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创新机制

搜索文档
中小零部件企业困于“账期游戏” 万亿汽车产业链的生死博弈
经济观察报· 2025-05-10 13:00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 - 中国汽车产业连续14年蝉联全球产销第一,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领跑者 [2][3] - 2022年国内上市车企应付账款平均周转天数达156天,部分企业超过200天,而德、日车企普遍控制在60天以内 [12] 中小零部件企业困境 - 数以万计的中小零部件企业深陷"账期战",货款回收周期漫长,资金压力巨大 [2][3] - 李峰所在企业作为二级供应商,回款周期被拉长至8个月(比亚迪"60天账期+180天迪链"模式) [4] - 王海公司年销售额10亿元,应收款占比达三分之一(约3亿多元) [8] - 供应商从投入资金到回款周期最少需10个月,若月均供货1000万元,被占压资金达1亿元 [5] 主机厂账期模式 - 自主车企普遍采用复杂账期设计:奇瑞、长安、吉利等采用"90天或120天账期+180天银行承兑"组合 [4] - 合资车企账期相对较短(45-60天),但近年逐渐"中国化"(如通用推行承兑汇票,博世账期延长至120天) [6] - 新势力车企因采购需求小且不稳定,付款条件较严苛 [6] 寄售制与资金占用 - "寄售制"要求供应商在主机厂周边自建仓库,货物提上生产线才触发交易,导致库存积压和1-2个月垫付成本 [4] - 账期计算从"车企挂账日"开始,集中挂账规则使供应商被动让渡1个月资金使用权 [5] 外资企业对比 - 外资企业付款条件优越:预付款30%-60%,发货款20%-40%,尾款1-2个月结清 [11] - 出口市场结算确定性高,但订单规模远小于内资企业 [10] 政策与行业影响 - 国务院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要求大型企业60日内付款,2025年6月实施 [3] - 长账期导致中小企业利润被吞噬,技术投入不足,可能引发产业链外迁风险 [13] - 违法成本过低(法院执行率不足30%),需建立供应链金融创新机制(如新加坡"反向保理") [13] 企业应对策略 - 部分企业选择放弃高风险订单(如陈明拒绝比亚迪供应链合作) [12] - 通过代理商间接供货规避信誉差、账期长的客户风险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