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

搜索文档
固态电池,新消息!
中国证券报· 2025-10-19 08:24
财经新闻 1. 10月1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25(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上发布《生成式人工智 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 较2024年12月增长2.66亿人,用户规模半年翻番;普及率为36.5%。报告认为,国产生成式人工智能大 模型得到用户广泛青睐,并推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智能化改造升级。调查发现,超九成用户首选国产大 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搜索、内容创作、办公助手、智能硬件等多种场景,还在农业 生产、工业制造、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积极探索实践。 2.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10月18日在上海静安区开幕。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表示,科技与金融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人类历史上,科技发展 都极大地推动了金融业的变革。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的兴起,金融运行成本大大节约,运行效率极大提 升,金融交易不再受时空约束。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在金融领域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可 以预期,对金融的促进与影响可能是重大而根本性的。 上交所副理事长霍瑞戎表示,近年来上交所注重投融资两端的协调发展 ...
西城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7 06:17
本报记者 张骜 西城区连续两年以直辖市城区组第一名的成绩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这是记者从近日举行的北京 市"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郅海杰表示,"十四五"以来,西城聚焦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城 市精细化治理、文化传承弘扬、增进民生福祉五个方面,推进高品质现代化幸福之城建设。去年,西城 区GDP突破6000亿元大关,达6038亿元,年均增长5.2%左右;人均GDP超55万元,居全市首位、全国 前列。 经济总量稳居全市前三 作为首都经济大区,西城经济总量稳居全市前三。成绩首先得益于西城金融支柱稳固。金融街汇聚中央 金融管理部门和国家主要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机构总部、金融行业协会,资产规模达156万亿元、占全 国的三分之一,贡献全市近七成的金融业税收。 在"两区"建设方面,西城纳入市级项目945个,总金额7682亿元,新增预计投入资金、项目平均金额、 落地项目金额连续四年排名全市第一。在上个月闭幕的服贸会上,西城预筹金额突破16.5亿美元,同比 增长71.5%,金额完成率全市第一。 四条标志性大街旧貌换新颜 西城区是老城区、建成区,人口密度达2.16 ...
ETF及指数产品网格策略周报(2025/10/14)
华宝财富魔方· 2025-10-14 18:00
ETF网格策略 ETF网格策略重点关注标的 (1) 沙特ETF (159329.SZ) 沙特于2016年宣布"2030愿景"计划,旨在推 动其从"石油依赖"向"多元经济"的深度经济转 "2030愿景"共提出96项战略目标,其中包 型。 含:将非石油出口的GDP占比从16%提高到至少 50%;扩大沙特经济总量,将排名从全球第19位提 升至前15位等。在此目标下,金融、旅游业、新能 源等正逐渐成为沙特经济新引擎。该ETF的底层持 仓也与之相配,截至10月13日,金融业占比超 40%,消费与科技行业占比超20%,而传统化石能 源仅占10%左右,呈现出行业结构多元化、新兴化 特征,能够更好捕捉沙特经济转型升级红利。消息 面上,9月24日,据彭博社报道,沙特资本市场管 理局(CMA)正考虑批准一项重大修正案,允许外资 持股沙特上市公司股权超过50%。这一修正案若最 终通过,将有望吸引更多外资流入沙特资本市场。 沙特ETF(159329.SZ) 图1: 沙特 ETF(159329.SZ) 网格疑略回测收益曲线( ALINE 则区间为近 120 交易日,数据截至 2025/10/10;由于数据获取积制,该回测基于每日前复 ...
