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港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安居集团景福安荟邻项目正式开业
搜狐财经· 2025-11-26 11:0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观点网讯:11月26日,深圳市安居集团打造的罗湖莲塘商业综合体景福安荟邻正式开业。该项目定位 为"友好邻里生活中心",以服务在地生活及衔接深港消费为驱动,引入超50个品牌,涵盖餐饮、零售、 亲子等多元业态。 据了解,该项目系莲塘片区首个兼具"友好邻里"与"深港融合"属性的商业空间,吸引了悦得闲、野人先 生等多家首次进驻该区域的品牌旗舰店。项目通过特色商户组合,旨在强化片区商业配套并推动粤港澳 消费协同。 深圳市安居集团数据显示,该企业运营商业项目总数已达66个,管理面积超55万平方米。 ...
不止“好玩”,更是“好牌”:沙头角如何撬动深港融合新支点
南方都市报· 2025-10-01 17:54
活动战略构思 - 活动采用“一体两面”的战略构思,一面是面向企业和投资者的精准招商,另一面是面向市民和游客的沉浸式消费体验 [3] - 通过“双轮驱动”模式将产业“引进来”与消费“热起来”相结合,以推动“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建设 [3] - 活动被视为探索“以文促商、以商带产”新路径的高调宣言 [1] 消费场景与内容矩阵 - 活动内容紧扣“潮”字,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覆盖多元消费圈层 [4] - 动感“潮”流部分包括原创乐队音乐节以激活“夜经济”,以及深港时尚品牌秀结合T台走秀与电商直播的“即看即买”新零售场景 [4] - 国风“潮”韵部分将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头角麒麟舞”融入活动,并进行展演和巡游 [10] - 烟火“潮”市部分汇聚超过百家深港美食、文创潮玩品牌商户,并邀请香港明星演出,打造“一程多站”式深港跨境旅游消费体验 [11] - 盐田区正积极探索“跨境绿道游”、“跨境海岛游”等精品旅游项目 [11] 影视IP与城市营销 - 活动设置了为期一个月的“影视道具艺术展”,搭建了1000平方米的沉浸式“电影街区” [13] - 艺术展复刻了《狂飙》、《美人魚》、《羞羞的铁拳》等国民级影视剧的经典场景 [13] - 此举被视为借力“影视IP”进行精准“城市营销”,旨在将线上影视热度转化为线下商业人流,并为区域品牌注入文化与时尚内涵 [13] - 最终目的是打造沙头角自己的“年度IP” [13] 招商成果与发展潜力 - 活动中沙头角街道与12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涉及文旅、商贸、科技等多个领域 [14] - 今年以来沙头角街道已招引优质企业35家,注册资本达20亿元 [14] - 片区享有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的政策优势、毗邻口岸与港口的区位优势以及超万家商事主体聚集的人和优势 [14] - 沙头角口岸重建、田心工业区改造等重大项目陆续动工,片区发展潜力巨大 [14] - 街道将以营商环境为“金字招牌”,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政策、市场与人文环境 [14][15]
1/3香港人将住到北部都会区,对深圳意味着什么|湾区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9-12 23:21
项目规模与定位 - 北都区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占香港总面积约三分之一 [1] - 项目计划在未来10年提供约1700公顷熟地,占政府总计划3000公顷熟地的过半比例 [1] - 预计兴建约21万个住宅单位,占未来香港住宅供应量的近一半 [1] - 全面开发后区域可容纳总人口250万,提供50万个新增职位,相当于香港当前750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将居住于此 [2] - 相较于元朗和北区现有人口约100万,北都区将新增约150万人口 [2] 区域规划与产业布局 - 