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避暑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处暑・避暑经济乘“热”而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11:47
29 08 甘 四 节 气 织 经 纬 , 山 河 万 象 话 财 经 卖 23 十八十 今日处暑(2025年8月23日),但全国多地"秋老虎"仍持续发威,避暑需求成刚需。从高铁站 络绎不绝的游客,到海滨浴场里攒动的人影,清凉成了当下最紧俏的"商品","避暑经济"正持 续升温。 随着避暑形式的多元创新和目的地消费场景升级,"避暑经济"正开辟出更广阔的市场空 间。"避暑经济"如何引领文旅热潮?这背后藏着怎样的消费偏好与产业变化?本期《财经二十 四节气》带你看。 0 1避暑经济规模劲增 看看有哪些热门避暑目的地 持续高温的暑期,让"清凉避暑"成了不少人的刚需。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显示,2025年暑期, 国内旅游人数有望突破25亿人次,国民整体暑期消费规模预计达1.8万亿元。人们纷纷踏上旅 程,寻找清凉之地。 同程旅行联合墨迹天气发布的《2025避暑旅行趋势报告》显示,今年避暑旅行市场中,受我国 中东部高温天气影响,中东部地区游客涌向西部及东北地区避暑,长线旅行订单占比较去年同 期提升超过10%。穿越多省的环线自驾游、昼伏夜出的塞外观星游、亲水娱乐项目,成为今夏 避暑旅行的热门玩法。 从水上乐园的欢声笑语到漂流河道的 ...
新华视点丨暑期经济多点开花:文化消费、避暑经济、研学热潮共燃夏日活力
新华网· 2025-08-14 16:00
文化消费升级 - 河北衡水新华书店转型文化体验中心,引入蛋雕、刻铜画等非遗项目,暑期日均客流量增长65%,文创销售额突破80万元,周边餐饮消费增长30% [4] - 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推出"我在宋朝的一天"沉浸式研学项目,客单价达398元,研学团队停留时间6.5小时(较普通游客延长3倍),二次消费占比提升至45% [15] 体育产业活力 - 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浙BA")持续推动群众体育热潮,促进多地体育爱好者联动参与 [7] 高温经济表现 - 吉林珲春家电卖场空调销量同比增长120%,本土冷面品牌"冷面+锅包肉"套餐单店日销300份,外卖冷饮订单增长45% [10] 文旅融合创新 - 湖南双牌阳明山景区开发"森林疗愈"项目,暑期接待游客12万人次,周边农家乐收入增长60%,"云认养"古树服务单株年费5000元 [13]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从“滑雪胜地”到“四季长红”——“避暑经济” 激发松花湖“生态文旅”新活力
新华网· 2025-08-12 14:37
松花湖文旅发展 - 松花湖通过生态修复与文旅融合建成滑雪、露营、帆船等多元业态集群 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 [1] - 松花湖度假区年接待量突破百万人次 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5% [3] - 松花湖实现从"滑雪胜地"到"四季长红"的蜕变 发展"避暑经济"成效显著 [3]
夏日花样消暑玩法“暑”实精彩 “避暑+文化+夜游”跨界联动多业态消费热力十足
央视网· 2025-08-03 13:41
云南威信夜经济 - 云端炭火烤肉、围炉煮茶等特色服务成为当地夜经济名片,吸引众多游客[1] - 游客在夜幕下享受美食、赏景听音乐,体验小城宁静[1] - 夏季夜晚清凉的气候条件助推夜经济发展[4] 浙江桐乡乌镇消夏节 - 乌镇推出日落泳池音乐派、风物集市等特色活动,打造沉浸式水乡夜游体验[9] - 240小时过境游免签政策扩容带动2025年暑期境外游客显著增长[11] 上海外滩仲夏夜活动 - 外滩中央广场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欢乐仲夏夜"活动,百年建筑穹顶光影与现场乐队表演吸引客流[14] 湖北神农架避暑夜经济 - 依托高山地理优势打造"山珍+蜂蜜"特色烧烤,形成"神农架味道"辨识度[19] - 推出演唱会票根优惠、高铁计次票等政策吸引游客[22] - 木鱼镇夜市结合民俗歌舞、非遗技艺展示等文娱活动[22] 浙江桐庐翙岗村传统民俗 - "喜街"活动通过山泉水漫灌街道实现清洗降温,寓意祛灾纳福[23][27] - 2025年活动规模扩大,游览动线延伸至村口形成完整水街景观带[28] - 米粿、麻糍等桐庐特色小吃在活动中广受欢迎[29]