港股红利资产或具备长期配置价值,关注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等产品布局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3 15:21
还有分析称,中期看或更需要关注周期类红利,核心在于国内盈利周期的潜在修复,或利好配置资源股 票较多的周期红利。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由港股通范围内50只流动性较好、连续分红、红利支付率适中且波动率较 低的股票组成,前三大行业为能源业、金融业和公用事业,合计占比超55%,目前指数股息率约6.1%。 指数挂钩产品中,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采用ETF中最低一档0.15%/年的管理费率,可助力投资 者低成本布局港股高股息板块。 港股红利板块午后持续修复,截至14:50,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跌幅收窄至0.4%,成分股中, 六福集团、中国燃气、光大环境、恒安国际等涨超1%。 招商证券认为,面对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绝对收益资金存在配置需求,港股红利资产具有波动更 小、稳定性更强的特点,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
中国第二个“5万亿城市”诞生,为什么是北京?
搜狐财经· 2025-10-10 09:16
北京GDP突破5万亿元 - 北京2025年GDP预计突破5万亿元大关,将成为继上海之后中国第二个“5万亿俱乐部”成员 [2] - 该目标比专家预测提前了2至3年实现,2024年北京GDP已达4.98万亿元,距离门槛仅一步之遥 [2] - 近五年(2020年GDP约3.8万亿元)北京GDP增量超过1.2万亿元,相当于整个海淀区的GDP总量 [2] 北京经济增长驱动因素 - 2024年北京GDP同比增长5.2%,近五年平均增速达5.2% [2][4] - 2025年上半年北京GDP总量超过2.5万亿元,同比增长5.5% [4] - 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和工业制造三大产业贡献了2025年上半年GDP增量的90% [4] 信息服务业与人工智能产业 - 信息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成为北京市第一大支柱产业,规模稳居全国首位 [4] - 全国50%的人工智能企业聚集在北京,全市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2400家,占全国一半,成为“人工智能第一城” [4][8] - 北京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58款,占全国总量超过三成 [9] - 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2020年的32.7%提升至2024年的38.8% [9] 金融业实力 - 金融业增加值超过8100亿元,实力不输上海 [4] - 金融业资产规模超220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一半,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不断强化 [4] 工业制造与新兴产业发展 - 工业制造领域发展迅猛,新能源汽车产量暴涨1100%,智能车载设备、锂电池等配套产业同步发展 [5] - 2024年集成电路产量较2020年增长51.2%,汽车市场增量部分的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 [5] - 机器人产业规模已占全国15%,在人形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领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 [9] 创新研发投入 -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位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欧盟平均约2%,上海为2.68%) [9] - 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45家,占总量的近三成,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成果数量占全国半数以上 [9] 城市经济对比与下一个5万亿城市展望 - 2024年上海GDP总量为5.39万亿元,比北京高出4100亿元,但北京人均GDP(22.82万元)反超上海(21.71万元) [3] - 深圳2024年GDP为3.68万亿元,增速5.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占GDP比重超27% [12][15] - 重庆2024年GDP超越广州跻身全国第四,汽车产量达254.0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95.32万辆,增长90.5% [14] - 深圳依赖硬科技和创新能力,有望在2030年前后突破5万亿;重庆则依赖制造业和人口红利,但人均GDP(10.09万元)远低于深圳(20.57万元) [15] - 综合判断,深圳更可能率先成为第三座5万亿城市 [16]
东京实力吊打全球,实力仅次于纽约,究竟靠什么赚钱?