整个区域由西至东划分为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创新科技地带、口岸商贸及产业区以及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圈四大部分 [1] - 项目定位为香港未来发展的新引擎及国际创科新城,旨在突破香港创科产业发展土地不足的瓶颈 [1][2]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总面积约3.89平方公里,横跨深圳福田、罗湖和香港北都区 [3] - 河套深圳园区已集聚超200个高端科研项目、440余家科技企业、10个国家重大科研平台及1.5万余名科研人员 [3] - 河套香港园区将于今年内进入运营阶段,首批已签署协议并进驻的企业近30家 [4] 对深圳服务业与科技产业的影响 - 北都区250万人口的巨大消费需求预计将外溢至深圳,为深圳零售、休闲、餐饮业带来机遇 [3] - 深圳与北都区地理上紧密相邻,南山区隔深圳湾相望,福田、罗湖两区仅隔深圳河,凭借便捷的跨境交通,北都区居民前往深圳市中心比前往港岛、九龙更快捷 [2][3] - 北都区"国际创科新城"的定位与深圳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河套合作区已吸引65家香港本地科研机构和企业,设立香港科学园内地首个分园并吸引近70家科技企业进驻 [3] - 河套合作区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联合开展13个重点科研项目,有百余个香港创业团队、千余名港澳人才在此发展 [3] - 新田科技城将承接河套园区进一步的中试转化及批量生产制造,形成协同效应 [4] 基础设施与体制机制挑战 - 250万人口聚集对深港跨境交通基础设施提出更高要求,港深西部铁路正加速推进,深圳市口岸办正在规划配套的前海铁路口岸 [4] - 项目发展需要突破港深两地法律法规、政策与制度的限制,以创新方式便利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数据流 [5]
“罗湖跨境文旅消费专线”启动 途经深港核心商圈
搜狐财经· 2025-09-06 02:55
项目背景与模式 - 项目为"罗湖跨境文旅消费专线",是服务深港融合、助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生活消费"软联通"的创新举措 [1] - 采用"共创共建共赢"模式,融合市场运作、政府支持及商家参与,由罗湖区政府应香港永东巴士邀约并搭建沟通平台推动快速落地 [3] 线路规划与运营 - 罗湖一侧从莲塘口岸出发,途经罗湖益田假日广场、东门步行街(兆鑫汇金广场)、深圳万象城等消费旺盛、商业氛围浓厚的商业地域 [3] - 香港一侧设有旺角油麻地、尖沙咀、沙田、观塘、钻石山等市区站点,游客可乘坐滚动班车快速到达莲塘口岸并一站换乘 [3] - 香港游客可凭借原价票"免费增程"直达重点商圈,在合作商超购物满额可获得免费单程赠票,通过永东微信小程序便捷兑换 [3] 战略意义与未来发展 - 罗湖凭借三个口岸和交通便利优势,大力推动深港交通"通勤化"和深港生活"同城化" [4] - 未来将在该专线运营经验基础上,扩展其他文旅专线、产业专线及新开无人巴士专线,让境外游客更便捷享受罗湖生活购物和文旅消费福利 [4]
深圳“超级口岸”45年进化之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11:33
口岸基础设施发展 - 深圳口岸数量从改革开放前2个增至16个一类口岸 实现海陆空全覆盖 功能从物理门户升级为制度创新和产业跃迁计量器 [2] - 罗湖口岸2024年1-7月出入境旅客超3000万人次 深圳湾大桥2007年建成时为内地唯一连接香港的高速公路大桥 沙头角口岸已启动重建 [4] - 深港陆路口岸2024年日均出入境旅客超60万人次 8月16日单日达102万人次 进出口贸易额从1997年701.7亿元跃升至2024年7014.8亿元 [5] 深港产业协同与规则联通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外贸进出口总值从2015年712亿元跃升至2024年5379.8亿元 增长7.5倍 累计使用外资381.57亿美元 占深圳市47.1% [7] - 前海深港梦工场孵化超1000家港澳台及国际创业团队 培育7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8家专精特新企业 落地跨境支付通等多项跨境业务 [8] - 河套合作区完成跨境数据交易110笔 金额3.34亿元 香港科学院内地分园吸引超60家港资企业及科研机构进驻 [8] 口岸经济带产业规划 - 