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储能出海标准制定
icon
搜索文档
储能出海下半场:中企抢夺标准制定“话事人”
犀牛财经· 2025-07-14 15:57
全球储能市场发展现状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订单达125GWh,同比增长150%,宁德时代、比亚迪、阳光电源在智利、英国等地斩获GWh级大单 [2] - 特斯拉在澳大利亚获得800MWh储能订单,并签约中国大陆首个吉瓦时级电网侧储能项目,标志着行业竞争进入战略布局阶段 [2] - 储能出海进入"下半场",竞争焦点从技术成本转向标准制定权,掌握话语权者将成为市场主导者 [2] 海外市场挑战与机遇 - 欧美市场稳健增长,中东、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全球赛道拥挤度陡增 [3] - 各国安全规范、并网要求割裂,导致中国企业面临"单设备多市场重复认证"困境,耗费大量资源 [3] - 长时储能、液冷安全等关键技术领域缺乏全球统一标准,为技术壁垒创造空间 [3] - 发展中国家监管乏力与发达国家监管滞后共同构成复杂环境,单纯性价比模式难以为继 [3] 政策壁垒与贸易风险 - 美国《大而美法案》FEOC条款要求剔除中国供应链,提供30%税收抵免,中国储能电池在美国市场依赖度达50% [4] - 中国企业面临"出让控股权"或"放弃税收"的二选一困境,欧盟《净零工业法案》及日韩政策显示保护主义蔓延趋势 [4] - 政策收紧使中国企业仅有2-3年窗口期争夺标准制定权以开辟生存空间 [4] 中国企业标准制定突破 - 宁德时代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合作,在40余国开展标准研究、零碳认证,构建"认证核盾" [6] - 海辰储能获IEC62443-4-1认证,BMS系统获得欧洲市场准入,抢占安全标准定义权 [6] - 亿纬锂能在马来西亚设立创新检测中心,主导《东盟储能安全白皮书》制定,提升区域话语权 [7] - 中国企业参与制定《电力储能系统运行性能测试》等多项国际标准,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 [7] 行业战略转型方向 - 单纯产品输出模式在政策壁垒下失效,需转向技术标准主导权争夺 [5] - 通过印尼卡拉旺基地、马来检测中心等海外布局,中国企业正以点状突破穿透规则铁幕 [6][7] - 行业未来竞争核心在于规则话语权而非订单规模,需持续参与全球标准制定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