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龄友好
搜索文档
三地承办、全民共享、文化融合 十五运成为湾区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央视网· 2025-11-10 11:09
办赛模式创新 - 首次由广东 香港 澳门三地联合承办 是全运会办赛史上的创新实践 [1][3] - 三地通过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确保办赛更加畅顺高效 [3] 跨境赛事创新 - 首次设置跨境赛事项目 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运动员通过技术手段在230公里赛道上可6次无间断通过港珠澳大桥三地口岸享受无感通关体验 [4][7] - 深港马拉松赛也实现了运动员在深圳湾大桥上顺畅通关 [7] 群众参与创新 - 不公布各代表团金牌 奖牌和总分排名以弱化唯金牌论 [11] - 群众赛事扩容至23个大项166个小项比往届大幅增加 [11] - 按照全龄友好 全力保障和全民共享的三全理论确保全年龄段人群都有机会参与 [11] 绿色办赛创新 - 首次实现不新建大型场馆 90%以上竞赛场馆利用现有场馆改造升级有效降低办赛成本 [13] - 全运会赛事绿电使用量将超过1.8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16万吨 种植约888万棵树 [13] 文化融合创新 - 火炬传递在广州 深圳 香港 澳门的地标间跃动 [16] - 奖牌以木棉 紫荆 莲花象征三地共生 港珠澳大桥造型挂环体现地理联结 [16] - 群众比赛引入舞龙 舞狮等岭南特色项目 同时将醒狮 龙舟纳入竞赛项目 [16]
视频丨三地联办五项创新!本届全运会新意十足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10 07:49
办赛模式创新 - 首次由广东、香港、澳门三地联合承办,是全运会办赛史上的创新实践和"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生动实践 [3] - 三地通过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确保办赛更加畅顺高效 [3] 跨境赛事创新 - 首次设置跨境赛事项目,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运动员在约230公里赛道上可6次无间断通过港珠澳大桥三地口岸,享受无感通关体验 [6] - 深港马拉松赛也实现了运动员在深圳湾大桥上顺畅通关 [6] 群众参与创新 - 不公布各代表团金牌、奖牌和总分排名,弱化"唯金牌论" [7] - 群众赛事扩容至23个大项166个小项,比往届大幅增加 [7] - 从青少年到老年人全年龄段覆盖,按照全龄友好、全力保障、全民共享的"三全"理论确保各年龄段人群参与 [9] 绿色办赛创新 - 全运会史上首次实现不新建大型场馆,90%以上竞赛场馆利用现有场馆改造升级,有效降低办赛成本 [12] - 根据广东电网测算,赛事绿电使用量将超过1.8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16万吨、种植约888万棵树木 [12] 文化融合创新 - 火炬传递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的地标间跃动,奖牌"同心跃"以木棉、紫荆、莲花象征三地共生,港珠澳大桥造型挂环体现地理联结 [13] - 群众比赛引入舞龙、舞狮等岭南特色项目,同时将醒狮、龙舟纳入竞赛项目 [13] - 改革创新举措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携手向世界讲好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15]
广东多城好房子新标准落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8 21:14
文章核心观点 - “好房子”成为全国及广东省房地产行业政策与发展的核心关键词,其定义动态演进,核心是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满足居民对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及个性化居住体验的需求 [1][6][8][9] - 广东省内多个城市已发布具体的“好房子”建设指引,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尤其是“一老一小”服务优化和智慧社区建设,成为共性方向 [1][7][8] - 行业实践显示,城市更新和安置房项目已开始引入“好房子”标准,通过精准把握不同人群需求来优化设计,推动住房品质提升和行业转型 [2][11][12][13] 