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与地铁协同发展

搜索文档
西安以民生需求为“支点” 畅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西安日报· 2025-08-05 11:14
末梢延伸"1公里步行"变成"50米换乘" 贴合需求让公交服务更好融入便民生活圈 "新增站点后,乘公交前往西安市第三医院有了新选择。尤其这条线路还接上了地铁8号线,出行效率明 显提高。"家住雅荷花园的西安市民张先生,对调整后的134路公交线路更为满意。 西安地铁5号线丰庆公园站和公交车站"无缝衔接" 近年来,随着西安城市骨架不断拉大,地铁网络持续加密,如何让"地铁大动脉"与"公交毛细血管"高效 联动,成为破解城市出行难题的关键。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工作,着力打通市民通 勤、通学、就医、游玩"末梢神经"。截至目前,新开、调整公交线路60条,其中优化调整地铁接驳线路28 条,新开调整通学就医文旅等线路32条,有效加强了公交与地铁的协同衔接。 7月底的一天,晚高峰时段车流涌动。西安地铁8号线与10号线交会的井上村站F口,出站的乘客们步履 匆匆,50米外的公交站台旁,230路公交车正缓缓停靠。家住泰和居小区的刘女士快速刷码上车,8分钟后, 公交车稳稳地停在小区门口,"以前从家到地铁站得走1公里,现在出门上公交、下车进地铁,真是太方便 了。"刘女士说。 记者了解到,230路公交曾是连接祥和居、泰和居等超 ...
地铁“虹吸”下的公交“突围”
新华日报· 2025-07-10 06:53
微循环公交发展 - 南京已开通76条微循环公交线路,其中8条专门接驳地铁7号线,形成"单循环"或"双黄蛋"式布局,覆盖地铁盲区和辐射区[1][2][3] - 微循环公交采用7米以下小型车辆,日均客流量达1000-2000人次,如B15线服务省人民医院日客流近千人,210线日客流2000人次[3] - 线路设计特点为短距离(1-5公里)、高频发车(5-10分钟一班),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3] 公交线网优化策略 - 南京实施"减重降复"策略,调整与地铁重复线路,如1路公交车从40辆减至20辆,35路驾驶员从70人缩减至40人[4] - 采用"首尾调离"避免与地铁直接竞争,如35路终点站改至幕府小镇,1路调整至南堡公园,延伸服务半径[4] - 2019-2024年累计优化218条线路,新辟38条、撤销13条,公交车总量从6900辆降至5500辆,车型结构优化为12米级39%、8米以下31%[5] 定制化公交创新 - 南京开通380多条定制公交,年创收1600万元,分为商务定制(如生物医药谷接驳线)和众筹定制(30人以上成线),票价6-8元/人次[7] - 苏州推出动态公交"苏小灵",采用6米新能源车实现手机预约,上线一个月客流翻番[6] - 无锡开设48条校园定制公交,如梅村实验中学服务700多名学生,缓解校门拥堵[7] TOD模式与衍生业务 - 南京首个公交场站TOD项目所街综合体投资1.2亿元,含公交运营区、精品酒店和停车场,预计年租金800万元[10] - 规划开发13个场站(总面积71万平方米),如花园路站将打造"地铁+公交+文旅+酒店"枢纽,预计年收益3亿元[11] - 无锡开放19座充电站(186个充电桩),年充电量500万千瓦时,创利100多万元,2024年将新增16座充电站[10] 行业数据与趋势 - 南京地铁日客流达300万人次,公交客流2019-2024年锐减46%至140万人次,年营收因客单价下降(0.8元→0.7元)损失3亿元[5][8] - 苏州2024年公交客流同比降11%,较2019年累计降56%,但通过动态公交实现局部客流增长[6] - 行业共识为地铁主导、公交基础,需通过两网融合(如马群枢纽)和TOD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