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龄友好

搜索文档
北京全市234座桥系完成环境整治,14座重点桥系完成提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4 19:17
北京市桥下空间整治提升工作 - 石景山区已完成全区4处桥下空间整治提升工作,实现全年任务半年完成,新增社会停车场17处、车位约750个,实施交通疏堵2处,增设绿化景观4处 [1] - 莲芳桥通过"改""挖""绘"三大组合拳推进改造,新增4处社会停车场提供110余个停车位,铺设草坪150平方米,砌筑花池260米 [2][5][7] - 新首钢大桥桥下东部空间2.3万平方米改造完成,从"灰色空间"变身为集运动、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活力港湾" [7][9][11] 交通优化措施 - 莲芳桥西进口高峰小时流量达816辆,掉头车辆312辆,改造后开辟限高3米的新掉头通道,将三车道拓展为四车道 [4] - 全市针对交通流量大的桥区利用桥下空间增设掉头、左转车道,科学调整交通组织后桥区交通联通性显著增强 [13][14] 功能提升与生态美化 - 莲芳桥增设智慧停车设施,完善照明、监控及无障碍设施,实施人行步道砖铺、电力通信管道等工程 [5] - 全市中心城及重点桥系拆除管理用房及护栏,以花池、花箱实现通透美观,对闲置空间实施见缝插绿、立体绿化 [14] - 新首钢大桥桥下空间改造引入健身设施,打造"城市会客厅",规划全龄友好活动区域 [9] 全市整治工作进展 - 北京市启动桥下空间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印发《北京市桥下空间建设和使用技术导则》 [13] - 已完成234座桥系环境整治,榴乡桥、通惠河匝道桥等14座重点桥系完成提升,燕莎桥、黄康桥、北苑桥等工程正在推进 [14]
聚焦“一老一小”服务需求,构建全龄友好服务体系 内江编织朝夕幸福网
四川日报· 2025-07-01 11:27
社区全龄友好服务体系建设 - 内江市通过盘活空间资源、优化服务供给、强化政策保障,构建覆盖城乡的全龄友好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儿童友好空间 [1] - 市中区城西街道桂湖街社区"甜城宝贝屋"提供暑期趣味课堂和老人活动区,实现功能分区清晰的服务模式 [1] - 隆昌市龙市镇中心敬老院开展多样化老年活动,内江已建成27个片区镇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和5个县级失能照护中心 [3] 服务设施网络布局 - 内江形成多层次服务网络,包括社区级"甜城悦读"书吧、养老服务驿站,街道级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以及现代化老年养护中心 [2] - 市民政局通过资源整合加速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市卫生健康委推进普惠托育服务改建 [2] - 市中区牌楼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提供助餐服务,城郊乐贤大道东侧的老年养护中心即将投入运营 [2] 多元化支持服务机制 - 市中区玉溪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示范站开展法律知识互动活动,工会系统推出"把爱带回家",共青团组织"爱心蜀托"假期托管班 [4] - 桂湖街社区老年食堂采用智能助餐系统,特殊困难老人可通过"刷脸"享用政府补贴午餐 [4] - 内江市出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提出普惠性养老服务广覆盖和多元化托育服务体系目标 [4] 政策实施与资源联动 - 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机制,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农村公办机构能力提升 [5] - 为重点群体提供适老化改造、智能烟感报警器安装、上门照护等服务 [5] - 团市委联动高校企业开展服务活动,灵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非遗体验活动 [5]
从“空间改造”到“幸福再造”,武汉着力破解“一老一小”难题
长江日报· 2025-06-12 08:36
全龄友好城市建设 - 武汉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建设全龄友好城市,通过"适老化"与"儿童友好"双轨并行的创新路径改善民生 [2] - 城市微空间改造成为破解"一老一小"难题的实践,如武汉经开区湘口街道的"湘口之心"游园爱心步道和武昌区中建院小区的儿童乐园与老人休憩区 [3][5] - 武汉市远洋鲸奇儿童友好口袋公园入选《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二批)》,配备儿童运动区和老人健身设备 [5] 社区设施改造 - 武汉联投置业在青山区绿景苑社区改造建成5层楼的柠月乐龄中心,提供医康养托服务,满足5868名居民中40%老年人的需求 [11][12] - 硚口区丰竹园小区改造架空层为"四点半学校",配备黑板、健身器材和休闲长廊,解决儿童放学后活动和老人歇脚问题 [14] - 汉阳区墨水湖公园旁改造"遗忘角落"为"活力纽带",设置儿童沙坑、攀岩墙和适老健身区,促进代际互动 [16] 交通与居家适老化 - 武汉公交系统配备无障碍翻板,地铁设置无障碍通道和电梯,方便老年人出行 [8] - 2023年12月启动居家适老化改造试点以来,全市已有9000多户家庭签约改造,新增防滑垫、扶手和淋浴凳等设施 [10] 政策与规划 - 《武汉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优先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和婴幼儿照护服务 [17] - 新建道路、公园等公共场所需符合无障碍设计标准,社区需规划儿童活动场地和"口袋公园" [17]