搜狐财经· 2025-10-07 16:40
东京经济地位 - 东京GDP排名全球城市第二,仅次于纽约,是亚洲经济实力首位城市[3] - 东京商业用地投资达到193亿美元(约2万亿日元),位居全球之首[3] - 东京在八十年内从废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中心,而纽约耗时两百年[5] 东京历史发展 - 东京五百年前是小渔村,四百多年前因德川家族建立江户幕府步入历史中央舞台[7] - 明治天皇迁都东京并进行大规模西化改革,推动日本成为亚洲首个工业化国家,东京成为亚洲首个工业化城市[8] - 1920年东京人口突破370万,仅用三十年与横滨合并成完整城市群[10] 东京现代化与重建 - 1923年关东大地震摧毁东京60%建筑,灾后重建重新规划城市,改善交通、住宅和公共卫生,使其成为现代化都市[12] - 二战后日本经历“朝战景气”,提升工业生产并建设新干线,促进沿线城市发展[12] - 新干线建设成为日本经济崛起的脊梁之一[12] 东京金融业发展 - 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经济恢复,金融自由化改革启动,东京金融产业走向国际化[13] - 东京证券交易所和东京国际期货交易所成立,国际资本涌入推动城市发展[13] - 八十年代东京成为与纽约、伦敦并肩的国际金融中心,日本当时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债权国[15] 东京产业演变与现状 -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东京金融业萎缩,风俗业和动漫产业等崛起弥补经济空缺[15] - 新世纪在日本政府推动下东京金融业回暖,重新成为支柱产业之一[15] - 当前东京金融业保持强大竞争力,但面临香港、上海和新加坡等西太平洋城市的挑战[15] - 尽管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东京地价依然居高不下,与全球经济地位密切相关[16]
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回升,后续怎么看?:——2025年9月PMI点评
光大证券· 2025-09-30 18:42
制造业PMI总体表现 - 2025年9月制造业PMI为49.8%,较上月提升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2][5] - 小型企业PMI改善显著,较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至48.2%;大型企业PMI微升0.2个百分点至51.0%;中型企业PMI回落0.1个百分点至48.8%[5] 供需与行业结构 - 生产指数上升1.1个百分点至51.9%,但新订单指数仅微升0.2个百分点至49.7%,产需缺口扩大至2.2个百分点,显示需求不足矛盾突出[14] - 装备制造业PMI大幅上升1.4个百分点至51.9%,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6%,消费品制造业PMI上升1.4个百分点至50.6%,但高耗能行业PMI下降0.7个百分点至47.5%[15] 外贸与价格 - 新出口订单指数上升0.6个百分点至47.8%,进口指数微升0.1个百分点至48.1%,显示出口韧性和内需稳定[21] -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3.2%,出厂价格指数为48.2%,分别较上月回落0.1和0.9个百分点,价格压力集中在上游原材料行业[26] 非制造业与建筑业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但高于去年同期的49.9%,金融业指数连续2个月升至60%以上[31]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微升0.2个百分点至49.3%,仍处历史低位,受地产和基建投资拖累[35] 政策与展望 - 四季度制造业PMI预计向好,因极端天气扰动结束、传统生产旺季到来,以及稳增长政策(如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支撑[4]
三季度中国非制造业经营活动保持平稳运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9-30 13:58
三季度中国非制造业经营活动保持平稳运行 中新社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9月30日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非制造 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与去年同期持平,显示中国非制造业经营活动整体仍保持平稳。 由于非制造业没有综合指数,通常以商务活动指数来反映非制造业经济的总体变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 合会副会长何辉认为,9月份,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下降,但仍稳定在50%,与去年同期持平,显示非 制造业经营活动保持平稳。金融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60%以上,货币金融服务业和资本市场服务业均有 良好表现,为经济继续向好回升奠定了较好的金融环境。 分析称,总体来看,三季度,中国非制造业经营活动保持平稳运行,商务活动指数均值为50.1%,各月 指数保持在50%及50%以上。服务业表现相对稳定,三季度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值为50.2%,高于去 年同期均值水平;三季度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值为49.7%,低于去年同期均值水平。从预期看,中国 非制造业企业乐观预期相对稳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连续12个月稳定在55%以上,三季度均值为 55.9%,高于去年同期。 分析认为,展望四季度,中国非制造业运行具备趋稳回升的基础 ...
