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经济

搜索文档
深圳:开放共享公园绿地 赋能宜居宜游新体验 生态软实力成为营商环境硬支撑
深圳商报· 2025-08-28 07:38
核心观点 - 深圳市通过"公园+"模式推动城市绿地开放共享 将生态空间与商业文化科技元素融合 培育新消费场景和经济增长点 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合一 [1][2][7] 场景创新与业态拓展 - 2020年引入移动餐车轻餐饮服务 2021年改造闲置空间建设特色书吧和运动场地 2021年底全国率先试点开放帐篷区 [2] - 已建成超80个书吧等文化服务空间 开放超50处帐篷区 举办超60场创意市集 形成公园+书店/露营/运动/餐饮/科普教育等新业态 [3] - 2025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10天吸引128.3万人次参观 直接消费2048.6万元 带动附近商圈销售额同比增长40% [3] - 2025年《深圳经济特区公园条例》明确可通过竞争方式选择经营者提供餐饮零售游艺体育健身等配套服务 [2] 科技赋能与服务升级 - 引进无人机自助咖啡机智能琴房智能便利店等设备 全市公园配备29台巡航无人机11台植保无人机17条美团配送无人机航线 [4] - 开发"深i公园"小程序整合活动预约设施查询自然教育功能 实现一站式智慧服务 [4] - 建设停车场超充站 提供"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便捷体验 [4] 文化活动与全龄共享 - 2025深圳公园文化季贯穿全年 融合草地音乐会极限运动山海连城越野跑等活动 [6] - 建成47个自然教育中心 年服务市民近10万人次 [6] - 公园成为新文旅目的地 实现全市域全季候全龄段覆盖 [5][6]
上千公里游憩空间孕育“新”业态、凝聚“新”活力 深圳:“山海连城”到“价值连城”
深圳商报· 2025-08-19 15:22
公园经济与政策发展 - 深圳公园数量突破1320个 构建全国领先公园矩阵 [2] - 2025年公园条例出台 允许通过竞争方式选择经营者提供餐饮零售等配套服务 推动艺术书吧禅意茶室等新业态落地 [2] - 2025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10天吸引128.3万人次参观 带动周边商圈销售额同比增长40% [2] - 2035年规划建成各类公园1500个以上 实现居民5分钟可达绿色开敞空间 [2] - "五园连通"已率先实现 通过打造公园群贯通城市与公园慢行系统 [3] 骑行产业规划建设 - 2035年规划建成超1000公里休闲骑行网络 构建"1+3+N"体系:1条200公里滨海骑行道 3个百公里级山海骑行大环 N个20公里以上特色骑行环 [4] - 全市已贯通骑行道100余公里 计划引入社会资本建设运营40处以上服务驿站和休闲健身场所 [4][5] - 正与环法赛事团队接洽引入国际顶级赛事 今年将举办滨海公路自行车公开赛和十五届全运会自由式小轮车比赛 [5] 远足径体系与户外经济 - 420公里"三径三线"远足径体系基本贯通 鲲鹏径获评2024年全国十大登山户外运动特色目的地 [6][7] - 正申报全国首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重点发展徒步越野水上运动低空运动三类优势项目 [7] - 推进大鹏半岛马峦山—梧桐山等4个重点区域建设 2025年年底目标建成超1000公里远足径 [7]
公园夜游、草原观影……暑期游“点燃”文旅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8-12 12:18
公园经济与避暑消费 - 城市公园成为市民游客消暑纳凉热门选择 拉动夏日消费并形成城市活力新亮点[1] - 沈阳北陵公园推出皮影戏与戏曲表演等创新演绎方式 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看[1] - 观演活动带动冷饮消费 荷花造型雪糕最受欢迎 绿豆沙与奶油质感结合形成特色产品[3] - 荷花与莲藕灵感零食销量良好 消费者购买冰饮搭配荷花小食临窗观赏实景演出[3] - 公园设置非遗文创集市 非遗手作体验与文创摊位人气旺盛 荷花主题系列文创持续热销[5] - 通过沉浸式体验、非遗互动、特色餐饮与主题文创串联 形成观演+互动+消费链条[5] 景区设施与游客增长 - 山东蓬莱阁景区新建八仙过海索道连接古建筑群与老北山景区 游客可360度赏山海胜景[4] - 新索道与后海栈道串联主景区与老北山后海等景点 形成环线使游客量大增[7] - 蓬莱阁景区暑期接待游客76.5万人次 同比增长20%[9] - 景区每天上午在校场开展戚家军操练体验活动 游客可学习拳术与长枪使用[9] 文旅融合与创新体验 - 内蒙古兴安盟那达慕大会融入电影文化 设置电影文化打卡区与草原观影体验[10][11] - 那达慕大会包含搏克、赛马、射箭等传统赛事 另提供布鲁、瑟日等18项民族体育项目体验[11] - 500匹骏马飞驰拉开那达慕盛会帷幕 创新性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影视元素[11]
深圳前海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5.9% 货物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1.5%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04 16:07
