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做自己
icon
搜索文档
活人感,开始健身后的最大变化
36氪· 2025-06-26 08:14
健身行业趋势 - 健身人群从追求精致感转向追求"活人感",表现为精力充沛、真实不伪装的运动状态[1] - 户外运动如徒步、骑行、攀岩等小众项目从2023年开始爆火,社交媒体上出现"被徒步治愈"的热潮[6] - 健身成为年轻人对抗"微死感"的方式,通过运动获得生理性快乐和心理底气[3] 用户行为特征 - 健身人群典型行为包括下班冲向健身房、周末出没运动场所或近郊山区,形成"一天活出48小时"的高精力状态[8] - 用户通过力量训练突破极限(如硬拉超体重杠铃)获得自我能力确认,表现为肌肉充血泛红的生理反应[4] - 户外运动用户追求"没有天花板"的体验,将晒痕、汗水和尘土视为生活勋章[6] 产品价值主张 - 健身提供确定感,通过完成设定目标(如特定重量/次数)获得可预测的身体回报[12] - 运动形成心理反馈循环:突破极限促使内啡肽释放,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12] - 团体类运动(飞盘/橄榄球)和对抗性运动(拳击/柔术)能唤醒攻击性和好胜心[10] 用户心理需求 - 健身帮助用户从"被动消耗"转为"主动补充",重建工作生活的生理底气[13] - 运动提供存在确认感,通过力竭、坚持等具体体验获得"我在活着"的掌控感[15] - 用户在高强度训练中体验疼痛/喘息,确认"有生命的个体"的自我认知[13] 社群效应 - 运动打破地域限制形成新社群(如北京西二旗与丰台用户同课训练)[15] - 运动场景促使用户卸下社会面具,展现真实情绪并建立深度连接[15] - 全女性团队参加斯巴达比赛时,通过突破身体极限实现从"好看"到"好用"的认知转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