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机构风险处置

搜索文档
四家险企 风险处置收官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42
瑞众人寿整体受让华夏人寿。2023年7月3日,瑞众人寿获得保险许可证的信息出现在金融监管总局 网站上。行政许可信息显示,瑞众人寿注册资本565亿元。从股权结构看,九州启航(北京)股权投资 基金(有限合伙)出资339亿元,持股60%,由多家险企和深圳市深基启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 组成。 8月1日,金融监管总局公示了对5家金融机构的行政处罚,其中一家为华夏人寿。因报送的报告中 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客户信息不真实、虚假列支费用等违法违规行为,金融监管总局吊销华夏人 寿业务许可证,并对23名责任人进行处罚。 对华夏人寿处罚的落地,意味着自2020年7月原银保监会启动对天安财险、华夏人寿、天安人寿、 易安财险四家"明天系"保险机构实施接管以来,完成了对四家问题保险公司的风险处置工作。 风险处置方案落地 2020年7月17日,因存在违反保险法规定的经营行为,触发了接管条件,原银保监会宣布对天安财 险、华夏人寿、天安人寿、易安财险四家"明天系"保险机构实施接管。接管原定期限一年,后延长至 2022年7月16日。 随后,四家保险机构的风险处置方案于2023年密集落地。 根据协议,瑞众人寿受让协议约定的华夏人寿截至2 ...
华夏人寿被吊销业务许可证,多人遭禁业
国际金融报· 2025-08-02 00:17
华夏人寿违法违规处罚 - 公司因报送虚假报告、客户信息不真实、产品宣传不合规、虚假列支费用、虚增偿付能力、违规运用资金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吊销业务许可证[1] - 金融监管总局对23名责任人警告并罚款共计232万元 对12名责任人撤销任职资格[1] - 多名高管被禁止进入保险业 禁入期限从1年至终身不等 其中李飞、彭晓东被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1] 公司历史与接管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 注册资本153亿元 是最早一批全国性股份制人寿保险公司[1] - 2020年7月被原银保监会接管 接管期延长至2022年7月 属于"明天系"4家被接管险企之一[1] - 在被接管险企中体量最大 2020年和2021年总保费分别为2565亿元和2549亿元 较2019年2679亿元高峰略有下降[2] 风险处置与业务承接 - 接管结束后由国寿系高管组成新管理层 赵立军任董事长 赵松来任总经理[2] - 2023年6月瑞众人寿获批开业 注册资本565亿元 由九州启航基金(60%)和保险保障基金(40%)控股[2] - 2023年11月瑞众人寿整体受让华夏人寿保险业务及资产负债 全面履行保险合同义务[2] 瑞众人寿业绩表现 - 2023年总保费2691亿元 2024年2368亿元 2025年上半年1576.65亿元 保持市场领先地位[2]
天安财险、天安人寿被吊销业务许可证,多名原高管终身禁业
第一财经· 2025-06-15 14:34
天安财险和天安人寿行政处罚 - 天安财险和天安人寿被吊销业务许可证,多名原高管被终身禁止进入保险业 [1] - 主要违法违规行为包括公司治理报告不真实、部分高管未经任职资格许可履职、违规向关联方输送利益 [1] - 天安财险额外涉及未按规定使用经批准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向监管部门提供虚假报告 [1] - 天安人寿存在董事尽职报告不实、薪酬管理报告不真实、违规将投资资产用于担保或提供贷款 [1] - 7名原高管被终身禁业,包括天安财险的郭予丰、高焕利、奚星华、王浩和天安人寿的王伟、吉喆、张璐 [1] 高管处罚及关联公司影响 - 郭予丰曾任天安财险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高焕利曾任总裁,奚星华曾任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2] - 王伟曾任天安人寿董事会秘书,吉喆曾任董事 [2] - 郭予丰和高焕利曾在2024年8月被内蒙古证监局警告并罚款,当时被采取5年市场禁入措施 [2] - 其他多名人员被处以3年~10年禁业、撤销任职资格、警告并罚款 [2] - 华夏人寿和易安财险同期受罚,易安财险13名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171万元,曹海菁被禁业5年 [2] - 华夏久盈25名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266万元,其中5人被终身禁业 [2] 风险处置方案 - 中汇人寿接管天安人寿的保单负债、有效资产及全部机构网点 [3] - 申能财险受让天安财险的保险业务 [3] - 瑞众人寿承接华夏人寿资产负债,并于2024年4月获批受让华夏久盈99%股权 [3] - 易安财险进入破产重整程序,2023年被比亚迪收购并更名为比亚迪财险 [3] - 所有承接机构将继续履行原保险公司保单持有人的保险合同权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