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新模式
搜索文档
我国寿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丨银行与保险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1-10 18:06
行业转型背景与挑战 - 寿险业在经济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经历深刻转型变革 [2][4] - 行业面临传统代理人模式失效、预定利率下调导致产品吸引力下降、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的挑战 [2][4] - 行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引擎与价值定位,并以此构建全新的商业模式 [2][4] 寿险业“保险+”新模式 - 寿险业正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导向”,构建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以价值为导向、以生态为支撑的“保险+”新模式 [5] - “保险+”新模式中的“+”是面向企业(To B)、消费者(To C)、政府(To G)的媒介或链接,关键在于构建生态化布局 [5] - 新模式旨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价值回流,打造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协同演化的商业模式闭环 [5] 价值创造与价值捕获 - 价值创造注重满足个性化和多元化用户需求,通过提高保险的“可感可及”属性,将“虚拟”的保险产品具象化 [8] - 价值捕获注重供给端的交易价值,通过市场交易为企业带来货币化收益,加强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 [8] - “保险+”新模式解决了客户“医康养宁”需求与寿险企业供给脱钩的矛盾,构建了商业模式闭环 [8] 泰康“新寿险”模式案例 - 泰康保险集团打造了“支付+服务+投资”良性循环的“新寿险”模式,提供了一种商业模式闭环的构建路径 [11] - 该模式提升了寿险产品的三大优势:金融优势(支付和投资能力)、服务优势(供给能力和服务体验)、技术优势(“支付+服务”和“投资+服务”能力) [11] - 在该模式下,寿险产品成为通过支付能力对接服务生态提升消费者价值,并通过服务生态完成投资价值回流的商业模式闭环 [11] 商业模式闭环的构建机理 - “新寿险”模式作为“价值转换器”,将寿险需求编码并解码为服务供给,是构建“保险价值体系”的关键 [13] - “支付+服务+投资”越“闭环”,价值越“放大”,寿险企业需将“一次性交易”变成“终身陪伴”,将“买卖关系”重构为“共生关系” [13] - 以泰康“寿险支付+养老服务”的长寿闭环为例,支付端与投资端的结合构建了新资产负债框架,使负债端久期延长20-30年 [17] 投资端与服务端的协同效应 - 投资端和服务端结合具有基石和压舱石作用,保险资金的长期性与“医养康宁”实体投资的“重资产、长周期、慢回报”特性相匹配 [18] - 保险资金从投向不动产转向聚焦养老社区和医院等抗周期的优质不动产标的,成为利率下行趋势下获得长期稳定回报的压舱石 [18] - 寿险公司借此在“医养康宁”领域建立了与其他产业竞争的最大护城河,并找到了与其他金融业竞争的差异化优势路径 [18] 保险适应性与金融循环 - 保险业需聚焦“科技+金融(含保险)+产业”的良性循环来构建商业模式闭环,保险适应性是关键 [18][20] - 寿险公司在将家庭储蓄转化为长期性投资和生产性投资两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符合大力发展耐心资本的现状 [20] - 随着保险适应性的提升,寿险公司推动“科技—金融—产业”的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