外资外贸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5.9%,达到123.26亿元人民币,占深圳市的59% [1]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货物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1.5%,达到2608.6亿元人民币,占广东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值约三分之二 [1]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实际使用外资达107.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5% [1] 外资行业分布 - 金融业、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前三的行业,占比分别为29.5%、29.4%和17.5% [1] - 金融业外资增长19.5%,高技术服务业外资大幅增长72.4% [1] 总部经济与企业集聚 - 被认定为深圳市跨国公司总部的企业累计达到52家,占深圳市的30.8% [1] - 总部企业数量持续增加,推动外资使用规模提升 [1] 深港合作与贸易 - 香港成为前海第一大贸易伙伴,2025年上半年对港进出口达59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2% [2] - 对香港进出口占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进出口总值的22.7% [2] - 创新"全球采购—前海集货—香港直配"的跨境供应链模式,将库容利用率提升52.8% [2] 消费市场表现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39.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0% [2] - 零售业和餐饮业分别增长16.5%和7.8% [2] - 通过"公园经济"联动消费,推动桂湾公园、前海石公园等生态空间与商业载体衔接 [2]
2026年底前,大兴区将基本实现公园“无界化”
新京报· 2025-08-02 13:05
无界公园建设进展 - 大兴区已完成8处公园8300余延米围栏拆除 包括滨河运动公园和高米店公园等[1][2] - 念坛公园北侧围栏拆除后实现湖景与街景有机融合 成为市民休闲新去处[2] - 2025年底前将完成13个公园围栏拆除 2026年底前完成5个大型公园10公里连片开放绿廊建设[2] 公园改造策略 - 采用"试点先行、分步推进"原则 通过实地走访和民意征集掌握市民需求[2] - 制定"一园一策"改造方案 结合区域实际推进实施[2] - 采用"绿篱+花丛"柔性隔离带打造四季有景的生态廊道 实现绿地与城市街区自然过渡[3] 配套管理措施 - 推进智慧公园建设 通过客流监测系统实时掌握游客数量和分布情况[3] - 构建"园林+社区+志愿者+执法"四方联动机制 形成多元共治管理格局[3] - 优化安防系统和便民服务设施 同步推进金星公园和清源公园等改造提升[3] 衍生经济效益 - 公园周边涌现特色咖啡馆和创意书店等商业 形成独特"公园经济"圈[3] - "拆栏透绿"催生"公园+商业"和"公园+文化"等复合业态[3] - 将形成"15分钟公园休闲圈" 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市民生活新常态[2]
在”千园之城“深圳,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成为日常
新华社· 2025-07-24 19:29
深圳公园城市建设进展 - 深圳全市公园数量从特区建立前的2个增长至2024年底的132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75平方米,目标2035年建成1500个以上公园 [1][2] - 2019年实现"千园之城"目标,2022年出台公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获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2035年建成国际一流公园城市 [2] - 通过山海连城、生态筑城等四大行动计划改善公园布局均衡性,形成"蓝绿为底、山海连城"的城市风貌 [2] 公园品质与区域发展 - 香蜜公园、人才公园等高品质公园成为城市名片,人民公园等老公园改造焕新,虹桥公园等新建公园带动区域品质提升 [2] - 2025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10天吸引128.3万人次参观,直接消费2048.6万元,带动附近商圈销售额增长40% [3] - 深圳跻身中国主要城市公园周边活力值排名前三,推动"城园共生"模式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3] 科技与公园新业态 - 2024年起开放公园应用场景,莲花山公园等开通16条无人机配送航线,引入咖啡机器人、智慧跑道等智能设备 [3] - 催生"公园+文化+商业"新业态,无人机AED急救、无人清洁车等科技应用覆盖主要公园 [3] 生态网络与步道体系 - 构建3600公里"鹏城万里"户外步道体系,串联公园、社区和郊野,联通城市生态毛细血管 [4] - 200公里鲲鹏径横贯市域东西,设置野生动物栖息"双通道",兼具远足径与生态廊道功能 [4] 未来规划方向 - 持续推进公园增量提质和集群连片,创建"通、达、和、美"的全域公园城市 [5] - 目标实现"整个城市就是大公园",绘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图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