不止有冷空气,更有烟火气——东北避暑游“清凉”出圈
新华社· 2025-08-03 09:31
东北避暑旅游经济 行业趋势 - 东北三省凭借差异化避暑项目和多元化生活体验成为全国"炙烤模式"下的热门目的地,旅游业态呈现"提档升级"趋势 [2][8] - 避暑经济从传统资源依赖转向"新业态留客"模式,形成露营、夜市、创意街区、街头演出等新消费场景 [7][8] - 三省通过差异化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辽宁主打四季线路、吉林强化"22℃夏天"品牌、黑龙江升级智慧旅游服务,形成区域联动效应 [7][8] 核心项目与数据 - 黑河早市成为国际化打卡地,20元可体验中俄双语消费场景,带动边境游船夜经济 [2][6] - 五大连池火山康养项目激活14座火山资源,开发石海星空营地、矿泉疗养等旅居产品 [3] - 长白山慢行城盘活5个烂尾项目(恩都里社区、书院等),通过破产重整实现闲置资产再利用 [4] - 本溪大冰沟森林公园凭借97%森林覆盖率和夏季冰瀑奇观,打造"天然空调房"概念,周边农家乐单日收入可达千元 [4][5][7] 政策支持 - 2023年7月《东北三省一区旅游业协同发展决定》明确整合气候与自然资源,联合打造"旅居东北"品牌 [7] - 地方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实施"一项目一方案",推动长白山等地闲置资产重整招商 [4] 消费特征 - 游客消费偏好从观光转向深度体验,包括双语砍价、矿泥敷面、慢城课堂等互动项目 [2][3][4] - 人均消费门槛较低(如20元早餐),但衍生消费场景丰富(夜游、康养等)提升综合收益 [2][3]
夏季平均气温20℃ 湖北神农架夜间消费场景“点燃”避暑经济
中国经营报· 2025-08-01 23:57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神农架林区平均海拔1700米,森林覆盖率91.1%,夏日平均气温仅20℃,具有"华中屋脊"和"华中绿肺"的自然资源优势 [1] - 木鱼镇是神农架林区旅游接待中心和游客集散地,游客接待量占全区80%以上,拥有神农坛、天生桥等景区及滑雪场设施,森林覆盖率94%,年均气温11.6℃ [1] - 木鱼镇旅游业为经济主导产业,拥有32家规模以上酒店和776家民宿,日接待能力超3万人 [2] 文旅融合创新举措 - 木鱼镇通过"茶谷"周活动开展茶文化展、直播带货等,以"五谷文化"为核心探索"文化+旅游+市集"模式,带动商户日均销售额提升 [2][3] - 松柏镇推出消夏美食烧烤季,大九湖镇打造实景剧《盐道往事》和篝火晚会,下谷坪乡展示"土家八大碗"非遗工艺,形成特色夜游体验 [3] 政策规划与增长目标 - 2024年神农架林区重点景区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0%和10.4%,2025年目标接待游客530万人次,旅游收入再增10% [3] - 2025年计划实施旅游均衡发展行动,推动景区游向全域游转变,发展冰雪经济并打造130家中高端精品民宿 [4] 基础设施与品牌升级 - 木鱼旅游度假区已升级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行管委会与镇政府合署办公模式 [2] - 当地正通过夜间活动如露天电影院等弥补山区配套不足,提升游客留存率 [2]
暑期经济一线观察丨一条街,点亮东北小城“夜经济”
新华社· 2025-07-29 20:21
东北不夜城发展现状 - 东北不夜城位于吉林省梅河口市,占地面积达4万平方米,由主街区、长白民俗巷、东北烟火巷等五大板块组成,包含餐饮、非遗、娱乐等商户200余家 [4] - 自2021年投入运营以来,东北不夜城荣获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称号,成为东北热门网红打卡地 [4] - 街区多元业态集聚,包括宁夏牛肉饼、北京水爆肚、宁波鱼丸汤等各地小吃,满足游客和市民休闲消费需求 [2] 夜经济发展模式 - 东北不夜城通过深挖潜力、创新模式,推动夜经济向品牌化、品质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6] - 街区火爆带动周边知北村、海龙湖公园等景区快速发展 [6] - 梅河口市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理念,在对夜间经济不断扩容提质的同时,聚焦"22℃避暑"设计主题线路与产品 [6] 城市旅游发展策略 - 梅河口市策划开展大学生音旅大赛、路亚之都梅河消夏周等特色活动,打造全域避暑新生态 [6] - 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梅河口市通过夜间经济提升城市形象魅力,促进就业创业 [2][6]