政策指引与标准 - 国家层面: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好房子”建设,10月末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1] - 中山市:7月试行指引将物业管理、无障碍及适老化设计、全龄友好活动空间纳入标准 [7] - 广州市:10月27日试行指引提出打造全龄友好适变空间,要求户内预留适老化改造条件,住区设置老人和儿童活动空间 [8] - 惠州市:10月30日征求意见稿明确小区配套设施应关注“一老一小”群体需求,设置养老托育场所 [8] 行业实践与项目案例 - 广州番禺仁悦花园:作为里仁洞村更新项目首批复建房,10月底交付1688套回迁房,提供75至180平方米多种户型,绿化率约40%,小区内规划老人儿童活动空间,实现人车分流,并复建4座宗祠保留文化传承 [2][12] - 配套落地:仁悦花园社区周边配建18班幼儿园、36班九年一贯制学校、敬老院及肉菜市场,预计2025年底前新增8万平方米安置房动工,2027年交付60万平方米安置房 [12] - 广州白云机场三期安置区:10月底集中交付2.7万套安置房,按“好房子”标准配建15分钟教育圈,规划建设学校42所提供学位超48000个,建设养老设施7处提供床位超600个 [13] 居民需求与行业转向 - 居民调研:覆盖近3万样本的调研显示,30至50岁群体对物业提供儿童托管服务诉求高,50岁以上群体对家政及养老服务诉求高 [6] - 需求差异:不同住户对“好房子”标准侧重不同,如通勤依赖者重地理位置,城市居民重周边配套与物业服务,但提升以物业服务为载体的公共服务质量是共性需求 [1][6] - 行业竞争重点:从过去堆技术、堆材料转向下一阶段对业主(男主人、女主人、老人、小孩)不同需求的精准把握,并转化为设计优化 [11][13]
桨板亚洲杯马拉松赛中国选手包揽男女公开组冠军
新华社· 2025-09-21 09:15
赛事概况 - 2025年桨板亚洲杯马拉松赛暨国际桨板公开赛暨全国桨板U系列赛(苏州站)于20日在苏州市环古城河水域开赛 为期三天 [1] - 赛事设置三大板块包括16公里环古城马拉松赛和8000米 3000米 2000米耐力赛及200米冲刺赛等项目 [1] - 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运动员参赛 [1] 比赛结果 - 亚洲杯马拉松赛男女公开组冠军均被中国选手摘得 叶贵桐以1小时31分06秒成绩夺得男子公开组冠军 [1] - 徐浩婷以1小时41分04秒成绩获得女子公开组金牌 [1] 赛制创新 - 赛事创新增设男女混合组和家庭组 体现全龄友好全民健身办赛理念 [1] - 丰富多元的赛制设置彰显专业竞技性同时突出全民参与特色 [1] 配套活动 - 赛事组委会为选手准备专属权益包 涵盖餐饮住宿与本地游览等多重服务 [1] - 同期举办桨板嘉年华活动 [1] 主办信息 - 赛事由亚洲皮划艇联合会主办 [1] - 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 江苏省体育局 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 [1]
建筑行业共议“好房子”全龄友好新范式
北京商报· 2025-09-12 00:32
论坛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论坛在北京举行 聚焦绿色智建赋能好房子高品质发展 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核心探讨建筑行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路径[1] - 多位专家强调未来建筑设计须从追求宏大叙事转向以人为本 注重全龄友好、情感联结与生活场景营造 以精细化设计回应不同人群真实需求 推动建筑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1] 设计理念转型 - 建筑设计模式从环境—装备二元论转变为人—环境—装备三元论 通过全龄友好人因工程学解决环境品质与美好生活需要之间变量匹配的设计科学难题[3] - 隆福寺商业街更新案例注重恢复区域文化记忆 重现清代庙会烟火气 为居民打造有情感共鸣的生活场景 在景观营造上突破传统植树模式 在树木周边规划休憩空间满足家长看护、老人带娃、家庭团聚等需求[3] - 项目将原政府机关高大围墙改造为通透式设计 增强区域空间开放性与互动性 将原高层建筑周边区域改造为年轻人休闲社交场所 原有台阶设计为家长带娃互动空间 通过细微改造与艺术化处理实现处处有设计、处处能停留[4] - 更新过程严格保留北京胡同风貌 确保白塔、图书馆、西山景观等区域特色元素可见可感 通过空间设计吸引年轻人打卡停留 让儿童安全奔跑嬉戏 兼顾全龄段需求与历史风貌保护[5] - 设计师应由传统空间塑造者转变为营造美好生活场景的总导演 诊疗城市与建筑生命体的大医生 不再追求设计作品宏大场面 而是为每一个需要的人做设计[5] 