2025深蓝智库 | 购房者心中的好房子:有阳台比大客厅更重要,无障碍与智能化遭遇二选一
北京商报· 2025-06-09 12:10
购房者偏好分析 - 66%受访者将阳台列为关键购房指标,超越大客厅的54%,显示居住需求从空间尺度向功能复合转变 [3] - "75后"群体对阳台偏好度达84.62%,"90后"和52岁及以上占比分别为70%和68.75%,而"00后"需求度仅为60% [3][4] - "90后"和"85后"对大客厅需求分别为70%及64.28%,52岁及以上购房者占比为0% [4] 代际需求差异 - "00后"对全屋智能关注度达100%,但对无障碍设施需求为0%;52岁及以上群体87.5%关注无障碍设施,仅12.5%关注全屋智能 [6] - "00后"与52岁及以上群体对儿童娱乐设施及小区绿化关注度均位列全年龄段末位,分别为60%和43.75% [6][7] - "90后"群体90%关注小区绿化,60%关注儿童娱乐设施,呈现"承上启下"特征 [7] 户型选择趋势 - 120-150平方米户型以51%占比成为购房者首选,三居室以65%占比占据绝对优势 [11][12] - "00后"中60%倾向120平方米以下户型,52岁及以上人群中62.5%选择同面积段 [11] - "90后"群体70%将三居室视为刚需配置,"85后"中85.71%认为三居室是生活品质基准线 [12] 产品设计创新 - 房企推出"可变阳台"系统,通过电动窗实现封闭与开放模式切换,解决北方气候防护与场景需求矛盾 [4] - 适老化设施设计需融入智能监测、远程交互等科技元素,构建"传统关怀+现代科技"双轨并行生态 [8] - 全屋智能系统与无障碍设施实际关注度仅42%和37%,显示高成本增项与市场需求存在错配 [6][9] 行业发展趋势 - 购房决策呈现从"生存型"向"生活型"转变,120-150平方米三居室成为市场主流选择 [11][12] - 代际差异要求开发商精准匹配需求,如"90后"对社区绿化与亲子配套的强诉求 [7][12] - 适老化与儿童友好型设施建设成为必然趋势,需平衡成本投入与功能实用性 [8][9]
中建壹品元启完成六大迭新全维升级
北京商报· 2025-05-01 19:46
品牌发布会核心内容 - 发布会以"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为内核,聚焦城市理想栖居,通过品牌理念诠释、产品力解读及未来趋势对话,提出"科技赋能生活、品质重构价值"的人居蓝图 [1] 元启项目定位与升级 - 项目由中建壹品与兴创投资联合打造,定位为北京南四环标杆之作,从空间设计、建筑工艺到智慧服务全面升级,响应北京市"好房子"政策 [1] - 项目以"科技住宅、绿色社区、全龄友好"为革新方向,重新定义城市理想栖居标准 [1] - 完成从传统住宅到"四代宅"标杆的跨越式进化,涵盖建筑立面、空间品质、艺术园林、智能化及美学精装等全面升级 [1] 产品设计亮点 - 门庭设计采用37米宽的现代东方风格主入口,融合奢石与金属格栅,搭配三重檐屋顶,强化归家仪式感 [1] - 复合型社区会所整合地上24小时便利商业与地下活力会所,增设泳池,融合邻里社交、亲子互动、健身休闲功能 [1] - 艺术化景观以吴冠中画作为灵感,"归心六境"主题景观融入临瀑观山、溪上春樱等自然元素 [1] - 户型设计88-168㎡全系采用奇偶阳台全赠送设计,大幅提升实际使用面积,平衡实用性与观景需求 [2] 科技与环保创新 - 构建全屋智能生态系统,实现智慧生活升级 [2] - 精选绿色建材,同步提升人居品质与环保目标 [2]
多城推进城市更新 打造全龄友好型运动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4-27 08:05
近年来,一些城市在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将部分区块改造为集运动、休闲、生态于一体的全龄友好型运 动空间,受到市民广泛好评。这种做法虽然放弃了城市的部分土地出让收益,但获得多方面的综合效 益,值得借鉴。 一是建设与管护资金的筹措问题。休闲体育类公园方面的支出具有较强的公益属性,一些地方要顺利推 进这一民生工程,不妨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以降低财政资金投入压力,并通过适 当的市场化运营回报社会资本。 二是把准这一空间的特色定位。集运动、休闲、生态于一体的全龄友好型运动空间,显然不同于传统的 散步赏景类公园,也不同于常见的体育健身场馆,需要将体育空间和景观空间有机融合,并注入人文气 息,突出趣味性、吸引力、放松感,进而形成沉浸式的运动休闲体验。 三是充分考虑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需求。一方面,在这一空间内要兼顾不同年龄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 规划儿童趣味运动区、青少年体能训练区、中青年组团竞技区、老年康体养生区等区域,设置不同类型 的运动场和设施区,并引导人们有序排队使用;另一方面,必须顾及周边居民或商务楼宇的感受,科学 设置场地开放时间和照明时间,特别是要将噪声影响降至最低,实现与周边各方和谐相处。 (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