罗湖规划建设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 聚焦人工智能 生命健康 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 紧邻口岸B1地块规划30万平方米深港生命健康产业园 [9] - 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打造口岸商贸及产业区 重点发展商贸 金融 零售 现代物流和先进制造业 与罗湖产业规划高度契合 [9] 外贸与物流枢纽功能 - 深圳2024年出口2.81万亿元 实现32连冠 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25097万吨 占总吞吐量近八成 居广东省首位 [11] - 盐田港2024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超758万标箱 同比增长12.7% 每周近百条航线通达全球 新增11条覆盖北美欧洲亚洲航线 [11][12] - 深圳机场2024年航线覆盖全球31个国家地区 每周超800班进出境客运航班 东南亚航线客流量占国际地区流量超50% [12] 国际联通能力提升 - 深圳机场2025年1-7月进出境人员超384万人次 同比增长26.1% 进出境航班超2.3万架次 增长24.6% 货运量59.2万吨 增长14.9% [13] - 深圳机场东南亚航线通达8个国家16城市17航点 每周出港超200班航班 进一步拉近与东盟贸易伙伴距离 [12][13]
文学赋能城市,彰显深圳精神:金地环湾城打造深圳文化新现场
搜狐网· 2025-08-27 11:26
公司活动与品牌建设 - 金地环湾城举办"深圳刻度·文学在场"文学创作特别活动 邀请深圳市福田区作家协会主席钟二毛等八位作家参与 [1] - 活动通过采风、创作、朗读与对谈等形式 书写深圳城市记忆与未来愿景 [1] - 作家团体参观项目区域及样板空间后开展文学接龙、自由创作及作品朗读环节 创作反映深圳时代精神与区域发展的文学作品 [3] 项目区位与战略价值 - 项目位于深圳福田区行政、金融、文化核心区 深港超级湾核芯区拥有科创+金融双引擎驱动 [6] - 区域承接河套合作区与香蜜湖新金融中心 7号线、22号线(在建)双地铁加持 成为深港融合核心枢纽 [6] - 高端产业与人才不断聚集 形成深圳"硅谷"+"华尔街"双核加持发展势能 [6] 项目业态与配套设施 - 项目汇聚高端住宅、奢阔公寓、菁英学校、高奢酒店、商务地标、公园绿地、漫调商业、文化艺术八大业态 [7] - 配建幼儿园与红岭教育集团红树林实验学校形成12年菁英教育 [7] - 引入全球隐奢嘉佩乐酒店 配备约15万㎡漫调商业文娱空间与近万平米中央绿地公园 [7] 文化价值与城市定位 - 项目以文学、艺术与文化融合的场所精神为深圳高知人群提供精神栖息地 [7] - 活动强化项目与城市文化共鸣的精神链接 展现福田作为深圳行政、金融、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价值 [7] - 项目被视为福田乃至深圳面向未来的"代言级作品" 代表城市向上发展精神 [7]
深圳“超级口岸”45年进化之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11:19
口岸基础设施发展 - 深圳口岸数量从改革开放前2个增至16个一类口岸 实现海陆空全覆盖 功能从物理门户升级为制度创新和产业跃迁计量器 [1] - 罗湖口岸2024年1-7月出入境旅客超3000万人次 深圳湾大桥2007年建成时是内地唯一连接香港的高速公路大桥 [3] - 深港陆路口岸2024年日均出入境旅客超60万人次 8月16日单日达102万人次 各口岸按"强西-优中-补东"战略升级 [4][5] 深港经济融合 - 深港进出口贸易额从1997年701.7亿元跃升至2024年7014.8亿元 香港成为深圳第二大外贸伙伴 占比超15% [4] - 罗湖区人民医院2024年1-7月月均接待4500名香港患者 覆盖口腔科 骨科 中医科等多科室 [4]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外贸进出口总值从2015年712亿元增长至2024年5379.8亿元 7.5倍增幅 累计使用外资381.57亿美元 占深圳市47.1% [7] 科技创新合作 - 河套深港科创合作区完成跨境数据交易110笔 金额3.34亿元 香港科学院内地分园吸引超60家港资企业及科研机构进驻 [8] - 前海深港梦工场孵化超1000家港澳台及国际创业团队 培育7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8家专精特新企业 [8] - 罗湖规划30万平方米深港生命健康产业园 聚焦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前沿领域 打造深港AI跨境应用试验场 [9] 外贸与物流枢纽 - 深圳2024年出口2.81万亿元 保持内地外贸第一城地位 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25097万吨 占总量近80% 居广东省首位 [12] - 盐田港2024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超758万标箱 同比增12.7% 每周近百条航线通达全球 日均超4万标准箱发往海外 [12] - 深圳机场2024年覆盖全球31个国家地区 每周超800班进出境客运航班 2025年1-7月出入境人员超384万人次 同比增26.1% [13] 外资与产业投资 - 2025年上半年深圳实际使用外资209亿元 新增5581家外资企业 新增数量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11] - 深圳机场东南亚航线客流量超150万人次 占国际地区流量50%以上 通达东南亚8国16城17航点 每周出港超200班航班 [13]
探路深圳综改 “小前海”担当“大试验场”
证券时报· 2025-08-26 08:56
核心观点 - 前海作为深港合作和制度创新的试验场 在建筑领域实现港企全流程参建政府项目的突破 并推动金融、贸易、法治等多领域改革创新 累计形成48条经验举措[1][2] - 通过QFLP等金融开放政策吸引外资 新设QFLP基金规模占深圳九成以上 形成跨境金融六大品牌[2][3] - 深港融合成效显著 累计孵化1021个香港创业团队 注册港企近万家 2025年1-2月新增港资企业同比增长85.5%[3][4] - 创新"MCC前海"物流模式提升贸易效率 2024年进出口额达7066.5亿元 同比增长42.4%[5] - 综改2.0阶段将继续深化制度突破 进一步释放深港合作叠加效应[6] 制度改革突破 - 全国率先试行建筑领域"三方责任主体"管理模式 允许香港建筑师团队直接参与政府项目建设[1] - 2020年发布港企港人备案执业办法 2023年扩展至5类专业机构和14类专业人士[1] - 形成14项全国首创金融成果 包括"境外不落地购汇"等创新实践[2] - 累计形成48条经验举措 其中17项由前海率先落地并向全国复制推广[1][6] 金融开放成果 - QFLP基金规模占深圳全市90%以上 惠理集团获批2亿美元额度投资医疗、新能源等领域[2][3] - 建立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资金池、跨境双向股权投资、跨境资产转让、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六大金融品牌[3] 深港融合进展 -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1021个香港创业团队 发放香港青年扶持资金3.5亿元[4] - 注册港企数量近万家 2025年1-2月新增港资企业295家 同比增长85.5%[4] - 香港创业企业采用"前店后厂"模式 通过前海窗口将生物科技产品销往全球[3] 对外贸易创新 - 创新"MCC前海"物流模式 实现全球集拼 日均处理超200集装箱[5] - 通过海运12小时直达东南亚 空运24小时覆盖欧美市场[5] - 企业共享集装箱降低运费 报关手续大幅简化[5] - 2024年前海进出口7066.5亿元 同比增长42.4% 自贸片区进出口5367亿元 同比增长52.3%[5] 产业发展态势 - 信息服务与科技服务产业加速集聚[5] - 跨境支付、游戏出海等服务贸易领域稳步增长[5] - 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等生物科技项目实现跨区域落地[3]
探路深圳综改 “小前海”担当“大试验场”
证券时报· 2025-08-26 02:24