建造技术升级 - 以人为本是建造好房子的前提 建造技术升级为好房子提供关键支撑 建设好房子是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关键 更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市场抓手[6] - 好房子建设能为建筑业高质量转型提供支撑 推动行业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创造 积累系统性发展经验 市场对高品质住房需求将倒逼建筑业开展全方位改革创新[6] - 打造新时代好房子需以中国建造升级为核心 协同绿色建造、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造为基本路径的模式 构建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全链条建造体系 依托绿色制造推动标准升级[6] - 好材料是建设好房子重要基础 通过实用、经济、美观、绿色的建材综合应用根治住房常见问题 支撑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高品质住宅建设 提升好房子品质[6] - 加快建造革新是建筑业生产方式变革核心动力 需推动现代工业信息体系与传统建筑业融合创新 探索建筑艺术与建造技术契合点 研发全球领先智能化、高度集成化生产方式[7] - 智能化、高度集成化生产方式能适配多样化建设服务需求 拓展新技术应用场景 促进建筑业与相关行业融合 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改善[7]
聚焦“以人为本”设计转型,业界共议“好房子”全龄友好新范式
北京商报· 2025-09-11 22:37
行业转型方向 - 建筑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 聚焦绿色化与智能化发展路径 [1] - 未来建筑设计须转向以人为本理念 注重全龄友好 情感联结与生活场景营造 [1] - 建筑业需通过精细化设计回应不同人群真实需求 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1] 设计理念变革 - 设计模式从环境-装备二元论转变为人-环境-装备三元论 强调人因行为空间需求 [2] - 通过全龄友好人因工程学解决环境品质与美好生活需要的变量匹配难题 [2] - 设计师角色从空间塑造者转变为生活场景总导演 为需要的人做设计 [3] 城市更新实践 - 隆福寺商业街更新注重恢复区域文化记忆 重现清代庙会烟火气打造情感共鸣场景 [2] - 项目将政府机关高大围墙改造为通透式设计 增强空间开放性与互动性 [3] - 通过细微改造与艺术化处理实现处处有设计处处能停留 激活多元功能 [3] 技术升级路径 - 好房子建设需以中国建造升级为核心 协同绿色建造 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造模式 [4] - 构建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全链条建造体系 依托绿色制造推动标准升级 [4] - 加快建造革新需推动现代工业信息体系与传统建筑业融合创新 [5] 材料基础支撑 - 好材料是建设好房子重要基础 通过实用经济美观绿色建材综合应用根治住房常见问题 [4] - 建材应用支撑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高品质住宅建设 提升好房子品质 [4] 市场驱动因素 - 好房子建设是建筑业转型升级核心市场抓手 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求 [4] - 市场需求倒逼建筑业开展全方位改革创新 推动行业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创造 [4]
2025服贸会 丨 聚焦“以人为本”设计转型,业界共议“好房子”全龄友好新范式
北京商报· 2025-09-11 19:34
行业核心理念转变 - 建筑行业核心发展理念从追求宏大叙事转向以人为本,注重全龄友好、情感联结与生活场景营造,以精细化设计回应不同人群的真实需求,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 [1] - 设计模式从过去“环境—装备”的二元论转变为“人—环境—装备”的三元论,通过全龄友好人因工程学解决环境品质与美好生活需要之间变量匹配的设计科学难题 [3] - 设计师角色由传统的空间塑造者转变为营造美好生活场景的总导演和诊疗城市与建筑生命体的大医生,核心是为每一个需要的人做设计 [5] 项目实践与设计创新 - 以隆福寺商业街更新为例,项目注重恢复区域文化记忆,重现历史烟火气,并通过在树木周边规划休憩空间、改造闲置配电站为社区公共节点等方式,打造有情感共鸣的生活场景 [3] - 