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艺术普及
搜索文档
【铜川】文化润民 让幸福可感可及
陕西日报· 2025-11-05 08:09
铜川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铜川市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水平,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满足群众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 [1] - 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持续推进,群众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1] - 文化活动开展遵循“群众在哪里,文化就要送到哪里”的原则 [1] 老年大学运营模式与成效 - 铜川市老年大学推出“基础—研习—团队”培育模式,学员可根据自身水平选择各阶段兴趣班 [2] - 该模式为学员建立完整培训模式,并使艺术活动成为老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 技艺成熟的学员被吸纳进各类团队,在社区文艺活动中表演节目,加深成员间友谊 [2] - 今年以来共开设91个兴趣班,涵盖剪纸、书法、朗诵、葫芦丝等32个专业 [2] - 报名学员达1700余人次,以大学为平台组成的文艺团体多次在市区县文艺活动中亮相 [2] - 未来计划继续开设更多特色课程,引进师资力量,提升老年群体文化体验 [2] 校园兴趣班发展状况 - 铜川阳光中学社团活动多样,包括围棋、国画、书法等老牌兴趣班以及纸浆画等新创兴趣班 [3] - 学校聘请社会专业人士担任指导老师,由学校出资提供社团活动经费 [3] - 目前学校三分之一的学生都参加了社团活动 [3] - 学校已开展多场传统节日校园社团活动,并组织学生前往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文艺演出 [3] “全民美育课堂”品牌活动 - 铜川市群众艺术馆推出“全民美育课堂”品牌活动,推动全民艺术普及 [4] - 活动以馆内师资为基础,遴选社会各界优秀文化志愿者作为美育导师 [4] - 根据群众需求开展“点单式”免费艺术培训,满足开班标准即配备专业指导老师 [4] - 目前铜川市已成立10余个“全民美育课堂”,涵盖戏曲、舞蹈、泥塑、书法等门类 [4] - 课堂大多设在小区附近,方便群众就近参与 [4] - 未来计划持续发挥馆内人员及志愿者作用,与社会艺术培训机构合作,充实师资队伍,建设更多课堂 [5]
从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变化看行业风向标 艺术的盛会 与人民共享
四川日报· 2025-10-17 10:50
活动概况与核心目标 -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致力于打造"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目标为"观百部大戏、赏千件展品、汇万众活力" [1] - 活动推出一批把握时代脉搏的精品力作,通过一系列惠民活动共享艺术成果,为行业发展树立风向标 [1] - 活动亮点包括打造"没有围墙的剧场和展馆",将文艺成果拓展边界、服务社会 [5] 文华奖评比变化 - 文华奖是我国专业舞台艺术领域政府最高奖,本届评比将参评剧目首演时间范围从近5年拓展至近10年,提倡"十年磨一戏"的精品意识 [2] - 本届文华奖同步提高了演出场次要求,鼓励作品开展常态化演出 [2] - 奖项设置首次增设文华评论奖,并针对小戏小品和歌曲舞蹈等节目首次增设15个文华节目奖,引导不同类型艺术作品协调发展 [2] 群星奖规模与参与度 - 群星奖是面向群众文艺爱好者和文化工作者的国家文化艺术政府奖,评奖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群众合唱、广场舞六大门类 [3] - 本届群星奖参与规模为历届最大,共有来自1996个演出单位的5039个作品(团队)参加初选,参与创作、演出及辅导人员共约29.5万人 [3] - 初选阶段各报送单位共举办基层惠民演出约2.3万场,演出场次为历届最高 [3] 基层惠民与资源下沉 - 艺术节开幕前已开展一系列配套联动活动,如川渝非遗曲艺展演、青年艺术周等,将文艺惠民成果延伸到更广领域 [5] - 在四川,文华奖、群星奖参评作品的惠民舞台从剧场搬到社区,并持续举办"乡村艺术节""天府百姓大舞台"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 [5] - 重庆作为承办地之一,免费发放群星奖颁奖晚会观演票,叠加本地文旅惠民政策,开展惠民巡演、艺术普及展览等活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5] 线上传播与渠道拓展 - 群星奖持续拓宽线上传播渠道,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开设云端专题,直播群星奖终评演出、颁奖晚会等 [5]
艺术晚课堂,开到心坎上
人民日报· 2025-08-06 06:21
艺术晚课堂项目概况 -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整合全省公共文化场馆夜间培训资源推出艺术晚课堂惠民项目旨在构建全民艺术普及体系满足群众多元化文化艺术需求 [1] - 项目以省、市、县三级文化馆为主阵地利用教室、剧场、展览空间等设施在夜间黄金时段输送优质文化资源至基层 [1] - 首批夏季班联动60多个文化场馆设置201门精品课程通过"文化广东"APP/小程序实现智能检索、预约抢课等线上服务 [1][2] 课程设置与用户吸引力 - 课程覆盖油画、书法、中国舞、声乐、钢琴等传统艺术及瑜伽等现代健身内容分层定制亲子家庭、上班族、文艺爱好者等不同群体需求 [2] - 特色课程地域化明显:深圳开设电吉他弹奏、数码绘画潮州推出潮乐弦诗、单丛茶品鉴揭阳教授龙狮套路、南枝拳实战等非遗项目 [2] - 师资团队包括专业院团艺术家、高校教师、非遗传承人及社会艺术机构骨干教师保障教学专业性 [2] 运营模式与社会效益 - 采用错峰共享机制盘活公共文化场馆闲置资源提升设施利用率同时便利居民就近参与(如广州市黄埔区创意大厦员工步行几分钟即可上课) [2] - 通过"文化广东"平台集中展示全省课程实现线上线下资源整合用户反馈正面(如郑女士评价"老师水平高、收获大") [1][2]
广东“艺术晚课堂”全面启动 解锁夏日文艺夜生活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26 16:02
项目概况 - 广东省推出"艺术晚课堂"惠民项目,旨在构建"全龄、全时、全域"全民艺术普及体系,满足多元化文化艺术教育需求 [1] - 首批课程以夏季班为起点,联动全省60多个文化场馆,设置201门精品课程,提供超1660课次、6000个学位 [1] - 项目精准锁定晚间黄金时段,覆盖省、市、县(区)三级文化馆及社区、企业、城市广场等场所 [1] 课程设置 - 课程类型丰富,包括油画、书法、中国舞、声乐、钢琴等传统艺术课程 [1] - 针对不同群体需求设计课程:都市青年可选择"暴汗瑜伽""剧本围读",亲子家庭有"点心烘焙""亲子绘本共读",银发群体可参与"太极拳""八段锦" [2] - 文艺爱好者可体验"玉雕线描""木版年画""非遗汉服缝制"等岭南传统文化课程 [2] 地域特色 - 深圳市推出电吉他流行曲弹奏、数码绘画生成等现代艺术课程 [2] - 潮州市开展潮乐弦诗、单丛茶品鉴、大锣鼓技法等地方特色课程 [2] - 揭阳市设置龙狮套路、快板英歌、南枝拳实战等传统武术课程 [2] 师资力量 - 由专业院团艺术家、高校老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领衔授课 [2] - 严格遴选优秀社会艺术机构骨干教师参与教学 [2] - 吸纳有特长的文化志愿者辅助教学 [2] 实施进度 - 6月25日"文化广东"平台"艺术晚课堂"专区正式上线 [1] - 6月27日起线下课程报名陆续开放 [1] - 7月21日起线上课程报名通道陆续开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