核心观点 - 前海作为深港合作与制度创新的试验场 在建筑 金融 贸易等领域实现多项突破 推动港澳人士跨境执业便利化 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1][2][3][4][5] 制度改革突破 - 全国率先试行建筑领域"建设单位 建筑师团队和施工单位"三方责任主体管理模式 首例香港企业全流程参建政府投资项目落地 [1] - 2020年发布建设领域港企港人备案执业办法 2023年扩展至5类专业机构和14类专业人士 解决资质资格互认问题 [1] - 形成48条经验举措 其中17项由前海率先落地并向全国复制推广 包括港澳人士跨境执业便利化措施 [1][2] - 创新实践"港资港法港仲裁"机制 推出14项全国首创金融成果 包括境外不落地购汇等创新 [2] 金融开放成果 - 前海新设QFLP基金规模占深圳全市90%以上 惠理集团获批2亿美元QFLP额度 聚焦医疗 先进制造 新能源领域股权投资 [2][3] - 构建跨境人民币贷款 跨境双向发债 跨境双向资金池 跨境双向股权投资 跨境资产转让 跨境金融基础设施的"六个跨境"金融体系 [3] 深港融合进展 -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1021个香港创业团队 累计发放香港青年扶持资金3.5亿元 [4] - 注册港企数量近万家 2025年1-2月新增港资企业295家 同比增长85.5% [4] - 香港创业企业采用"前店后厂"模式 通过前海窗口将生物科技产品销往全球 [3] 贸易创新模式 - 创新"MCC前海"物流模式 实现全球集拼 日均处理超200集装箱 海运12小时抵东南亚 空运24小时覆盖欧美市场 [4][5] - 通过共享集装箱和简化报关手续 显著降低企业运费成本 [5] - 2024年前海进出口额7066.5亿元 同比增长42.4% 自贸片区进出口5367亿元 同比增长52.3% [5] - 跨境支付 游戏出海等服务贸易领域实现稳步增长 [5] 发展定位与规划 - 前海从14.95平方公里试验区发展为全国自贸区经验输出源 被评价为"全国的前海" [5] - 2024年6月发布新指导意见 推动深圳综改进入2.0阶段 要求推出新改革措施 创新试验和开放举措 [5]
“超级口岸”进化:45年,深圳链动全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23:25
口岸基础设施发展 - 深圳口岸数量从改革开放前2个增至16个一类口岸 实现海陆空全覆盖[1] - 罗湖口岸2024年1-7月出入境旅客超3千万人次 仍为流量最大口岸之一[4] - 深港陆路口岸2024年日均出入境旅客超60万人次 8月16日单日达102万人次[5] 深港经贸合作 - 深港进出口贸易额从1997年701.7亿元跃升至2024年7014.8亿元 香港稳居深圳第二大外贸伙伴[5]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外贸进出口总值从2015年712亿元增长至2024年5379.8亿元 增幅达7.5倍[6] - 前海累计使用外资381.57亿美元 占深圳市47.1% 占广东自贸试验区67.2%[6] 科技创新合作 - 河套合作区完成跨境数据交易110笔 金额达3.34亿元[8] - 前海深港梦工场孵化超1千家港澳台及国际创业团队 培育7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8家专精特新企业[7] - 香港科学院内地分园吸引超60家港资企业及科研机构进驻河套[8] 口岸经济产业规划 - 罗湖规划建设深港生命健康产业园 打造30万平方米"通用型"产业空间[10] - 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打造口岸商贸及产业区 重点发展商贸金融零售及现代物流新兴产业[10] - 罗湖将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低空经济定位为"主攻赛道"[10] 国际物流枢纽建设 - 盐田港2024年外贸货物吞吐量达25097万吨 占总吞吐量近8成[12] - 盐田港2024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超758万标箱 同比增长12.7%[13] - 盐田港每周有近百条航线通达全球 11天达澳大利亚13天抵美国西海岸[13] 航空口岸发展 - 深圳宝安机场2024年每周有超800班进出境客运航班 覆盖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13] - 2025年1-7月深圳机场口岸进出境人员超384万人次 同比增长26.1%[15] - 深圳机场东南亚航线客流量超150万人次 占国际地区客流量的50%以上[15] 外资利用成效 - 2025年上半年深圳实际使用外资209亿元 新增5581家外资企业 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11] - 深圳2024年出口2.81万亿元 实现出口32连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