【榆林】住在风景里,游玩纳凉
陕西日报· 2025-07-25 08:15
文旅产业发展 - 榆林市凭借独特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吸引大量游客 夏季平均气温23摄氏度 成为天然避暑胜地 [1] - 红碱淖风景区新增水上卡丁车 草原小火车等项目 上半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 同比增长45 6% [1] - 波浪谷景区红砂岩地貌形成天然避暑秘境 上半年接待游客5 32万人次 [1] 基础设施与服务升级 - 榆林市完善交通 住宿等基础设施 打造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1] - 红碱淖景区升级沙滩遮阳棚等设施 强化服务吸引游客 [1] - 波浪谷景区附近民宿暑期入住率极高 需提前一周预订 [2] 文化活动与赛事 - 清爽榆林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涵盖文化 体育 休闲等主题 已连续举办多年 [2] - 长城摇滚音乐节融合陕北民歌与摇滚乐 吸引大量游客 [2] - 全国田径大奖赛吸引1200余名选手参赛 带动周边省份观众参与 [3] 多元化旅游体验 - 榆林市推出151项活动矩阵和8条深度体验线路 激活文旅市场 [4] - 陕北说书大会 万人腰鼓展演 美食大赛等活动展现多元文化魅力 [4] - 窑洞民宿 农家乐 水果摊等业态带动村民收入增长 [2]
去山地避暑(文旅新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5 06:28
避暑旅游市场热度 - 7月前半月"避暑游"搜索量环比增长近200% [7] - 山地景区通过"避暑旅游+"融合户外运动、夜游、音乐节等多元体验吸引游客 [7] 莫干山避暑业态 - 高山森林漂流项目日均接待量约2000人次,高峰期达3000人次,新开放滑道最高落差300米 [8] - 创新构建全域夜游体系,包含无人机光影秀、奇幻音乐节等5大特色酒店和休闲空间联动 [8][9] - 消夏夜市、冰雪游乐场等活动形成复合型文旅消费圈 [9] 峨眉山研学旅游 - 暑期徒步游客迅猛增长,提供长线/短线/亲子线等5类路线 [10] - 双遗产成长夏令营吸引青少年参与,设计自然解码者、文创设计师等6种沉浸式角色 [11] - 香港中学生研学团开展地质观测、猴群行为观察及采茶炒制体验 [11] 武功山户外经济 - 帐篷季采用"户外+非遗+科技"模式,机器狗导览等科技元素提升体验 [12] - 草甸星空营地提供云海日出观景,1918青春音乐会等活动吸引年轻游客 [12] - 溯溪营地、水上桨板等10余项运动项目覆盖全年龄段 [12] 入境旅游市场 - 去哪儿平台非中国护照国内航班预订量同比增长1.8倍 [16] - 英文版APP上线,覆盖酒店/机票等全流程服务,入境游客预订量前十目的地包括上海、北京等 [16]
趁“热”出发 陕西冷资源变身暑期消费热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7-24 15:55
避暑消费新趋势 - 全国多地持续高温推动避暑消费成为夏日经济增长新引擎,传统避暑胜地客流激增,新兴"冷场景"不断涌现[1] - 避暑消费从单纯纳凉升级为集文化体验、技能学习、亲子互动于一体的复合型文旅新业态[15] 乡村民宿经济 - 蓝田县灞源镇李家硷村的胡桃树下民宿夏季平均气温比城区低10℃,成为城市游客避暑热门去处[2] - 民宿开发亲子体验项目如秦岭徒步、农事体验、非遗文化参观,单日最高接待量达500余人[4][6] - 民宿通过收购村民山核桃制成核桃油、销售香菇酱等特色农产品,带动当地就业和农民增收[6] 文化避暑业态 - 西安人防科普教育馆通过VR/AR互动装置、实景演练等提供"清凉学习"体验,暑期参观量显著增长[9][11] -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展出2000余件非遗作品,四大主题展区结合研学活动吸引游客[11][13] - 陕西文旅系统推出268项研学旅游主题活动,线上线下联动推动文化消费[13] 反季冰雪消费 - 西安热雪奇迹室内滑雪场温度维持在零下6℃,暑期日均客流量达300人次[14][15] - 滑雪场推出青少年集训班、免费公开课等营销活动,成为市民避暑新选择[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