项目打破空间边界,将原政府机关的高大围墙改造为通透式设计,并将原高层建筑周边区域及台阶改造为年轻人休闲社交及家长带娃互动的空间,实现处处有设计、处处能停留 [4] - 更新过程中严格保留北京胡同风貌,确保区域特色元素可见可感,通过空间设计兼顾全龄段需求与历史风貌保护,并强调类似项目需先做好策划与需求调研 [4] 建造技术升级路径 - 建设好房子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市场抓手,能为行业高质量转型提供支撑,推动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创造,同时市场需求将倒逼行业开展全方位改革创新 [6] - 打造新时代好房子需以中国建造升级为核心,协同绿色建造、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造模式,构建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全链条建造体系 [6] - 好材料是建设好房子的重要基础,通过实用、经济、美观、绿色的建材综合应用,根治住房常见问题,支撑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高品质住宅建设 [6]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加快建造革新是建筑业生产方式变革的核心动力,需推动现代工业信息体系与传统建筑业融合创新,探索建筑艺术与建造技术的契合点 [7] - 行业需研发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高度集成化生产方式,以适配多样化建设服务需求,拓展新技术应用场景,并促进建筑业与相关行业融合 [7]
“十五五”期间武汉新增多个城市更新项目 强化景中村和绿中村生态化改造
长江日报· 2025-08-29 08:39
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 - 汉正街 武钢北湖片等重点片区加速升级 武钢云谷·606产业园等工业遗产转型为文化新地标 [1] - 推进汉正街老旧商业街区改造 二七沿江商务区 白沙新城等重点功能区建设 北湖片 汉江湾片 龟北片等老旧厂区改造 [2] - 推进解放大道 武珞路 汉阳大道三条城市轴线沿线片区更新 [2] 历史文化保护与活化 - 完成江汉路 青岛路等街区建设 修缮历史建筑50余处 巴公房子 斗级营等成为网红打卡地 [1] - 昙华林街区不动产登记经验获全国推广 [1] - 打造三条历史轴线 活化16片历史街区 推进一桥两山片区更新 [2] 居住环境改善与社区建设 - 193个城中村累计改造1517万平方米 608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 年内实现2000年前老旧小区全覆盖 [1] - 更新住宅老旧电梯482台 江汉区八古墩社区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 [1] - 推进危旧住房改造 强化景中村和绿中村生态化改造 聚焦老旧小区整治改造 开展完整社区建设 [2] 绿色低碳与生态治理 - 推进绿化生态廊道 海绵城市建设 开展水系综合治理和固废资源化利用 [2] - 围绕东湖 汤逊湖 后湖打造一湖一IP国际湖城共生示范区 [2] - 打造黄家湖 后湖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 [2] 基础设施与数字化升级 - 改造武昌站等枢纽广场 建设新汉阳站等功能区 [2] - 结合停车场建设智能充电设施 搭建城市更新及危旧房以旧换新平台 推动管理智能化转型 [2]
新闻1+1丨城市公园,如何更好玩?
央视网· 2025-08-29 06:28
条例修订核心关键词 - 修订草案体现整体进步,提出五个关键发展方向:花园城市、城园共融、全龄友好、公众参与、与时俱进 [3] - 北京已完成花园城市专项规划及整体行动计划,此次修订基于此基础进行 [3] - 条例强调城园共融,旨在促进公园进一步开放,面向所有公众及各种业态 [3] 多城市同步修订条例的背景 - 多个城市同期修订公园相关法规并非巧合,而是基于城市更新国家战略形成的共识 [4][6] - 公园作为城市绿色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更新发展是城市更新的一部分 [6] - 此举代表城市走向精细化治理,是以人为本、为百姓谋福利的体现 [6] 公园管理与运营模式转变 - 引入市场化因素指向公园发展新方向,思维需从管理迈向治理加运营 [7][9] - 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需具备自我造血能力才能持续维护 [9] - 未来将融入多元需求,结合城市更新推动公园市场化运营的持续发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