展示猪肉、蔬菜、原油、焦煤、动力煤、螺纹钢、阴极铜、水泥等价格及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数据图表 [51] 流动性跟踪 - 展示公开市场操作与到期、未到期资金期限结构、政策利率、质押式回购成交量、汇率与中美利差、外汇储备环比变动、货币基金与银行理财收益率、票据贴现利率、实体融资利率等数据图表 [67] 债券及衍生品 - 展示国债收益率走势、利率债双周涨跌、期限利差、国开债隐含税率、信用利差、中美利差、利率互换、国债期货等数据图表 [85] M1对宏观经济领先性的来源与演变 - 历史上M1对价格、名义增长和企业利润等经济变量有领先性,源于其变动主要受企业活期存款影响,能反映微观主体资金活化程度,过去十几年经济周期靠地产,M1领先性更显著 [2] - 近年来M1对经济领先性大幅弱化,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和数据本身波动降低有关,今年1月起央行启用新修订M1统计口径,增加居民活期存款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余额,新旧M1总趋势基本一致 [2] 本轮回升的主因:基数效应与低利率下再配置 - M0和备付金上半年变化不大,单位活期存款可很大程度解释M1增速上升,原因包括去年手工补息带来的基数效应、低利率下对公定期存款再配置、财政支出加速与化债改善企业现金流、中小企业账款周期缩短 [3] - 居民部门活期存款快速上升,对M1同比绝对贡献更高,原因是存款利率走低带来的再配置效应和政策带动居民消费增长,当前居民存款定期化程度仍较高,存款总量定期化有季节性特征,能解释6月M1回升幅度 [26] 本轮M1的拉动成因和特征迥异于前 - 过去几轮M1上行基本来自企业活期存款增长,背后是基建和地产周期,如2009年“四万亿”刺激、2015年棚改货币化、2020年疫情期间政策宽松 [28] - 本轮回升特征为大概率由居民和企业端共同带动,核心是低利率下的再配置效应;因去年基数低,M1同比高增趋势可能至少持续到10月,之后走势取决于经济内生动能;M1回升对资本市场流动性意义重于经济活性 [29] 对市场的启示 - M1回升引发经济活力讨论,但需更多证据,股市业绩底可期,但业绩驱动有难度 [5] - 股市流动性环境较好,热点和主题性机会较多 [5] - M1增速回升成因使低利率下再配置效应超基本面回升效应,对债市影响不大,若基数效应后超预期,可能是经济回升早期信号,引发债市调整 [5] 本周债市策略 - 经济基本面呈总量韧性 + 结构分化 + 波浪式运行特征,债市缺乏明确主线,处于上有顶、下有底震荡格局,十年期国债运行区间在1.6 - 1.8%之间 [39] - 资金面宽松利好短端,长端和超长端受股市和内需政策扰动,曲线阶段性小幅走陡,建议中短端挖掘息差杠杆机会,长端超长端逢调整增持 [39] - 增值税新规对新券影响可控,老券性价比更好,建议适度把握普通信用债、二永债、存单等机会,自营和资管产品账户根据新老券利差配置,国债期货交易构建跨期套利组合 [40] - 操作思路为波段 + 票息 > 杠杆 > 久期 > 信用下沉,权益从资产配置角度强于债,但权益波动短期增大,转债更多是β机会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