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船电气化
搜索文档
海运脱碳:星辰大海,惊涛骇浪
36氪· 2025-09-29 12:28
文章核心观点 - 海运业正经历以电气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深刻转型,旨在实现脱碳目标,此过程涉及技术路线、运营模式和商业逻辑的全面变革 [1] - 转型面临高昂成本、绿色燃料选择、全球基础设施协同以及法规标准等多重挑战,成功取决于全球生态系统的协同进化而非单一技术突破 [4][8][9] 系统重构:船舶电气化 - 船舶电气化是从机械驱动向电力驱动的范式转移,是对船舶能源分配与推进系统的彻底重构,而非简单的动力替换 [2] - ABB的车载直流电网概念能减少高达10-20%的能源转换损耗,并节省设备空间与重量,其开放架构可灵活兼容锂离子电池、甲醇/氨燃料电池等未来技术 [2] - 混合动力方案在新造船与改装船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过渡技术,允许船舶在排放控制区和港口内实现零排放航行,中远海运集团在大型集装箱船上实施了此类改造 [3] - 采用先进直流电网和电池系统的新造船建造成本可能比传统船舶高出20%-40%,催生了包含绿色溢价的长期运输合同和绿色金融等新商业合作模式 [4] - 中国船舶集团在高端邮轮和LNG船领域展现系统集成能力,宁德时代的船舶动力电池系统已应用于长江流域的多艘电动船舶 [3] 从自动化到自主化:运营智能化 - 智能化趋势正从单船自动化迈向船岸一体化智能运营,旨在通过数据驱动实现全局能效最优和运营模式重塑 [5] - ABB Ability™、瓦锡兰的船舶效能管理系统等能优化航速航线,据估计可带来5-10%的能效提升,并能实现预测性维护 [5][6] - 华为的5G技术、船载通信模块和云服务为智能航运提供数字基础设施,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的智慧港口系统通过优化港口作业效率间接减少船舶排放 [6] - 在自主航行领域,西方有康士伯的"Yara Birkeland"项目,中国有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牵头的技术标准制定和青岛无人船基地的测试平台 [6] - 智能化面临法规责任空白、网络安全威胁以及船员角色向系统管理者转型的挑战 [7] 脱碳的终极挑战:绿色燃料与基础设施 - 脱碳的根本挑战在于绿色能源的来源,液化天然气、甲醇、氨、氢等选项面临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严格审视 [8] - 马士基巨资投入绿色甲醇船舶,中远海运集团探索氨燃料动力技术,欧洲船东看好LNG的过渡作用 [8] - 存在全球基础设施困局,船东不愿投资绿色燃料动力船因加注网络空白,能源公司不愿投资因对应船舶数量不足 [8] - 中国在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等内河航道加快建设船舶充电、加注设施,采取先内河、后沿海、再远洋的渐进式布局策略 [9] - 破解全球困局需国际政策协调、巨额基础设施投资和行业共识标准,这已超越技术范畴,成为对全球治理智慧的考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