2025年9月PMI数据点评:生产旺季带动9月制造业PMI指数回升
东方金诚· 2025-09-30 11:08
制造业PMI总体表现 - 2025年9月制造业PMI为49.8%,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但仍处于收缩区间[1] - 制造业生产指数大幅上升1.1个百分点至51.9%,创近6个月新高[2] - 新订单指数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至49.7%,市场需求改善[2] 制造业PMI回升驱动因素 - 季节性因素推动:过去10年9月PMI平均环比上升约0.3个百分点,今年天气扰动消退助力回升[2] - 政策效果显现:消费贷贴息和以旧换新第三批国补资金投放提振耐用消费品需求[2] - 外部环境改善: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结果提振市场信心,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上升0.4个百分点至54.1%[2] 制造业细分行业表现 -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6%,环比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保持较高景气[4] - 装备制造业PMI大幅上升1.4个百分点至51.9%,受设备更新政策和机电出口拉动[5] - 消费品制造业PMI上升1.4个百分点至50.6%,与国补资金投放和出口正增长相关[5] - 基础原材料行业PMI为47.5%,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因“反内卷”对价格拉动减弱[5] 非制造业与建筑业 - 9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1] - 服务业PMI为50.1%,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受节后淡季和节日时点影响[6] - 建筑业PMI为49.3%,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但连续两个月收缩[7] 价格与宏观展望 - 工业品价格低迷:PPI同比降幅预计收窄至-2.3%,受消费需求不振和房地产投资拖累[3] - 三季度GDP增速预计为4.7%,较二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7] - 10月制造业PMI预计小幅降至49.6%左右,关注美国高关税和房地产调整影响[8]
2025年8月经济数据点评:重“质”稳“量”,经济阶段性回调
经济观察网· 2025-09-30 06:48
核心观点 - 政策基调转向“稳中求进”与“反内卷”,经济短期面临下行压力但长期利于高质量发展,8月数据显示供给与需求端均有回调,但货币流动性改善,经济结构转型韧性显现 [2][6][75] 供给端 - 2025年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2%,较7月放缓0.5个百分点,累计增长6.2%,主要受供应链中断、出口订单波动及房地产投资低迷拖累,但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贡献率升至25%,凸显转型韧性 [3][9][15] - 分行业看,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较7月放缓0.5个百分点),采矿业增5.1%(较7月微升0.1个百分点),电力燃气业增3.8%(较7月回升0.5个百分点) [12] - 分企业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6.4%表现最佳,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2.6%较低,私营企业增4.9%,国企增5.3%,主体活力分化 [13] 需求端 - 消费方面:2025年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较前月下降0.3个百分点,受国补政策各地启动时间不一及“反内卷”影响居民收入预期抑制消费,但汽车消费因低基数同比增0.8%(较前月升2.3个百分点) [4][16][18] - 投资方面:2025年1-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较1-7月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进一步下降,基建投资增2.0%(较前期降1.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亮眼,如信息服务业增34.1% [4][20][21] - 出口方面:2025年8月出口总额3218.1亿美元,同比增长4.4%,较前月降2.8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12.8%(占比超50%),对美国出口降33.12%,高技术产品如集成电路出口增32.8% [4][23][28][30] - 进口方面:2025年8月进口总额2194.8亿美元,同比增长1.3%,较前月降2.8个百分点,自欧盟、日本进口增速上行,但大宗商品需求疲软,1-8月铁矿砂进口量降1.6% [5][24][32] 价格水平 - CPI同比降0.4%,较前月降0.4个百分点,主要受食品项高基数(同比降4.3%)拖累,但核心CPI同比增0.9%,工业消费品价格因“反内卷”小幅上行 [7][34][36][38] - PPI同比降2.9%,降幅较前月收窄0.7个百分点,环比持平,受低基数及“反内卷”优化竞争秩序支撑,但传统行业如黑色金属冶炼价格降4.0%,有色金属冶炼价格增4.8% [7][34][48] 货币金融 - 2025年8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5693亿元,同比降15.3%,其中政府债券融资13658亿元为核心支撑,但信贷需求偏弱 [8][53][59] - 新增人民币贷款5900亿元,同比降34.4%,短期贷款由负转正增80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4900亿元(同比降19.7%),居民贷款疲软(同比降84.1%) [8][57][66][68] - M1同比增6%(较7月升0.4个百分点),M2同比增8.8%(持平),M2与M1增速差收窄至2.8个百分点,显示企业流动性改善 [8][70][71][73]