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港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中央发布《意见》!专家解读: 深圳又一次被委以重任
南方都市报· 2025-06-11 19:46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核心 - 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支持深圳在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上继续探索 [1] - 部署重点包括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 - 提出分批次推出改革措施,在破解教育科技人才障碍、强化四链融合、拓展粤港澳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试 [1] 人才与教育机制改革 -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 [4][5] - 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小而精"高校办学模式,聚焦"20+8"产业集群打造高等教育机构 [5][6] -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多学科交叉项目替代传统专业划分,探索"高等教育飞地"模式 [6] 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赋能 - 推进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和创新新兴产业支持机制 [4][7] - 允许香港上市的大湾区企业按政策在深交所上市,形成"A+H"模式强化深港金融协同 [7][9] - 深圳需探索国际标准管理体系以提升全球影响力,弥补在标准制定和行业话语权上的不足 [7] 深港协同与区域发展 - 深化深港规则衔接,发挥香港绿色金融优势助力内地企业突破欧美壁垒 [7][9] - 扩大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建立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10] - 优化粤港澳三地区域法律合作框架,推进法律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11] 土地与产业空间改革 - 改革闲置土地处置机制,完善土地闲置费收取标准与闲置时长挂钩政策 [7] - 创新土地盘活利用方式,进一步释放产业空间 [7]
莲塘口岸出入境总人次破5000万 港澳居民"北上消费"占比近八成
搜狐财经· 2025-05-07 19:47
莲塘口岸客流数据 - 2023年开通旅检功能后累计出入境人员突破5000万人次[1] - 2025年单年度出入境流量达1000万人次,较2024年提前一个月迈入千万量级[1] - 单日最高客流录得11.2万人次,刷新深港陆路口岸通关纪录[1] 客源结构特征 - 港澳居民占比达76.5%(764.9万人次),同比增长22%[3] - 年度入境超10次的港澳常旅客占比40%,同比增幅30%[3] - 日均接待跨境旅行团/研学团超300个,全年团队旅客超50万人次[3] 商业与交通优势 - 口岸周边5公里聚集12家商业综合体,2025年接待港澳消费者超1200万人次[4] - 带动零售额突破80亿元[4] - "深港一日游"线路较其他口岸节约1小时通勤时间,团队预约量同比翻番[3] 智慧化运营措施 - 增设20条智能查验通道,旅客通关时间压缩至30秒以内[3] - "跨境巴士预约通关"系统使旅游大巴候检时间减少60%[3] - 深圳海关"一码通关"实现携带购物商品旅客"秒级验放"[3]
超22万平方米斥资百亿,K11内地首个旗舰项目在深试运营
南方都市报· 2025-04-28 23:42
项目概况 - K11 ECOAST海滨文化艺术区于4月28日在深圳太子湾启动分阶段试运营,是K11在内地的首个旗舰项目 [5] - 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2 85万平方米,由K11 ECOAST、K11 HACC多功能文化空间、K11 ATELIER办公空间及海滨长廊Promenade组成 [5] - 项目毗邻招商蛇口邮轮母港和深圳湾口岸,拥有滨海自然资源与湾区区位优势 [5] 项目定位与特色 - 项目打破传统框架,将艺术植入零售场景,通过多元文化活动激活社区,以IP共创连接青年创造力 [6] - 突出文化艺术氛围,打造城市开放式公共文化场域,目标成为城市级新地标 [5][6] - 提供多元内容如动漫嘉年华、创意文化市集、海滨音乐现场、戏剧节及FIRST青年电影展等 [6] 业态布局 - 引入深圳首家NBA主题场馆NBA HOOP PARK篮球公园 [6] - 包含全国首家酷骑骑行旗舰店、华南首座d'strict浪美术馆、深圳首座ART HOUSE艺术影院等 [6] - 业态组合强调文化艺术与商业的融合,形成商圈地标特色 [6] 交通与区域联动 - 开通香港市区经深圳湾口岸直达K11 ECOAST的跨境巴士,提升两地居民通达便利性 [6] - 即将增设"上环—蛇口"高速客轮航线班次,为港人北上提供高效海上出行选择 [6] - 项目定位为深港融合的城市平台,未来将持续营造文化、艺术与生活方式融合的开放场景 [7]
香港故事丨港人志愿服务队:爱心筑桥促深港融合
新华网· 2025-04-27 15:01
港人志愿服务队概况 - 深圳福田街道组织的港人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4年7月,目前成员已超过100人,主要为跨境学童和港人旅客提供交通、购物、医疗、物流等服务 [1] - 志愿服务内容包括引导跨境学童、协助寻找遗失物品、指导使用内地软件(如叫车、办理电话卡)等,单次服务时长约2小时 [2] - 队伍成员多为香港居民,需往返深港两地开展服务,例如队长徐亚女从香港北区到福田口岸单程耗时1小时20分钟 [2] 深港融合趋势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动深港居民"双向奔赴",港人选择退休后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养老,部分早年移居海外的港人家庭也回流内地 [3] - 港人志愿者通过服务活动提升普通话能力,语言沟通顺畅被视为港人融入内地的表现之一 [3] - 香港义工培训体系(尤其是长者/弱势群体服务)的专业性被深圳借鉴,两地志愿服务经验相互促进 [5] 社会经济效益 - 志愿服务间接促进商业合作:队长徐亚女的儿子受其内地见闻启发,在深圳开设武馆,看好大湾区人口基数大、传统文化教育需求上升的市场潜力 [4][5] - 服务范围从口岸延伸至跨省公益,福田街道组织港人志愿者赴广西山区援助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并计划未来带山区群体赴港交流 [5] - 志愿服务信息发布后几分钟内即报满,反映港人参与内地公益的积极性高涨 [5] 文化融合象征 - 港人志愿服务队被形容为"跨越山海的爱心桥",既解决跨境旅客实际需求,也通过日常互动增进两地居民相互理解 [6] - 服务队成员60%以上为长期居住香港的居民,其跨城服务模式体现深港"人缘相亲"的紧密联系 [5][6]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 开放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经济日报· 2025-04-27 06:58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经济数据 - 外贸进出口总值从712亿元增至5379.8亿元,年均增长超25% [1] - 固定资产投资由117.2亿元升至711.35亿元 [1] - 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210.30亿元,增长104% [7] - 2024年1-3月新增外资企业502家,其中港资企业416家,同比增长89.1% [8] 制度创新成果 - 累计推出882项制度创新成果,104项全国复制推广 [2] - 连续3年蝉联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第一名 [2] - 首创"境外不落地购汇"等14项全国首创成果 [7] - 实现深港"一次检测、一次认证、一体通行"模式 [3] - 创新"二线合环+联络"接线技术,实现停电"零感知" [3] 深港融合举措 - 推出"深港澳办税易""深港通注册易"等创新举措 [5] - 26类港澳专业人士可直接在前海执业 [5][6] - 深圳湾游艇会成为广东省首个免担保入境码头 [6] - 港澳游艇通关时间压缩至20分钟左右 [6] 企业服务与案例 - "深圳·前海e站通"集聚180家出海服务商,提供60余项服务 [3] - 招商港口为企业提供全球仓储、通关优化等解决方案 [3] - 大洋物流2024年服务进出口贸易货值达400亿元 [4] - 诚天国际供应链每日运输包裹量超百万件 [8] 未来发展方向 - 推动电信、医疗、教育领域试点政策落地 [9] - 打造高品质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9] - 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最佳联接点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